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课文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热爱。另外,“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产生了一咏三叹的效果。强化了作者表达的情感,并深化了主题。
【教学目的】
1、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土地与人类生存的密切联系。
2、是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
3、是引导学生体会语言优美,感悟语言蕴含的意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课文,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我采取了三个步骤:
1、设计一个填空:“平时大家怎样形容土地?”尔后,围绕课题质疑:这片土地指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这片土地?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解决生字。
2、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通过读书、讨论和交流,学生明确了全文可分三大部分──先告诉我们这片土地上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接着告诉人们要善待土地,保护好河水、空气、动植物。最后强调,大地是人类的母亲,要保护好她。
3、品读课文前三自然段。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课文内容,向他们介绍写作背景,然后,让大家再自由朗读课文前三自然段。感悟哪些内容让你感到神圣?课文第二自然段,作者提到,所有的一切在他们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神圣的。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帮助大家再显那耕地纵横交错,植物绿如海洋;山脉连绵起伏,群山环绕,河水清澈见底的画面。让大家通过优美的语言想象美丽的画卷,然后通过诵读,把自己感受到的温馨、美丽、富饶、和谐的情怀表达出来。
这一部分不仅仅文字优美,适合引领学生想象,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和作文水平。在我的启发下,有的同学想象到田地肥沃、植物茂盛;有的想象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最后,有的能够想象出一幅天空蔚蓝,远处群山连绵,近处炊烟袅袅的完整画面。而且,只有充分体会到这片土地的神圣,激发起学生的神圣感,才有助于后面内容的理解,才能真正体会到印第安人视土地上的一切为自己的兄弟姐妹的深刻含义。所以,这一节课,我不惜花大气力,以诵读为主要教学方式,来激发孩子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珍惜之情,为后面更好地理解:大地是我们的母亲,我们要……做好了铺垫。
这节课,不足的是:对学生地启发还做得不够,讲课的语言也缺乏足够的激情。板书也需要调整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