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美丽的西双版纳》。它是以前面学过的利用文本框制作文字,插入艺术字、剪贴画、图片等知识为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在图文并茂的幻灯片中添加背景的制作方法,让演示文稿看起来更美观,从而增强作品的美感,提高作品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为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创作提供较为完整的知识构架,给学生提供一个“将我所学,为我所用”的辽阔空间。
二、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学生是四年级的学生,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了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懂得在powerpoint演示文稿中插入图片、插入艺术字等操作,具备学习设置幻灯片的背景知识的基础。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好奇、好动、好胜的年龄特点,他们对于新事物、新挑战具有强烈的欲望。所以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体验感知来突破本课的重点,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探索、合作学习,使他们在新的学习方式中建立自信、得到肯定。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给幻灯片设置背景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知识。
(2)通过作品的制作,反思与评价,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的自豪感。
(2)在自主学习和交流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相互研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团结互助精神。
四、教学重点:
理解修饰幻灯片背景的意义及作用。
掌握修饰幻灯片背景的操作方法。
五、教学策略: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探究”等。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教学模式。通过创设一个选美的情境,设置一个个任务,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内容,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美丽的西双版纳》.下面我 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美丽的西双版纳》是初二汉语文教材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充满民族风情的游记.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字里行间流露出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