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教学设计 湖南省教科院 吴雁驰 【学习目标】 1、在阅读中筛选信息,把握故事的要素,理出时间线索。 2、阅读之后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把握文章主旨。 3、想像老妇人的内心活动,体会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4、品味文中内涵丰富的语句。 5、积累词语。 【教学课时】 一堂课完成。 【活动设计】 朗读、默读、讨论、口头小作文。 【设计理念】 亲近文本,真实地阅读;注重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水平,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实现文本的语文教育价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解题:你熟悉蜡烛吗?你知道它有哪些功用?(板书课题)你对作者有多少了解?(介绍作者) 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篇题为蜡烛的文章。 二、在阅读中筛选信息,把握故事的要素,理出时间线索 1、谁愿意来为大家朗读第一自然段?我们从这一段中得到哪些信息? 文章开头是叙述性的语言,是要叙述一件事情; 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是── 地点是── 社会背景是── 联系学生已有历史、地理知识进一步回顾1944年的历史有什么重大事件,那场战争的双方主要是哪些国家,谁是正义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时间、地点要素) 2、教师朗读第2自然段。这一段为我们提供了怎样的信息?事件中的人物是谁?时间具体是什么时候?当时的环境环境是怎样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时间、人物、环境要素)。 3、你们希望谁继续为大家朗读?(读到“一直轰到太阳落山。”)(板书生词、纠正读错的词语:企图 佛晓) 偷袭成功了没有?时间到了什么时候?请你推测下面的情节。(讨论。目的在于引起阅读期待,为后面理解主旨作铺垫。) 4、大家可能急不可待地想知道下面的事情了吧,请快速默读课文,看谁能最先了解后来发生的事情。 三、了解、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1、谁能说说后来发生的事情?(要求用自己的话来说。) 2、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段故事?(要求把握基本信息。) 3、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比较详细地复述故事整个过程?(要求尽量复述对老妇人行为描写的细节。) “她”想──很想(协助苏联红军)──摸出东西(悬念)──绕过铁栏杆(虚弱的身体)──翻、理、弯、坐(保护烈士遗体)──舀、拖──画、吻(悼念烈士)──捧、盖、堆(掩埋遗体)──摸、插、点、坐(为烈士守灵) 四、从主人公的行为动作体会其思想感情 1、你们认为谁是故事的主人翁?作者写这篇文章的重点是写萨伐河战斗,还是写这次 战斗中发生的一个小插曲? 2、你怎样评价这位老妇人,请朗读相关语句来支持你的看法。 重点品味描写炮火猛烈、老妇人年迈体弱、掩埋红军烈士,为红军烈士守灵、热爱红军战士的句子。 3、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但从她的动作行为可以看出她丰富的内心活动,试揣摩倒数第4段,想象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口头表述出来。 根据学生的评价板书老妇人的行为过程和从中体现出的性格特征。 4、老妇人为什么能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置生死于度外,以虚弱年迈的身躯,竭尽全力安葬一位素不相识的不同国籍的红军烈士,请谈谈你的理解。 老妇人饱受法西斯侵略之苦,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和平,她对苏联红军充满敬意;战士牺牲,她心情无比沉痛,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进入一种忘我境界,不顾安危,出入炮火,献出心爱之物,彻夜守坟。 五、品味文中内涵丰富的语句 1、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请你把有关的句子朗读出来。 2、标题所说的蜡烛起到了什么作用?重点品味结尾段的象征意义和丰富内涵。 “蜡烛”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献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蜡烛将穿透战争的阴霾,然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蜡烛》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这首颂歌将永远回荡在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中。让我们缅怀为正义而战,英勇献身的苏联红军烈士,让我们对南斯拉夫母亲超越国界的慈母情怀表达深深的崇敬。 六、本课学习内容小结 1、读记叙类的文章要注意哪些基本要素? 2、口头复述故事情节有什么好处? 3、怎样把握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4、有哪些词语需要我们课后复习? 七、课后作业:积累词语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瓦 lì( ) pú( )fú( )前进 pǎi( )击炮 筋疲力 jí( ) 名 fù( )其实 pínɡ( )障 2、解释词语: 企图── 拂晓── 地窖──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蜡烛,西蒙诺夫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蜡烛》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