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这节课强化了学生的互评,但似乎又弱化了教师的评价作用。而教师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教学评价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表现出来的高超的评价艺术,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教育心理学认为:“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主义感等等。”科学的教学评价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解惑释疑、激励表扬等功能,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拓展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情感;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现代的课堂更具有活力。在这节课上,我们听到的教师的有效评价很少。大都是“好”“谢谢你的发言”等 。我认为单纯的一个“好”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评价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评价的激励作用。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加以表扬,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增强他们探索的动力。例如,在本节课最后一个环节中,学生赏析了教师已经作为示范语段中的一个“飞”字,学生讲得颇有自己的心得,可教师却认为自己已经赏析过的语段,就不需要再去赏析了,其实学生发现了教师都没有发现的字词的妙用,难道不值得大加赞许吗?教师评价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评价的甄别功能。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总会有错误,这时就需要教通过师评价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有明确的是非观念。例如,课堂上有一位学生把傣家人互相帮忙收割谷子归纳为他们很勤劳,似乎不准确,归纳为团结友爱应该更恰当些,而教师对此也未作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影响它的因素有很多,如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教师对教材把握的深度与广度、教师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敏感度、教师的课堂教学机智等。我们对教师的一堂课也不能苛求。一节有缺憾的课才是一节真实的课,也可以成为一节好课。我们的课堂也许永远没有“完美”二字,但也正是这真实的遗憾成为我们研究课堂的不竭动力。
以上是我对谈海鹰老师这节课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请专家与同行批评指正。
创设情境 寓学于乐
新北区孟河中学 严秀娣
11月9日下午,有幸在田家炳中学分校听到了谈老师上《美丽的西双版纳》一课,真是让我受益匪浅,深感不虚此行。课堂最大的特点在于创设情境,寓学于乐,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 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陶冶学生的情操。课前通过美妙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将学生的情感带入美丽的西双版纳,既切合本堂课的主题,又营造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过程的三个主要环节也都巧设情境:通过“海选导游”感受西双版纳的景美,“走进直播室”感受西双版纳的人美,“走进文化展览馆”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谈老师充分研究学生的情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人人都有想参与到课堂中来的激情。
语文教学最大的困惑就是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往往是启而不发,课堂死气沉沉,老师表演独角戏,小组合作讨论也往往局限几个好学生,结果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课改的初衷是要面向全体,可每次探讨发言都是几个好学生,其结果适得其反,面向全体的教育成了精英教育,此种情况主要是教师在处理教材的时候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经历、情感体验相碰撞必能放射出火花,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表现欲望,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习惯。
语文学科重在熏陶,它肩负着思想教育的功能,但这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创设课堂情境,选择教学内容,甚至老师的一个眼神、微笑、一个细小的动作对学生将来都可能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利用音画等多媒体手段和教师鼓励、赞许的目光,亲切的笑容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美的、宽松的、和谐的教学环境。
简单的想法
常州勤业中学 高红
痞子文学代表王朔在小说《动物凶猛》(后来改编为《阳光灿烂的日子》)中说:“我们心安理得地在学校学习那些将来注定要忘记的东西。”“注定要忘记”是否有我们老师的“功劳”?
南师大吴永军教授提出:课程改革呼唤理性精神,强调“基础与创新并重”。语文课堂上基础知识和技能(语音、字词、句法、修辞、标点符号、文化文学常识、写作常识、诗文背诵)的踪影在哪里?
听了张主任关于学习(习惯称为教学)目标定位问题的交流,我回学校和老师讨论了一个问题:目标的定位是否可以简单概括为“一篇课文学与不学有什么区别,怎样检测”的问题?
今天在一个班无意问到唐宋八大家是谁,学生是一副很茫然的神情。
这几个问题让我现在对语文课的目标设计与达成感觉如雾里看花:情商与智商孰轻孰重、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统一,设计什么样的情境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做到不脱离文本。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