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汤海红
案例: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为略读课文,这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导人生,让人终身受益的文章。文章讲诉“我”小时候随父亲登上高高的塔顶,看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父亲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给了我一把开启心扉的钥匙;随后记叙了“我”人生道路上两次身陷困境,面临挑战的时候,都是父亲的教诲使“我”得到了“走另一条路试试”的灵感和勇气,最后走出困境取得成功的事实,让人从中感悟到: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对学生来说,要理解抽象的哲理是非常困难的。只有联系生活,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才能化难为易,学生才有可能感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所蕴含的哲理。因此,我在课始设置了这样一个谈话:
师:今天上课之前,汤老师想请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从家里到学校上学或者从学校回到家里,有几种走法?
生1:我到学校来上学可以直接走公路,也可以在半路上往泾塘那儿走,再走到公路到学校。
师:恩,你有两种方法。
生2:我来上学的时候可以先走一段近一点的小路,再弯到大路上;还可以一直走大路到学校。
师:恩,你也有两种方法,但是和刚才的同学不一样了。
生3:我上学的时候有时是坐爸爸的车来的,有时是奶奶骑三轮车送的,回家时有时爸爸来接我,有时奶奶来,还有时是我自己走回去的。
师:噢,你说的是同一条路线的不同走法,好。
生4:我上学的时候,有时坐爸爸的车子,有时坐奶奶的车子;回家的时候,有时坐奶奶的车子,有时自己走回家,还有时先到大伯家,大伯再把我送回家。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上学放学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就有这么多不一样的解决办法,看来,要达到一个目标,方法是否有很多呢?
生齐:恩!
师:假如学校西边正在筑路,你一直走的路走不通了怎么办?
生5:原来那条路被筑掉了,他们在不远的地方又弄了一条出来,我们就走那里了。
师:对,此路不通换一条。
生4:筑路以后我就一直先到学校东面的大伯家,然后大伯把我送回家或者爸爸到大伯家接我。
师:是呀,有这么多路可走,我们怎么会被堵死呢?伊尔莎的父亲在她小时候就对她说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她记住了父亲的话,这句话让她一生受用不尽。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到课文中去找找,为什么这句话让作者一生受益。
……
分析:
上学放学的路,学生每天都要走,再熟悉不过了,学生有感受,有话可说,因此,课一开始学生就说得很轻松,他们一下就明白,这种生活中极其平常的一件小事,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此路不通我就换一条走走。而此后学习作者两件生活中的事例时,我就是以“碰到的困难是什么?此路不通,‘我’换哪条路走?结果怎样?”的方法请学生们进行分析,学生按照这样的思路分析,理解了是父亲的教诲使“我”得到了“走另一条路试试”的灵感和勇气,一步一步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学生理解至此,教师再适当引导、点拨,学生和快就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并感悟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堂课能够顺利地进行,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与课始有针对性的谈话是分不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