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国外 >> 蜡烛 >> 正文

 

《蜡烛》说课材料

蜡烛》说课材料
我今天要说的是出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蜡烛》一课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一.教材及学生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以战争为主题的叙事性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和假恶丑的两个极端,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西蒙诺夫的《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可从中了解到反法西斯同盟的军民的战斗友谊,以及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新课标中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通过初中一年的学习,对记叙文的文体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但他们是第一次接触通讯这一文学体裁。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再结合本课内容和特点,我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为:
(1)知识技能:A认识战地通讯的特点;B理解“老妇人”的人物形象。
(2)过程方法:A把握记叙的要素,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B学习通过人物的动作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激发学生追求和平,消除战争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理解老妇人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2)文中“蜡烛”的特殊含义。
二.设计说明:
总体理念;1)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平等对话提高学生的感悟语言的能力。2)做到三个结合:文本内容和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听说与读写相结合、方法指导和思维训练相结合。
设计思路:课前热身→情境导入→整体感知→人物赏析→质疑研讨→情感升华
三.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1、二战图片及旁白 (旁白:多媒体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历史上的空前浩劫,造成5000万人死亡,人类文明遭受空前大破坏!战争所消耗和破坏财产总值达4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的2/3付之一炬!这一切,是人类历史悲惨一页的真实见证!)
2、师:多媒体投示阴暗背景下的燃烧着的留泪的蜡烛(配音乐),师导入:二战中,苏联、南斯拉夫结成了反战联盟,共同反抗德国纳粹的侵略。如今,战争的硝烟已经弥散,战争的炮声已经离我们远去,然而情感的东西能常驻人们心中。这两枚燃烧的蜡烛将带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感受南斯拉夫战场上感人的一幕。让我们一起走进西蒙诺夫的战地通讯《蜡烛》。
(设计说明:了解文章背景、通过视听手段创设情景,为本课的学习作了情感铺垫,教师的语言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准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提供学法小锦囊:读记叙文,关注记叙的要素就能顺利的抓住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
(设计说明:遵循阅读规律,调动学生初次读文的探询心理,训练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
自然过渡: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不难发现,我们的感动源于文中的一个人物,那就是——老妇人。
让我们一块赏析这个人物。
 (三)人物赏析
环节之一:老妇人为红军战士都做那些事?
学生:援助—安葬—悼念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在于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从内容上理解老妇人的精神世界,同时对通讯的特点也有所了解)
环节之二:跳读课文,赏析文中对老妇人的动作描写的语句,进行朗读赏析交流。
(提供学法小锦囊:你应该抓住句子中的重点动作(动词)来分析人物.)
〈注重朗读的指导,词语的赏析,单独读—齐读想结合〉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为突破文章的重难点服务,通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赏析达到感受人性美的目的;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语感。总之,让学生在品读与赏析中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环节之三:文中生动感人的动作人物描写使人物的精神品质凸现在我们面前,下面给大家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请同学们看图描述:
出示老妇人的头像,让学生仔细观察,描述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而揣摩人物心理,进行口头表达。
1)能描述老妇人的动作,说明你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2)能描述老妇人的神态,你肯定是个善于观察的学生!!
3)在对老妇人的动作、神态的描述的基础上,很自然地揣摩出人物心理,你就是最优秀的一个!!!
(设计说明:此环节仍是对人物的进一步分析,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注重分层,同时强化对写作的训练,实现从读到写的迁移)
〈老师的指导与点拨要到位,注重点拨与课堂及时生成的东西〉
4.小结人物
师: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学生交流(依投示)
对德国侵略者怀着满腔的仇恨,
对苏联红军________;
在敌人的炮火中她_____;
献出珍藏的结婚喜烛是她对异国战士深厚情感的最真挚的体现!
教师小结示范,生齐读
对德国侵略者怀着满腔的仇恨,
对苏联红军有着慈母般的敬意;
在敌人的炮火中她无所畏惧;
献出珍藏的结婚喜烛是她对异国战士深厚情感的最真挚的体现!
(四)质疑研讨
师:善于提问的孩子才是最聪明。
你对文章中的哪些问题还有疑问?请提出来。学生交流疑问。
(设计说明:学生可能提出的有——文章最后两句话的含义;黑围巾在文章中多次出现的作用;多次出现炮火的用意。学生如果没有,就由老师提出来。从而体现师生互动。估计在解决这三个疑难中学生会有困难,因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交流,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老师的指导则应注意与学生生活体验相联系)
学生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1“这一点火焰”是指那微弱的烛光,“不会熄灭”、“永远燃着”是有象征意义的。象征着老妇人对烈士的敬意和哀思,象征着红军战士为了和平而献出了生命;也象征着两国军民的感情,象征着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深情厚谊——这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不分国界,情同母子。(链接)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处理:文章中“蜡烛”的含义是什么?(链接投示板书)
2.(提示:2004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在给河南登封市公安局原局长任长霞颁奖辞中写到: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明确: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链接)
3.炮火的作用:战争的罪恶、老妇人的勇敢与母亲般的爱。
(五)情感升华
投示“铸剑为犁”的雕塑。学生观察,理解雕塑的含义。进行小诗的创作。
教师下水文:
走过了生死的界限
走过了阵阵的枪声
天空的星辰
静静地陪伴着一个个逝去的英灵

田野的晨光中
我们悠闲地耕耘!
和平的日子里
再不想看见刀光剑影
(设计说明:此项设计在于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视野,并且通过创作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痛恨,从而使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到升华)
教师结语: (音乐《祈祷》在本片投示时响。)
二战的枪炮声早已成为历史的回音,但在这个世界上,枪声、炮声、爆炸声,仍远远多于鞭炮声和礼炮声。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加热爱和平,让我们默默祈祷:和平永驻!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蜡烛,西蒙诺夫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蜡烛》说课材料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蜡烛》美点赏析
    语文教案《蜡烛》
    《蜡烛》原文
    守护《蜡烛》的光芒
    八年级课文《蜡烛》的美点赏析
    西蒙诺夫《蜡烛》读后感
    课文蜡烛研讨
    西蒙诺夫的<<蜡烛>>写作背景
    初中语文:《蜡烛》教案
    人物西蒙诺夫简介
    《蜡烛》西蒙诺夫作品
    西蒙诺夫《蜡烛》读后感
    西蒙诺夫《蜡烛》教学备课参考资料
    西蒙诺夫《蜡烛》课文全解
    尊重生命 ——读西蒙诺夫的《蜡烛》
    西蒙诺夫《蜡烛》阅读教学片段分析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课例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一切景语皆情语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杂谈
    《蜡烛》教学设计
    给学生以自信──西蒙诺夫《蜡烛》阅…
    《蜡烛》导语设计
    爱心点蜡烛 壮美留人间──八年级课…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形近字辨析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个性化阅读教学案例
    《蜡烛》生字注音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电子教材
    《蜡烛》整体把握
    《蜡烛》问题研究
    《蜡烛》研讨与练习说明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法建议
    《蜡烛》问题探究
    《蜡烛》教学参考图片
    “法西斯”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了解二战
    “第二次收留”之妙
    南斯拉夫简史
    史海钩沉
    德日两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态度对比
    《蜡烛》素质教育新学案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多音字辨析
    索瓦什老婆婆
    《蜡烛》教学建议
    《蜡烛》词语解释
    《蜡烛》词义辨析
    《蜡烛》中心思想
    《蜡烛》结构分析
    《蜡烛》写作特点
    《蜡烛》写作特色
    《蜡烛》探究活动
    《蜡烛》难句解析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自读理解卷
    《蜡烛》课文背景知识
    《蜡烛》有关资料
    百合花
    小姑娘的故事
    勇气
    读《蜡烛》
    《蜡烛》习题精选
    《蜡烛》同步练习
    《蜡烛》优化测控
    《蜡烛》同步达纲练习
    《蜡烛》同步练习
    《蜡烛》重点难点讲解
    《蜡烛》疑难解析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