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纸船》第二节中,诗人精心叠出的纸船抛入大海后,发生了什么样的结果?这种结果是令人心碎的,作者自己明明知道没有结果却还是“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又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
愿望能否实现,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能否寄托思念,能否排解孤独、忧伤。只有她自己不停地叠寄托自己对母亲深深思念之情的小纸船,才能最充分地表达出诗人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关键词语有:吹卷、打湿、不灰心、总希望。
2、《纸船》第三节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这种写法在诗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在第三节中,作者运用了想象的写法。这种写法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强烈的思念之情。
3、诗中的纸船有什么象征意义?
纸船象征了作者爱母亲、爱祖国的那一片诚挚之心。
4、《成功的花》这首诗对我们有怎样的启发?
不要光羡慕别人事业成功时取得的荣誉,要从成功者的成功之中吸取成长的经验,并化为自己的行动。只要艰苦努力,不断奋斗,勇于牺牲,就会成功。
5、《嫩绿的芽儿》一诗中,“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能否互换?
这三节诗之间从内容来看是递进关系。“芽儿”“花儿”“果儿”的排列顺序暗指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不能互换,因为它们说的话与各自的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芽儿”需要成长发展,正如青年需要学习、提高,才能使自己成才。一旦开出花儿,不是要孤芳自赏,而是要装点大地,正如青年要以自己的青春年华为社会注入旺盛的活力。最终结成“果儿”,又如青年要甘于以牺牲精神为社会创造巨大业绩,使人生更显辉煌。
6、怎样理解“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这句话?
哈尔威船长说:“必须把60人救出去。”但实际上一共有61人,船长真的把自己忘了吗?也许有两种可能,一是危急关头,救人至上,心中只想着怎么救别人,的确把自己忘了。二是已抱定与船共存亡的决心,只要能把他人全救出,自己就甘心与心爱的轮船一起葬身大海,意念清楚明确,并未忘掉自己。船长的话有意不包括自己。沉船时,他那样坚定,那样自若,那样庄严,表明他从一开始就作出了清醒、明确、坚定的抉择。
7、“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以高度凝练之笔,画龙点睛地揭示了哈尔威船长的高贵品质。忠于职守,这里的主要表现就是全力救人,必须把60人救出去,一个也不能少。做人之道,这里的主要表现就是在救人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生理念,如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对妇幼这些社会弱势群体的优先保护,彻底的忘我,与事业共存亡的精神,等等。“忠于职守”,从属于“做人之道”,“履行做人之道”,是最大范围的社会准则。“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除了前面所说的,还包含以下的意思,在死亡面前,他自觉地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放射出英雄的光彩。在死亡面前,最能展现一个人的本色,谁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造就英雄业绩,谱就英雄乐章。成就一个英雄的“权利”人人都有,关键在于你是否“运用”这个“权利”。
8、这篇小说在场面描写与刻画人物方面很成功,试稍作分析。
这篇小说场面描写真切悲壮,惊心动魄。如“诺曼底”号被撞后,“震荡可怕极了”的场面,刚解开救生艇绳索后人们一窝蜂拥上去的场面,都显得紧张、恐怖;而船长随船沉没,人们透过阴惨惨薄雾凝视的场面,则显得肃穆、悲壮,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人物刻画生动传神,有浮雕感。对于海难之际的乘客、船员、船长,作者无暇作细部的细腻描写,而是抓住形体动作的显豁特征粗线条地勾勒和涂抹,人物的语言也极为简洁、干净,铿锵有力。
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如被“小心翼翼地驾驶”而“缓缓行驶”的“诺曼底”号,与翘起的“阴森森的”船头,“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的“玛丽”号是一种对比。失魂落魄的乘客与镇定自若的船长也是一种对比。海难开始时的一片混乱与其后救援工作的井然有序,同样是一种对比。对比手法,映照分明,有助于说明情况,刻画人物,表现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