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民族学校 邓宣盛 授课班级:八年级( )班 授课时间:2005年12月12日星期一 执教:邓宣盛 【教学目的】 1、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2、学会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学习重点】 1、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2、学会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 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课前写话、引入新课 请学生描写当天天气。并请学生发言。 二、学习课文第1、2、3段──品味语言 研读第1自然段: 1、作者在写四季时抓住了各季节哪些特点?试说一说。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 春天──“冰雪融化”,“草木萌发”,繁花“次第开放”; 夏天──“植物孕育果实”; 秋天──“果实成熟”,“叶子渐渐变黄”,“簌簌落下”; 冬天──昆虫“销声匿迹”,到处“衰草连天”,“风雪载途”。 2、我们学过多诗句,都有明显季节特征,你能不能写出描写这四个季节的一两季诗句。 参考: 春天──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夏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秋天──晴空一鹤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冬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其中“早莺争暧树”、“新燕啄春泥”等是春天的信息,大自然就是这样,以它独特的语言和我们交流,只要认真倾听,你就能听懂“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 3、你觉得哪些词语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季节特点?请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自由发言。 参考: ⑴ “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态; ⑵ “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 ⑶ “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 ⑷ “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肃杀; ⑸ “载”,即充满,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研读第二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2 段。 提问:课文中写道:“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句话:也可以改作:“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大自然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唱了,也好像大自然在催促要赶快割麦插禾。” 请学同们看看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⑴ 区别:第一句只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第二句采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 ⑵ 认为第一句好,句子形式有变化,活泼。第二句子整齐美。 研读第3段: 请一学生朗读,思考: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讨论明确: 物候──“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学──“利用物候知识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我们这篇课文,介绍的就是物候学知识,为什么不用 “简介物候学”,“物候学与农业生产”作标题,而用“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而另两显得呆板、乏味。 三、练笔:二选一 1、把你课所写的短文进行再加工。别忘了运用一些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 2、从下边词语中任选五个写一段话。 苏醒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销声匿迹 周而复始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翩然归来 风雨载途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