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J >> 敬业与乐业 >> 正文

 

敬业与乐业教学步骤

青岛五十一中 曲婷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文录音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梁启超的有关资料,课堂质疑与辩论。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精心导入

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多媒体出示)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二、检查预习

给加点的字注音:

旁骛 亵渎 强聒不舍 佝偻 承蜩

三、整体感知

[过渡]《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晰的文章,听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思考下列问题。

多媒体出示问题组: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意在让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此后进一步理解文章做铺垫。)

播放课文录音。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全班交流,学生互相评论补充,明确问题要点: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四、研读揣摩

学生自读课文1-7段,思考下列问题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试解释中心论点的含义。

2.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

3.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后思考,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研讨。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相互补充,最后统一答案要点:

1.略。

2.一是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一是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3.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至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五、质疑问难

1.学生发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解答,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2.教师发问。在论证敬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两次运用了设问句,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讨论,踊跃做答,教师做适当点拨。

六、拓展延伸 (多媒体出示)

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

教师点拨:那些凡人做的琐事,很多都忠实圆满的完成,他们都可以称为“天地间第一等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中学生怎样做才算天地间第一等人呢?

学生即席发言交流,其他学生做适当的评析。

七、布置作业

1. 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2. 完成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进一步巩固掌握基础知识。读积累的经典语句、格言。

2.回顾本文论点及文章结构

二、研读揣摩

学生自读课文8-9段,并思考。

(多媒体投影出示问题组)

1.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

2.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3.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由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最后明确答案要点:

1.作者先摆出司空见惯的反面的现象,进行批驳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然后运用设问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转入论述为什么要乐业,列出了四个理由。

2.作者主要运用了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3.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三、质疑问难

1.学生发问。学生自由提出问题,鼓励其他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解答,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2.教师发问。在论证乐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为什么从反面的现象谈起,可不可去掉?

鼓励学生讨论,踊跃做答,教师做适当点拨。

四、体验反思(多媒体出示)

课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

此问题意在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评质疑能力,能辨证的理解人生问题。所讨论的问题比较复杂,应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来把握讨论的深度。

本环节采用学生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师作适当发问、引导、点评。

五、探讨文章的语言特色

[过渡]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试从文中举出例子,并做说明。

可以先让学生各抒己见,并举出文中相应的例子。教师做适当补充,最后多媒体出示: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六、课文小结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课文结构层次清晰。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下来,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旨意。

本文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

在语言上,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巧妙结合。

七、布置作业

领悟作者的精神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体验,谈谈自己在学习中感受到的乐趣。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特意设置了关于“天地间第一等人”的探讨。在发言中,有的学生只谈理论,忽略了结合自身实际。我及时地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感受,从而更好的认清自己现在应该如何去做,如何把握自己现在的青春年华,有很深的实际教育意义。

我设置的关于立足本职工作和树立远大理想的辩论,激发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兴趣,效果很好。在辩论中,大多数学生更赞成应有远大理想,认为二者相矛盾。我做了点拨纠正,启发他们,如果不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远大理想就会成为空谈,启发学生要全面具体的看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评质疑的能力。在辩论中,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条理清楚说理有力,还有同学联系了自身实际,从而加强了本文的实际教育意义。

 

 

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提出论点 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有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什么是“敬”

敬业 敬业 为什么要敬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与 如何做到敬业

乐业 列举反面现象,进行批驳

乐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为什么要乐业

总结全文 敬业和乐业也就是责任心和乐趣。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敬业与乐业,梁启超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敬业与乐业教学步骤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敬业与乐业》教学片段
    《敬业与乐业》整体把握
    课文敬业与乐业研讨
    《敬业与乐业》有关资料
    《敬业与乐业》结构分析
    《敬业与乐业》读后感
    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语文电子教材——5 敬业与乐业
    敬业与乐业教学
    《敬业与乐业》教学建议
    语文<<敬业与乐业>>说课稿
    《敬业与乐业》教学杂谈
    纯丽的说课稿:《敬业与乐业》
    敬业与乐业说课
    敬业与乐业原文欣赏
    敬业与乐业 说课稿
    《敬业与乐业》说课稿
    《敬业与乐业》课堂教学实录2
    《敬业与乐业》课堂教学实录
    敬业与乐业理解
    课文《敬业与乐业》 研讨
    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
    爱国者的一生
    《敬业与乐业》强化练习
    《敬业与乐业》同步练习
    《敬业与乐业》读后感
    《敬业与乐业》导入语设计
    《敬业与乐业》学习要点
    关于变奏曲的教学建议
    《敬业与乐业》同步练习
    《敬业与乐业》课文评点
    《敬业与乐业》词句综合运用
    《敬业与乐业》问题探究
    《敬业与乐业》审美鉴赏
    《敬业与乐业》多音字辨析
    梁启超的故事
    《敬业与乐业》整体把握
    《敬业与乐业》问题研究
    《敬业与乐业》研讨与练习说明
    《敬业与乐业》教学建议
    《敬业与乐业》电子教材
    梁启超对儿女的教育与影响
    演说辞与演讲
    世纪人物回顾·梁启超
    爱岗敬业演讲稿
    议论文知识:论证的思路和结构
    咏梁启超
    《敬业与乐业》素质教育新学案
    《敬业与乐业》学习指导
    《梁启超史话》序
    论毅力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同步练习
    《敬业与乐业》有关资料
    《敬业与乐业》课文相关人物资料
    演讲的一般知识
    议论文知识: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梁启超简介
    《敬业与乐业》生字注音
    鼓吹新学的梁启超
    《敬业与乐业》写作背景
    梁启超生平活动大事记
    梁启超:数十年“饮冰”凉不了的热血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
    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什么是演讲
    关于论证方法
    梁启超是第一个使用“神话”一词的人
    最苦与最乐
    “执事敬 与人忠”──浅谈爱岗敬业…
    他用生命书写新闻──追记“爱岗敬业…
    《敬业与乐业》课文参考图片
    对初次参战的第45师士兵们的训话
    关于职业
    爱国歌四章
    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
    《敬业与乐业》中心思想
    少年中国说
    呵旁观者文
    梁启超:抄录太平天国印书的第一人
    文体知识:演讲稿
    梁启超壮年逝世的原因
    《敬业与乐业》阅读指导
    梁启超探索
    梁启超在文学和史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
    《敬业与乐业》形似字辨析
    《敬业与乐业》词语解释
    《敬业与乐业》写作特色
    《敬业与乐业》学法导引
    《敬业与乐业》课文赏析
    《敬业与乐业》课文题解
    《敬业与乐业》教学片段
    《敬业与乐业》学法指导
    《敬业与乐业》的教学断想
    《敬业与乐业》重难点讲解
    《敬业与乐业》结构分析
    《敬业与乐业》难句解析
    《敬业与乐业》鉴赏感悟
    《敬业与乐业》自学评估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梁启超为人之道──一部读不完的书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杂谈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写作特点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梁启超满门俊秀
    教学《敬业与乐业》的几点感受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课前引入兴奋点──《敬业与乐业》教…
    《敬业与乐业》之疑
    终身受益的《敬业与乐业》思想启蒙教…
    《敬业与乐业》教学反思
    《敬业与乐业》教学反思
    《敬业与乐业》教学反思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