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国外 >> 蜡烛 >> 正文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平洲第三初级中学 李见清     【教学目标】

  1、探究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2、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刻人物性格的方法。

  3、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各国人民在战争所凝结的友谊。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用动作、心理活动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了解在这次战争中侵略者犯下的罪行,弄清课文所牵涉的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蜡烛在我们的文化内涵中往往有“燃烧自己,点亮别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在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笔下它又有什么含义呢?


二、检查预习

  1、给加粗字注音:

    拂晓 瓦砾 地窖 鞠躬 颤巍巍 舀水 腋窝 揣在

  2、学生介绍搜集的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


三、作者简介与背景介绍

  1、速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是以何场战争为背景来加以描写的?请找出文章中能够反映时代背景的语句。

    这是一篇战地通讯。1944年,苏联红军进行战略反攻,分别从南北两侧驱逐法西斯德军。西蒙诺夫作为随军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收集到了这则感人肺腑的故事。这则故事选自散文特写集《从黑海到巴伦支海》。要求学生找出相应的语句加以诠释。

  2、根据课文内容,猜测作者是何种身份的人?说出相应的理由。

    引导学生介绍课文作者:

    西蒙诺夫,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等职。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剧本《我城一少年》(1941)表达了苏联人民对即将来临的战争的必胜信心,长篇小说《日日夜夜》(1943~1944),描写了苏红军在保卫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英勇事迹。战争后期,曾随军经过东欧各国,直至柏林,写有特写和短篇故事集《从黑海到巴伦支海》(4卷)。战后曾到过美国,写有剧本《俄罗斯问题》(1946),该剧本揭露了美国统治集团发动新战争的企图。还发表有诗集《友与敌》。《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得斯大林奖金。

  西蒙诺夫曾于1949年10月访问我国。1950年出版《战斗的中国》一书,描写了中国人民进行的解放战争。1957年至1971年发表《生者与死者》三部曲获1974年列宁奖金。


四、了解文体:战地通讯(可与第一课比较阅读)

  1、通讯的特点:

    通讯与消息比,不仅需要六个新闻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齐全,还要报道新闻事实的情节、细节。通讯分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通讯的表达方式,不仅用叙述,还要较多地采用描写。议论、抒情等。

  2、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同:用事实说话。

    异: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尽、具体、形象。

      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

      结构上,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组成,通讯跟一般记叙文相似,没有固定格式,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形式。

      表达上,消息主要用叙述。通讯表达方式丰富多样。

      语言上,消息简洁朴素。通讯具体详细。

      时效上,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


五、阅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小组交流,指名回答)

  1、速读课文,复述课文,然后再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然后交流并讨论。

    本文描写一个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一位苏联红军的遗体后,将珍藏多年的喜烛点燃在烈士坟头静静陪伴到拂晓的感人故事。

  2、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记叙要素。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20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上一座前的方场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柯拉耶夫

    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一位饱受法西斯侵略战争之苦的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珍爱的结婚的花烛点在烈士坟头。

  3、梳理文章思路:从叙事过程看,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7)讲红军战士偷袭牺牲。

    第二部分(8~31)讲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烈士。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核心。

      第一层(8~13)炮火余生,发现烈士。

      第二层(14~26)冒着炮火,掩埋烈士。

      第三层(27~31)点燃蜡烛,守护烈士。

    第三部分(32~42)老妇人的英雄行为感动了红军战士。

    第四部分(43~44)再现并赞美蜡烛的火焰。


六、精读课文,感悟老妇人的形象,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这篇战地通讯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怎样产生的?

    事件感人、人物感人(选材上、写法上如突出环境、突出蜡烛等细节)。

  2、默读课文,找出令你感动的一个片段进行交流,并且说出为什么。

    事件感人的因素:

   ⑴ 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⑵ 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⑶ 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⑷ 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3、引导讨论:作品中反复描写战争的场面,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附近一带”一段环境描写,渲染了法西斯匪徒屠杀人民造成的恐怖气氛,烘托了主人公的无私和勇敢。

    她早已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了。在猛烈的炮火下,育乞西平静地整理烈士的遗体,清理墓坑,吻别死者,掩埋烈士,守护英灵。这些是只有母亲才有的对儿子的动作,我们能真切感受到的是老妇人育乞西满心的哀痛。“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声外,没有任何其他声音。”再次渲染了浓重的恐怖和哀痛的气氛,烘托了老人失去爱子般的伤痛。

  4、作品中如何刻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动作和心理)

    动作描写是刻划人物心理和塑造人物形象的又一重要手段。老妇人在炮火下平静地整理烈士的遗体,清理墓坑,吻别死者,掩埋烈士,你是如何看待老女人这一切行动的?

  5、谁来总结一下老妇人的形象?

   ⑴ 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⑵ 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她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⑶ 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⑷ 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6、老妇人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蜡烛出来说明了什么?并说说这个人物形象身上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七、探究主旨

  1、文章中的蜡烛除了实指“蜡烛”外,还有没有其他深刻的含义?

   ⑴ 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⑵ 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⑶ 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2、珍藏了45年的结婚蜡烛点燃在红军战士的坟头,老妇人又静静地在寒夜守护着红军战士。全文就是这样在诗意般的境界中抒写了那“不会熄灭的火焰”,这样的结尾又有怎样的含意?

    第(28)自然段中用了“45年”“舍不得用”“珍藏”等词,可见蜡烛非比寻常的意义。老妇人把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珍贵,今天却把这份过日子珍贵的感情献给一个异国的烈士。它点燃起的火焰是“永远不会熄灭的”。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3、主旨:

    这篇战地通讯,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八、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二。

  2、联系课文内容,描写一段老妇人的外貌。

  3、预习下一课。


【附板书】
          一、战士偷袭牺牲
                ① 发现烈士
    ↗ 二、老妇人掩埋战士 ② 掩埋烈士
精心选材            ③ 守护战士
    ↘ 三、老妇人英雄行为感动战士

      四、再现并赞美火焰。 环境描写: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心情

动作描写:整理 清理 吻别 掩埋 守护──母对子:敬意与哀痛

特定语境中句子的含意:母亲对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蜡烛,西蒙诺夫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蜡烛》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西蒙诺夫《蜡烛》读后感
    《蜡烛》原文
    初中语文:《蜡烛》教案
    八年级课文《蜡烛》的美点赏析
    《蜡烛》美点赏析
    人物西蒙诺夫简介
    课文蜡烛研讨
    语文教案《蜡烛》
    西蒙诺夫的<<蜡烛>>写作背景
    《蜡烛》说课材料
    西蒙诺夫《蜡烛》阅读教学片段分析
    尊重生命 ——读西蒙诺夫的《蜡烛》
    西蒙诺夫《蜡烛》课文全解
    西蒙诺夫《蜡烛》教学备课参考资料
    《蜡烛》西蒙诺夫作品
    西蒙诺夫《蜡烛》读后感
    守护《蜡烛》的光芒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给学生以自信──西蒙诺夫《蜡烛》阅…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一切景语皆情语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个性化阅读教学案例
    《蜡烛》导语设计
    《蜡烛》教学课例
    爱心点蜡烛 壮美留人间──八年级课…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杂谈
    《蜡烛》生字注音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电子教材
    《蜡烛》整体把握
    《蜡烛》问题研究
    《蜡烛》研讨与练习说明
    《蜡烛》重点难点讲解
    《蜡烛》教法建议
    《蜡烛》问题探究
    《蜡烛》教学参考图片
    “法西斯”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了解二战
    “第二次收留”之妙
    南斯拉夫简史
    史海钩沉
    德日两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态度对比
    《蜡烛》素质教育新学案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多音字辨析
    索瓦什老婆婆
    《蜡烛》教学建议
    《蜡烛》词语解释
    《蜡烛》词义辨析
    《蜡烛》中心思想
    《蜡烛》结构分析
    《蜡烛》写作特点
    《蜡烛》写作特色
    《蜡烛》探究活动
    《蜡烛》难句解析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自读理解卷
    《蜡烛》课文背景知识
    《蜡烛》有关资料
    百合花
    小姑娘的故事
    勇气
    读《蜡烛》
    《蜡烛》习题精选
    《蜡烛》同步练习
    《蜡烛》优化测控
    《蜡烛》同步达纲练习
    《蜡烛》同步练习
    《蜡烛》形近字辨析
    《蜡烛》疑难解析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