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课文写得具体、亲切、生动,这表明作者善于观察和反映生活,请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段落或语句来说明。
答:如“(她)转身从灶台的铁锅里舀给我一碗热气腾腾的开水,又悄声叮嘱了丈夫几句,那男人一声不吭地走出门去了”——写出了小木屋中的生活用具和人物的语气情态。
再如“她一边笑着,一边又从水缸里舀水洗那口空着的铁锅,一连洗了三遍”——写出了这位女主人的勤劳和热诚,也写出了她理解城里人爱清洁的心态。
又如“简朴而结实的桌、椅、橱;门背后各种各样的农具;一架亮晶晶的半导体收音机,挂在一张毛茸茸的兽皮边上”——写出了山里人家中摆设的特点,并将传统风味和现代气息结合起来,体现了山村的某种文化氛围,体现了山村正随着时代的步伐在前进,而且又和小木屋主人的两个在山外读书的孩子相关。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理解“无声无息、寄宿、回荡”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拼读 “塞”这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利用字典、词典进行独立自主的识字,提高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品质,并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
5、通过阅读品味感受“山里人”的热情,淳朴,激发学生要向“山里人”那样多献出一份真诚,一份爱心,生活会更加美好、幸福。
二、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三、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听过这首歌吗?《爱的奉献》只播放最后几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你曾得到过素不相识的人的热情帮助吗?谁能把当时的情形和你的感想与大家谈谈。
学生畅所欲言。
2、师:今天我们就来结识一对“山里人”来感受一下他们的淳朴和热情,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六课《炊烟》。板书课题。
3、师: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都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想法来读读《炊烟》吧!
在读课文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准确通顺。
(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读课文)
2、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注意“塞”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sāi,在小组内轮读,把生字词读准确。
3、用各种形式理解课文中词语
(1)借助图片理解“炊烟、热气腾腾”。
(2)结合文中具体语境、生活经验或借助词典理解“无声无息”“寄宿”“回荡”……
4、检查读文情况,教师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听者可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5、再读全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谈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腾”“豪”等
六、作业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整体感知
《炊烟》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