一、设计理念 依据《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和各种必需的能力,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桥之美》这一课的教学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味,学会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掌握科普说明文和小品文的相关知识,分清科普说明文与科学小品文的不同。 本文涉及到一些绘画方面的知识,八年级的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时要加以引导和解释。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把握课文内容——桥之美“美”在哪里。 3、分清科普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的区别。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学习一种新的审美视角。 2、品味本文优美而富有意蕴的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2、指引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中形象优美的语句。 教学难点:学习一种新的审美视角。 教学关键点:桥之美“美”在哪里。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法、学法 教法:1、比较阅读法。 2、语境解读法。 3、分组讨论法。 学法:1、联系:将词放在句中品,将句放在文中悟。 2、转化:将文字与画面、音乐结合,多角度品味。 3、讨论:互相合作、交流。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桥“美” 1、用多媒体展示多幅桥的优美画面,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创设情景,渲染气氛。 2、师问:看了图片后,给人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受? 师引入: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桥之美》,去听听画家吴冠中先生是怎样告诉大家这个答案的。 (二)感知桥“美” 1、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出示默读要求和思考内容: 默读要求: (1)集中注意力默读,尽量做到不指读,不回读,不发出声音来读。 (2)对默读的内容要进行最大限度的记忆。 (3)学会在关键的地方作记号。 思考内容: (1)作者眼中的桥美在何处? (2)为了说明桥的美,作者主要举了哪几个例子? (三)赏析桥“美”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段落,自由朗读。 2、用优美的语言与同桌互相描绘一下自己选择的这一幅画面。 3、全班交流。 (四)探究桥“美” 1、从文中找到自己认为对桥的描写优美的语句,小组内诵读交流,并理解其蕴含的情味。 2、全班交流,并且选择好的段落或句子全班朗读。 2、归纳一下,从文中可以得到怎样的审美原则。 (五)整合桥“美” 1、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学了课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与《中国石拱桥》相比,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区别? 3、让学生欣赏《江雪》的flash动画,用所学的审美原则谈谈画中的意境美。 4、课外练笔: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写自己所见过的最美的桥。 (六)总结桥“美”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去领略了桥的风采。我们学了文章,学习了一种新的审美视角,即: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中寻求美或新的发现。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去鉴赏这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吧! 学生齐读:用心感受,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是美!结束教学。 七、板书设计 12、桥之美 吴冠中
桥 之 美
八、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