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国外 >> 蜡烛 >> 正文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浙江省电化教育馆 姚 虹     【教学目标】

  1、分析品味重点语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2、分析人物动作描写,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3、体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重点难点】

  通过分析人物外貌、动作描写,品味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

  2、查找有关二战时期解放南斯拉夫的情况。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蜡烛,曾是人们常用的照明工具,在黑暗中,一点昏黄的光往往勾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勾出无限遐想。于是,无论中外,都有许多诗文以蜡烛为题。例如,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蜡烛已失去它本身的实用价值,但我们仍常用它来寄托某种情感:喜庆,或是忧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西蒙诺夫的《蜡烛》更是抒写了一种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纯洁而又令人震撼。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拂晓  瓦砾  地窖  鞠躬  颤巍巍

  2、介绍二战解放南斯拉夫情况(建议小组讨论候选代表发言):
        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

  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积集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往驻希腊的“Ε”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尔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3、作者简介:       西蒙诺夫,前苏联作家。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主要作品有剧本《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俄罗斯问题》,诗集《友与敌》,长篇小说《日日夜夜》,三部曲《生者与死者》等。1949年访问中国,并于次年出版了描写中国人民进行解放战争的《战斗的中国》一书。其中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生者与死者》获列宁奖金。  
三、整体把握,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读懂大意。

  2、目的寻读:

    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感情,作者往往会对有些内容反复交代和描写。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理解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对德军炮火的11次描写

    对蜡烛的6次描写

    对黑围巾的4次交代

    对老妇人动作的反复描写(3次“爬”、3次“跪”)

    提示:

    对炮火的多次描写,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在一个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氛围中,反复描写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的象征。

    “黑色的大围巾”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出了老妇人对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的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3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劳力衰;3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的深痛哀悼。


四、探究写法,揣摩感悟

  1、再读全文,其中是否有些片断令你感动?请你为大家朗读一下,并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学生任意选择片断朗读,原因的说明言之成理即可。可选择重点语句作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题材感人,重点描写老妇人掩埋苏联烈士的过程,突出蜡烛、烛光。

    感人的原因:环境危险,炮火连天;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的意义。

  2、课文倒数第二小节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勾了战后的环境、烛光的背景,控诉着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肆意践踏,再次点出烛光非同寻常的意义,足以表现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至高无上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胜母子,它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3、文章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她丰富的内心世界是通过动作来表现的,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精读文章倒数第四、五两段,展开想像,揣摩一下老妇人有哪些心理,回答问题。

    投影思考题:       1、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心里是怎样想的?

  2、老妇人为什么对他们深深一鞠躬?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学生齐读或分读,自由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意蕴,启发学生就文句提出一个个问题推想。


五、教师小结

  文章中的南斯拉夫老妇人不顾生死,不顾年老体衰,满怀爱意地埋葬苏联红军烈士的遗体,这种感情,达到了跨越国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都得到升华。


六、布置作业

  把你设想的老妇人的心理写下来,整理到练习本上,300字左右即可。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蜡烛,西蒙诺夫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蜡烛》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西蒙诺夫《蜡烛》读后感
    《蜡烛》原文
    初中语文:《蜡烛》教案
    八年级课文《蜡烛》的美点赏析
    《蜡烛》美点赏析
    人物西蒙诺夫简介
    课文蜡烛研讨
    语文教案《蜡烛》
    西蒙诺夫的<<蜡烛>>写作背景
    《蜡烛》说课材料
    西蒙诺夫《蜡烛》阅读教学片段分析
    尊重生命 ——读西蒙诺夫的《蜡烛》
    西蒙诺夫《蜡烛》课文全解
    西蒙诺夫《蜡烛》教学备课参考资料
    《蜡烛》西蒙诺夫作品
    西蒙诺夫《蜡烛》读后感
    守护《蜡烛》的光芒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给学生以自信──西蒙诺夫《蜡烛》阅…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一切景语皆情语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个性化阅读教学案例
    《蜡烛》导语设计
    《蜡烛》教学课例
    爱心点蜡烛 壮美留人间──八年级课…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杂谈
    《蜡烛》生字注音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电子教材
    《蜡烛》整体把握
    《蜡烛》问题研究
    《蜡烛》研讨与练习说明
    《蜡烛》重点难点讲解
    《蜡烛》教法建议
    《蜡烛》问题探究
    《蜡烛》教学参考图片
    “法西斯”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了解二战
    “第二次收留”之妙
    南斯拉夫简史
    史海钩沉
    德日两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态度对比
    《蜡烛》素质教育新学案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多音字辨析
    索瓦什老婆婆
    《蜡烛》教学建议
    《蜡烛》词语解释
    《蜡烛》词义辨析
    《蜡烛》中心思想
    《蜡烛》结构分析
    《蜡烛》写作特点
    《蜡烛》写作特色
    《蜡烛》探究活动
    《蜡烛》难句解析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自读理解卷
    《蜡烛》课文背景知识
    《蜡烛》有关资料
    百合花
    小姑娘的故事
    勇气
    读《蜡烛》
    《蜡烛》习题精选
    《蜡烛》同步练习
    《蜡烛》优化测控
    《蜡烛》同步达纲练习
    《蜡烛》同步练习
    《蜡烛》形近字辨析
    《蜡烛》疑难解析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