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浙江省上虞市章镇镇中 丁建飞 【教学目标】 1、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2、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重点) 3、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重点) 4、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体会说明的条理性。(难点) 5、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农谚。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方式一:(提问式)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 方式二:从图片导入,从图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像这些草木荣枯,春华秋实的现象,古代的劳动人们称为“物候现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她们的语言。 〖新课讲授〗 一、察言观色:学生介绍竺可桢,教师补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36 年起,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在贵州的穷乡僻壤,他将浙大从一所地方性大学办成了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耀眼的篇章。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二、狼吞虎咽 快速朗读课文: 1、标出难读,难记的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上讲台板书。 三、畅所欲言 你从课文中获得哪些信息?在文中找出,并概括。 自由交流:(补充)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1、2、3段)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第4、5段)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第6、7、8、9、10)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第11、12段) 四、细嚼慢咽 朗读1段,品味语言。 找出这一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些好词,好句,说说理由。(参考) 五、摩拳檫掌 欣赏四季图片(春,夏,秋,冬)选任一季节,用生动,美丽的文字把眼前的美景描绘出来。 六、作业 曲不离口,朗读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初试牛刀,同学朗读上一堂课的小短文,并做评价。 无论是桃红柳绿的春日还是冰天封地的冬夜,都是大自然的现象。那么学习大自然的语言对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呢?它们又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新课讲授〗 一、朗读6~10段,思考 1、物候现象的决定性因素?(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物候现象的决定因素的? (抓住关键词: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明确: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或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的逻辑顺序。 (详答见问题探究A) 2、作者主要用什么说明方法来分别说明这些因素的影响? 明确:举例子。(找出并分析)①③④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比北京要早开20天。说明了纬度对物候的影响。但有时为了使说明对象更透彻,可以举更多的例子。②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º,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3、第10段中,“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可否删去?为什么? 明确:起限制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你还能在文中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的地方吗? (探讨),例如:第一段末:“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准确地说明了存在四季分明的地方。 二、抛砖引玉,《大林寺桃花》 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意。 明确: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参考古诗中的物候现象 三、七嘴八舌,质疑问难三步曲 第一步,默读课文,找出疑难地方,标出。 第二步,四人一组讨论问题。 第三步,每组提出“杀手锏”(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 若没有,教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文章介绍了物候现象,那为何要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呢?能否换成《物候知识》? 四,各显神通 在生活中,你知道还有哪些独特的大自然语言吗?为人类敲响了哪些警钟? 沙尘暴,沙漠化 ,海啸 水土流失。 【问题探究】 A、本文中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可否调换? (不能)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安排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小。另外,纬度和经度在同一地球上方位的不同。而高下是同一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而第四个因素是时间因素。从时间到空间又是一种排列顺序。 这四个因素的顺序是按照事物内部关系来安排的,是逻辑顺序。 B、本文题目的好处: 语言是交流工具,是传递信息与沟通的桥梁。用“大自然的语言”命题,把大自然拟人化了,生动形象的展现了大自然的人情化。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