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随机走进六年级年级组长闫文老师的语文课堂。她正要上的一节课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这篇课文是第四单元中的一课。是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著名演说。文章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爱。
我对阎老师的这节课是满意的。
一、课前准备很充分。小黑板上的生字词、精心设计的导入、过渡语,都可以看到老师的备课是认真的。
二、教师基本功过硬。粉笔字美观大方,语言精当,表述清晰,情感饱满。
三、重难点突出。
四、评价语言真挚,指向性很强。既体现对学生学习的肯定与激励,又在评价中体现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例如:“你是老师这堂课中最欣赏的学生之一。”“你是用‘题目扩充法’来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很好!其他同学,你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结合学校语文学科“自主——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我认为,这节课的精彩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在品度感悟环节:
1、梳理问题有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往往让学生带着教师课前先设计好的思考题进行自学,或者,即便把提问题的权利下放给学生也是走走过场,实际上还是老师说了算。本节课,阎老师边让学生提问题,边渗透学法,教会学生提问题的方法。最后,和学生一起梳理出了本课的思考题:为什么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从哪里看出的?
2、多种形式的朗读贯穿教学始终。
“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是本文的最大特点。阎老师能抓住本篇课文的突出特点,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创境、入境,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使课文的语言得以活化、转化、内化、吸收和运用,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学生增强语感,以声传情。使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得以突破,
不足之处也有。
我认为语文教学主要解决的问题不外乎三点:一主要内容;二思想感情;三写作方法。
因而,本课的不足之处是思考题不完整。在作者的写法上欠研究。应该是这样的:
为什么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从哪里看出的?作者是怎么写的?
不足之二:在思考题梳理出来以后,要和学生一起研究学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而不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就行了。教师只有和学生一起梳理学法,才不至于使学生自学、小组交流环节流于形式。
用什么方法学会这几个思考题呢?方法很多。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语、感情朗读、抓中心句、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联想和想像等等。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那么本课的学法就应该在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基础上,重点打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上面。通过课前查阅资料、课中交流,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相关资料以及自己的现有生活经验谈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感悟、观点和想法。
总之,《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课有其精彩之处,不足之处,也正是我们学校模式研究的过程中,大家共同存在的困惑和难点问题。
今天,通过阎老师的这节课,想要表达两层意思。一、向阎老师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表示敬意;二、教师脚踏的三尺讲台,这块土地也是神圣的,需要我们用心血、用热忱、用责任去捍卫这块神圣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