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国外 >> 高老头 >> 正文

 

读《高老头》

读《高老头
---论金钱与名利孰轻孰重


内容摘要 《高老头》这部世界名著出自于大作家巴尔扎克之笔。以19世纪法国的复辟王朝为背景,这个时期是资产阶级逐步取代贵族阶级而成为国家的统治阶级的时期。随着资产阶级地位的上升,金钱日益显示出它强大的威力,最终成了社会的主宰。在《高老头》里,巴黎的全景是由上层和下层两幅生活面构成的。人物尽管身份不同,禀性各异,但他们的升沉去留,甚至生死存亡,却无不与金钱紧密相关。本文将通过对主要人物的分析浅析作品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关健词:巴尔扎克  高老头  金钱  名利 

引  言

  《高老头》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时代小说,它浓缩了时代色彩,展现了当时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虚伪、狡诈、残忍……巴尔扎克用他那犀利的笔,刻了高老头、拉斯蒂涅、伏脱冷、维多利小姐和鲍赛昂夫人等人物形象。这部小说最成功之处,笔者认为是作者形象地描写了主人公高老头与两个女儿之间的金钱、亲情和名利的关系。两个女儿自私、残忍不已,虽然抛弃了父亲,但一需要钱就马上想到了父亲。她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利用父亲善良的心、无私的爱,从而攫取大量金钱。
    小说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高老头那深沉的父爱。但这无私的爱在金钱社会里是一文不值的,几乎沦落为女儿们索钱的工具.他的呼吸与女儿们同步,至死为止……虽然他的爱是真诚的,但客观上却帮助了社会用金钱来腐蚀自己的两个女儿,培养了她们的自私和拜金主义,以致使自己成了牺牲品。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的:“资产阶级揭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外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1]
一、金钱社会,泯灭亲情

    高老头是这个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他本是普通的面条师傅,在1789年革命风暴里盘下了东家的铺子,又当了本区的区长,在巴黎粮食贵得惊人的时候跃为巨富。高老头为人精明能干,有时还很凶狠,他曾把取笑他的人一拳打倒在地,甚至使骗他的同行在某次风潮中破产。但这个粗鲁的人却有一腔柔情,把全部的真情都倾注在了两个女儿身上,从小对她们娇生惯养。他用金钱填满女儿们的欲壑,把女儿们对父亲的爱当作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他以丰厚的陪嫁把女儿送入上流社会。大女儿仰慕贵族,成了雷斯托伯爵夫人,小女儿喜欢金钱,成了银行家太太。最初高老头在女儿家受到很好的待遇,可是,好景不长,高老头痛苦地发现“我在世界上是多余的。”政治气候的变化(波旁王朝复辟)给高里奥带来了厄运,加上他缺少文化修养,谈吐粗俗,举止笨拙,为了女儿女婿的面子,他只得搬到伏盖公寓居住,并继续用金钱买女儿的爱。从此,两个女婿不再公开接待他,两女儿除了要钱也从不来看他,女儿对父亲的“爱”的热度随着金钱的减少迅速下降。同时财富的衰竭使高老头的精神状况也越来越糟。他刚进公寓时,容光焕发,举止阔绰,还能引人注目。到后来,随着钱袋的收缩,他的精神日渐颓丧,70多岁时,已成一个精神沮丧、动作迟钝、死气沉沉的糟老头子了。但他对女儿的爱丝毫没减退。只要能在马路旁看到坐在马车上的女儿疾驰而过,或是打听到一点她们寻欢作乐的情况,他就会忘掉自己的一切痛苦。为了维持女儿挥霍浪费的生活,他含着泪水熔掉了心爱的镀金餐具,他动用自己的生活费一万二千法郎年金,为小女儿但斐纳布置一套与拉斯帝涅幽会的房间,但斐纳感激的吻和亲切的呼唤使他感到极大的幸福,而他竟“躺在女儿脚下,亲她的脚”,像一个极年轻极温柔的情人一样疯魔。金钱买来的“爱”是暂时的、虚假的。高老头临终时,在病榻上,一边呜咽一边重复道:“我就要死了,在疯狂中,疯狂中死去!我气上心头来了!现在,我才看清了我的全部生活。我上当了!她们不爱我,从来没有爱过我!倘若她们不来,她们也就不会来了。我了解她们,她们从来就不会想到我的悲伤、我的痛苦,她们也想不到我死,她们完全不知道我爱的秘密。她们把我糟蹋了,在她们眼里我所有的牺牲都一文不值”他终于发出悲叹,道出真情:她们爱的只是他的钱,他悲惨地说道:“倘若我有钱,倘若我留着家私,她们就来了,用她们的亲吻来舔我的脸!……钱能买到一切,买到女儿。“父亲轴心”终于被“金钱轴心”所代替。[2]龌龊的灵魂,虚伪的面孔,唯钱是亲的世态令人发指。因此高老头最后醒悟道:“世界并不美。……上帝是有的,他替我们预备着另一个世界,一个好一点的世界,咱们这个太混帐了。”[3]高老头发出的叹息,其锋芒所指又岂止是儿女的忘恩负义呢?所以,高老头的悲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他父爱的无私反衬出女儿的无情无义,他人性的温馨反衬出社会的冷酷,这就有力控诉了金钱败坏道德,腐蚀社会的罪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金钱化。特别是家庭关系金钱化的可悲现象。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统治地位的时候,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的联系了。高老头的悲剧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作者用高老头伟大的灵魂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去批判这个人欲横流和道德沦丧的上流社会,批判这个社会的金钱关系和唯利是图的道德原则。他悲剧的意义不在于歌颂父爱,而是揭露金钱的罪恶。金钱毁灭人性、毁灭家庭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小说安排了三条线索:第一条是高老头超乎常情的父爱,退休的面粉商人高里奥老头的钱财被他钟爱的两个女儿搜刮净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里;第二条是外省破落贵族子弟拉斯蒂涅来巴黎寻求进身之阶,在金钱世界里如何走上毁灭的道路;第三条是在逃的苦役犯伏脱冷邪恶地教唆拉斯蒂涅算计泰伊番的家产,由于身份暴露而被捕。小说中还有三个重要的“插曲”,那就是逃犯伏脱冷被捕、维多利小姐被逐和鲍赛昂夫人退出上流社会。

二、不择手段,追求财富和名利的野心家     

     如果说高老头是在忍受中解体的人,那么拉斯蒂涅则是用行动往上爬的人。拉斯蒂涅是复辟王朝后期到七月王朝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野心家的典型。拉斯蒂涅是一个长相俊美的青年,他“白皮肤,黑头发,蓝眼睛,风度、举止、姿态,都显出他是大家子弟”。但他只有高贵的门第而没有殷实的财富,出身于外省的没落贵族家庭,抱着发家致富、重振家业的想法到巴黎上大学。拉斯蒂涅初到巴黎时是一个有热情、有才气的贵族青年,原想寒窗苦读,今后当个清白公正的法官,走凭学问和才能平稳提升的道路,家境艰难又“把他对于权位的欲望和出人头地的志愿加强了十倍”。但他实际的处境是“心里想发财,袋里空空如也,嘴里吃着伏盖妈妈的饭菜,心里爱着圣·日耳曼区的山珍海味,睡的是破床,想的是高楼大厦!”当他从穷酸腐臭的伏盖公寓来到鲍赛昂夫人金碧辉煌的贵族府第仿佛置身于天方夜谭中的神话世界时,他的野心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奢侈的欲望像魔鬼般咬着他的心,攫取财富的狂热煽动他的头脑,黄金的饥渴使他口干舌燥。”于是他打算放弃当初的人生设计,离开以伏盖公寓为代表的地狱般的下层社会,到圣·日耳曼区的上层社会去寻找新生活。虽然也有动摇,但资产阶级的人生哲学如恶魔缠身,让他难以挣脱,特别是在目睹了鲍赛昂夫人的情夫为了得到二十万法郎,娶了一个平民阶级暴发户的女儿,最后他却抛弃了贵族妇人----鲍赛昂夫人三幕金钱丑剧后,终于埋葬神圣的感情,决心下地狱。
     可以说,拉斯蒂涅的性格是在三次“资本主义社会教育课”中逐渐形成的,鲍赛昂夫人,伏脱冷和高老头分别充当了不同科目的主要教师。他深切地体会到法律对有钱人全无效力,这个社会不讲感情、一味追求金钱和名利,“金钱”和“名利”才是法国上层社会的真正统治者。巴黎不是一个人类的社会,而是一个“动物王国”。靠学问当法官或律师是搞不到大鱼大肉的。“要弄大钱,就要大刀阔斧地干,要不就完事大吉。……人生就是这么回事,跟厨房一样腥臭。可是要作乐,就不能怕弄脏手,只消你事后洗干净,今日所谓道德就是这一点。”“有财便是德”的“金钱规律”。[4]当某种恒定的价值感丧失后,人所呈现出的茫然和无可奈何在所难免,即便是爱情,也因为外物的介入和形势的变化而成为令人质疑的行为。两位“导师”的指引,对于拉斯蒂涅的野心家性格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高老头之死使拉斯蒂涅完成了人生的教育。他明知社会是个“垃圾坑”,却心甘情愿地跳入这个地狱,他真正“懂得”了“清白诚实”一无用处,“只有金钱才是金科玉律的道理”。[5]于是,他决心涂黑良心,顺应环境,准备“像炮弹一样”轰进上流社会,或者像瘟疫一样“钻进上流社会”,既然“入了地狱”,就得“留在地狱”。就这样,在物质环境的刺激下,在“人生三课”的教育下,经过良心与野心的激烈搏斗,拉斯蒂涅终于走上了资产阶级野心家的道路。他是贵族子弟资产阶级化的典型。拉斯蒂涅向上爬的经历,也是他精神毁灭的过程。小说通过拉斯蒂涅从一个没落的贵族子弟堕落为资产阶级野心家的过程的描写,不仅昭示了贵族阶级被资产阶级征服的必然趋势,而且揭露了金钱毒害青年、败坏人性、诱人堕落的罪恶,满含悲愤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的金钱本质。资本主义社会就是这样一个社会,金钱珠宝的光辉下隐藏着可怕的丑恶,大大小小的人物无不向金钱顶礼膜拜,什么父女之情、夫妇之情、朋友之义无不为金钱所控制。金钱制造了无数的社会悲剧,毁灭了人的情感,败坏了人间伦纲,成为无孔不入的恶魔。[6]
三.玩世不恭,最终败在金钱手下

    伏脱冷是《高老头》中的又一重要人物。他与拉斯蒂涅克不同,在小说开始之际他就已定型,只是随着情节的展开进一步地暴露出来而已。他是一个把自己游离于社会之外,并千方百计地与社会作斗争的判逆者。他认为世界是丑陋的,社会是腐朽的,人间是可憎的,因而,反判是合情合理的。他无视一切社会准则,置“善”“恶”于不顾。[7]
     他是潜逃的苦役犯,高等窃财集团办事班的心腹和参谋,经营着大宗赃物,是一个尚未得势的凶狠的掠夺者形象。伏脱冷很能干,手下有一班爪牙。他的阅历广,对上层社会很熟悉,看透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的真相。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强盗和统治者的差别只在于见血与不见血而已。”大资产阶级不过是受法律保护的大盗,这个社会有财便是德。他只要有四百万法郎就是“四百万”先生,合众国的公民,谁也不会来盘问他过去的历史了。他要发展,要以恶对恶,要以不道德对不道德,既像炮弹般轰进去,又像瘟疫般钻进去,谋财害命,引诱青年,不择手段地去攫取财富。他熟悉法典,会钻法律的空子,从不在落网的时候被判死刑。他很注重江湖义气,从来没有出卖过人。他对拉说:“说他是恶棍、坏蛋、无赖、强盗都行,只是别叫我骗子,也别叫我奸细。”连抓他的暗探也说他是条好汉。他的目的就是再搞20万法郎,然后到美洲去买200个黑奴,办大种植场。这个形象有很大的冒险性。[8]伏脱冷反抗社会,是因为他受社会很大的排挤,野心不能得逞。他研究社会,揭露社会,是为了顺应这一套向上爬,只要他向上爬的野心一旦得逞,他便会变成维护现行制度的鹰犬。这个形象在许多作品中出现。《高老头》写他1819年被捕,以后他再次逃走,到西班牙过后又化妆回到法国,伏脱冷这一形象很复杂,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揭发者,也是罪恶的制造者。巴尔扎克对他的态度也是矛盾的,既把他写成社会罪恶的代表,加以批判,又欣赏他的洒脱、意气、能力,通过他的冷嘲热讽,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批判。像这样精明强悍的强盗,也败在金钱手下!
四.结 束 语

    巴尔扎克以高老头“父爱”,反衬出金钱败坏人心到了令人怵目惊心的地步。除高老头悲剧外,作品也写出了社会中其他各式人等的“金钱狂”特征。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金钱的统治地位和拜金主义的种种罪恶。揭露了资本主义金钱掩盖下的种种罪恶,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政治野心家的成长过程,从而揭示了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
     人都是一样的,无论外国人还是中国人,古代的还是现代的,都逃不了食欲,色欲,知欲,德欲,美欲,有了欲望所以才会贪念,有了贪念就会以身试法挺而走险牟取物质利益--金钱。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用在那时是那么恰当。只要有钱,你就可以出入戏院、高级公寓;有钱,无论你做什么都是对的;有钱,就可以把一个出生低微的人捧上天。无论是上流社会还是下层公寓,极端利己主义的冰水淹没了一切道德原则,金钱像一支巨大的魔杖指挥着无数木偶,在社会舞台上做出种种丑恶的表演。那个时代的作家写的是那个时代的政局,却用在我们这个社会也是实在合适不过了,加之以贵族的头衔;有钱,虚荣心就会得到满足.无怪呼巴尔扎克悲愤地写到:“没有一个讽刺作家能写尽隐藏在金银珠宝下面的丑恶”。这部小说,让人感叹金钱社会的残酷无情:钱可以买到一切,但买到的都只是表面的东西。亲情在金钱社会中沦落,友情、爱情当然也不例外。可怜的人们,都被金钱、名利冲昏了头。人性早已泯灭,良心早己丢失……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参考文献
1.《巴尔扎克传》。团结出版社2004出版。
2.《高老头》名著。译林出版社1993出版。
3.《外国文学评论》,第二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
4.《外国文学资料》,下册。地质出版社1984年出版。
5.《外国文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出版。
6.《世界文学名著欣赏》。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出版。
注  解
[1] 《外国文学评论》,第二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
[2] 《高老头》名著。 第232页,第233页,译林出版社1993出版。
[3] 《世界文学名著欣赏》。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出版。
[4] 《高老头》名著。第71页,译林出版社1993出版。
[5] 《世界文学名著欣赏》。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出版。
[6] 《世界文学名著欣赏》。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出版。
[7] 《高老头》名著。择序 第5页。译林出版社1993出版。
[8]《外国文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出版。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巴尔扎克,高老头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读《高老头》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