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掌握基础知识及相关文学常识;
二、体会诗中所蕴涵的情感及深刻的哲理;
三、学习诗中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
一、体会诗中所蕴涵的情感及深刻的哲理;
二、学习诗中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朗诵,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来我们阳邑中学读书,一部分同学住校了,可能都是头一次离开父母,是不是啊?这么多天来有没有想他们?谁能简单说一下你的感受呢?(请同学回答)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著名作家冰心是如何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情的。
二、介绍作者:
首先,我们请同学们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冰心。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散文家、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诗人,福建长乐人,因其一生刚好度过一个世纪,所以被称为“世纪老人”,深受人民爱戴。
冰心是世纪同龄人,一生都伴随着世纪风云变幻,一直跟随时代的脚步,坚持写作了75年。她是新文学运动的元老,她的写作历程,显示了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新时期文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伟大轨迹。她开创了多种“冰心体”的文学样式,进行了文学现代化的扎实实践。
她的主要作品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诗集《繁星~春水》,这四首小诗就是选自《繁星~春水》。
三、教师朗读《母亲》
现在我们来看第一首小诗《母亲》,这是一首抒情诗,我们请同学给大家说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大家先听我读一次,注意纠正你的读音。
注意:这里“呵”用在句末表示赞叹的语气,读“a”。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这里的“巢”是翘舌音。
四、请同学们集体朗读《母亲》一诗,思考以下问题:
1.前后两个“风雨”分别指什么?
2.两个躲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母亲的怀抱有什么特点?
五、现在以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六、学生交流,教师教师适当点拨:
1.第一“风雨”指大自然中真实的风雨;
后一个“风雨”主要指在生活中遇到的不顺、挫折等等而引起的不愉快乃至痛苦的心情。
2.诗人巧妙地运用第一个躲字引出第二个躲字:如同鸟儿躲到巢里避风雨一样,儿女的心灵受到打击,总会在母爱中得到慰藉。这种自然的联想与巧妙的类比,表现了诗人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同时也讴歌了母爱的温暖伟大。
3.温暖、宽广、安全
七、总结主题。
八、学生带感情朗读诗歌。
学习《纸船》
一、导入语
我们知道了《母亲》一诗流露出了对母亲 的无限依恋,那《纸船》又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纸船》,请同学介绍写作背景。
二、教师读,学生画出生字词(学生互相交流)
三、1、诗分为三个小节,请同学朗诵第一小节,其他人思考,这一节写什么?
诗的第一小节从折纸船写起,说自己不肯妄弃一张纸,留纸叠船,从船上抛到海里,年似乎淡的四行诗,为感情的喷发作了铺垫。
解释“从不肯”和“总是”的深意。
2、作者叠的纸船能否漂到母亲的身边?我们看第二小节,请同学读第二小节。
这一小节写了从船上抛出的纸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这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诚挚的心愿。她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那我要它到的地方是什么是地方呢?作者在这一节中有没有明确的提到?这里并没有明确的提到从而造成了悬念。
作者明知道纸船流不到母亲的身边,还仍要不灰心的叠着?
愿望能否实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诗人寄托思念,排除孤独,忧伤的唯一方式。
3、诗的第三小节,诗人翻出新意,遥想母亲梦中看到一只很小的白船儿。(请同学朗读一下课文的第三小节)思考为什么要让母亲不要惊讶它的无端入梦呢?
因为这是作者含着泪叠的,她祈求纸船载着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
这一小节,诗人解释了第二小节中设下的悬念,希望船流到母亲的梦中,诗人将眼前的实景与想象的母亲巧妙地融合起来,表达了诗人对母亲强烈的思念之情,这是全诗的高潮所在。
4、带着对母亲的思念朗读《纸船》。
总结两首诗,分析两诗的异同。
作业:
为母亲做一件事,以表达你对母亲的爱
附:板书
天上的风雨——鸟儿躲巢
母亲 依恋、伟大、无私
心中的风雨——“我”躲母亲怀
叠纸船
纸船 抛纸船 思念
梦纸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