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X >> 香菱学诗 >> 正文

 

《香菱学诗》说课2

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小说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并苦心写诗的经过。教学本文,力求从内容、写法两方面突破。

    内容上,着重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既要考虑到香菱的“苦志”,也要考虑到黛玉的深厚学识和教育艺术,同时也要联系大观园优越宽松的环境。联类引申,联系实际,思考香菱学诗会对中学生学习语文有何帮助。体味作者对香菱这一形象倾注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写法上,通过涵泳品味描写香菱的有关语句,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通过揣摩宝钗、宝玉的话,理解侧面烘托的表达效果。

    教学本文,宜采用小说五步阅读法:泛读,整体感知;精读,理解文章内容;赏读,学习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思读课文,质疑问难,互动探究;延读,拓展延伸,开阔视野,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

    2.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能力目标

    1.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2.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教学重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

    1.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小说五步阅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了解作者、作品及人物形象;泛读课文,积累词语,整体感知;精读课文,探究香菱学诗成功原因;赏读课文,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高超技法;思读课文,质疑问难,互动探究;延伸拓展,深层反思。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首判词说的就是今天这篇小说的主人公——香菱。(板书文题)    多媒体播放《红楼梦》香菱学诗片断。

    二、资料助读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1.关于作者

    曹雪芹(约1724~1764),名露,字芹溪,又字芹圃,雪芹是他的号,属满洲正白旗。曹家从清代初年起到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康熙二年(1663)清王朝设江宁织造,这是一个财赋要职,其第一任就是雪芹的曾祖曹玺,此后父子兄弟相次继任,一共约60年。康熙帝非常信任曹氏父子,他在位期间五次南巡都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到雍正初年,雪芹大约四岁的时候,其父曹撷因与宫廷斗争有牵连,被免去江宁织造;过了一年,又被抄家。待到乾隆继位。曹满面春女得赦宥,起用为内务府员外郎,家道稍稍复兴。到雪芹二十岁刚出头的时候,曹家再次遭三重大打击,从此这个“百年望族”就一败涂地了。

    势败家亡之后,雪芹流落在北京西郊。住着破房子。他善画,只能靠卖来维持终年吃粥的上活。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冬之间。雪芹唯一的儿子病死,他因伤感太甚,于这年除夕那天病逝。《红楼梦》就是这期间写的——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

    2.《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风、袭人、香毛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3.关于香菱

    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受尽乏辱、折磨。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这使得香菱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更为不堪,很快便被折磨死了。

    三、泛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并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及文学常识。

    多媒体显示:

需积累的词语:

    起承转合    以词害意    地灵人杰    诲人不倦

    挖心搜胆    精血诚聚    穿凿    揣摩

    需积累的文学常识:

    建安七子    竹林七贤    王维杜甫李白、陆游
 

    2.学生利用圈点勾画法,标示出香菱学诗的几个阶段,并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四、精读课文,突破重点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

    多媒体显示:

    1.请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2.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3.黛玉给香菱指点学诗门径时谈到了哪些问题?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何特点?

    4.香菱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5.你对香菱的三首咏月诗怎么评价?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选代表交流。

    明确:1.香菱学诗的过程可以有多种表达,有四分法:读诗、悟诗、谈诗、作诗;有三分法:拜黛玉为师、品味王诗、边读杜诗边写诗;有二分法:黛玉指导读诗、香菱练习写诗。

    2.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再加上她良好的资质、较高的领悟力;其次是有较好的老师指点,特别是善教的黛玉;第三是与大观园这个优雅、美好、洁净的环境分不开的,环境造就人,香菱在这里得到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聪明才智才得以显露出来。

3.黛玉给香菱指点学诗门径时主要谈到四个方面的问题:重立意,不以词害意;重内容。格调、规矩是末事;重领悟,崇尚名家方成高品位;重研究讨论,方能长进。

黛玉的教学方式很独特,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诗‘什么难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她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重视积累和感悟,先读王维的诗,体会情景统一,进入诗情境;再读杜甫的七律,体

 


会“真景物,真感情”;读李白的七绝,培养诗的个性和想象力。她强调自学,强调实践、探究,重视能力的培养,力主创新,“只管放开胆子去做”。

    4.香菱是一个精敏灵秀、悟性极高、心性拔俗的女子。

    香菱极富文学气质,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偷空看几首旧诗。进入大观园后,香菱深藏内心的饥渴一下子激发出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甚至到了“呆”“疯”“魔”的程度。她对王维诗的品读,足见她的领悟力极高。

    5.这是一道开放题,答案不拘一格,可从思想内容或写作特点等方面进行评论,要求不宜过高,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即可。

第一首只说月儿美丽又明亮,可供观赏。诗意浅显,了无韵味;用词陈腐,堆砌前人咏月辞藻;无真情实感,无新意。

  第二首只说月色很美。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较前一首有进步,但有些淡而寡味,不耐咀嚼。

    第三首“新奇而有意趣”,句句写月,句句写离别。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如果说对离愁这种深沉的感情的抒写,那第一首是肤浅的,第二首是游离的,第三首是实的,意境真切,余韵悠长。

    五、赏读课文,学习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教师提示:曹雪芹是横绝千古的天才,他善于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红楼梦》中4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性格鲜明独特,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美感。人物出场入场、一颦一笑、来龙去脉、口角眉梢品头话尾、舌尖牙缝、歌哭笑骂、正经胡调等没有-处不是活灵活现的。

    1.学生筛选描写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并作简短点评。

    香菱面聆黛玉教诲后,于是按要求借书吟读。“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其苦心、专心如此,不能不令人赞叹。

    当香菱拿到写作诗题后,“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或坐卧不定”终得一首,因措辞不雅要求重写,“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这段文字表现香菱构思时的专注神情,“出神”说明浮想联翩;“抠土”说明反复斟酌;“皱眉”说明用字不妥:“含笑”说明有了奇句,感到满意、欣慰。

    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了“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香菱的苦心、专心、用心已到了痴迷的程度。

    对这样一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描写了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联系香菱的苦心学诗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这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借鉴。

    2.聚焦侧面描写,体会人物形象的丰满、生动。

    学生解读文中有关宝钗、宝玉的相关语言描写,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如:宝钗:“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宝玉:“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这些都是香菱苦志学诗在周围人们心上的折光反映。侧面烘托会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更具体感人。

    六、思读课文,质疑问难,互动探究

    学生自由质疑,全班讨论解决。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宝玉说:“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香菱)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这句话里包含着哪些意思?

    2.香菱诗的第三稿系梦中所为一事是否有失真实?

    3.塑造香菱这一艺术形象,作者倾注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课文中的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这与她多愁善感、孤傲尖刻的主体性格的差异?

    5.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该如何理解这句话?

    学生自由讨论,积极发言,教师适时给予点拨。

    教师提示:1.要联系香菱的资质和此前香菱的遭遇来说明,弄清宝玉对香菱的态度。

    2.要联系香菱写诗的全过程来看,要认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辩证关系。看似梦中所得,实为多次锤炼、苦心追求的结果。

    3.作者热情讴歌了这个钟灵毓秀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女子,竟和极端粗陋鄙俗的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香菱的境遇着实让人同情。封建社会扼杀人才的本质由此可见一斑,也体现了作者的美学观。

    4.《红楼梦》中的黛玉羸弱多病、多愁善感、孤傲尖刻。在本文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位学识渊博、热情大方的林姑娘,她热情、自信,显现出了光风霁月般的情怀。富有才情的林姑娘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就是读诗、作诗,文学这片广袤的土地可供这位寄人篱下、冰清玉洁的孤弱女子自由翱翔。她与香菱同命相怜,对香菱表现出极大的同情、热情是自然的。

    5.曹雪芹以精细的笔墨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如袅娜风流的林黛玉、生性热情刚烈的晴雯、不惜用生命证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等。和封建社会蔑视女子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的新思想.热情赞颂了女子的才艺德行,提倡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冗分体现了曹雪斤反对封建伦埋纲常的超人能勇气和远曲子卓总值。

    七、延伸阅读、探究思考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这情节,《红楼梦》体现了曹雪芹怎样的诗歌创作思想?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启示?

    学生各抒己见。

    生1:要多读;黛玉让香菱读王维五律一百首、杜甫七律一二百首、李白七绝一二百首,由此可见诵读是学诗的根基,是提高鉴赏力的根本途径。

    生2:学一流的诗。“法乎其上,仅得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王维五律第一,杜甫七律第一,李白七绝第一,学一流的诗,学不到一流可成二流,因此我们平时阅读也要精选文质兼美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有益的。

生3:大胆创作,敢于想象。大胆想象可以使平常的生活景象焕发出奇特的美感,令人耳目一新。

    生4:香菱学诗给我的启示有五点:①要有自信,树立学习的信心。语文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有打一场长期仗的心理准备,要自信;②做学习的有心人

 


,提高学习兴趣,让自己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有所获;③要重诵读、理解、感悟,多积累,“腹有诗书气自华”;④转益多师,不耻下问;⑤勤于实践,不怕失败。香菱三易其稿,终成精品。我们平时写作也要多改精改,方可成就佳作。

    ……

 教师鼓励学生联系自身阅读和写作实践总结一点经验和教训,言之有理即可。

    八、课堂小结

    香菱学诗,意趣无穷,印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顿悟”阶段:“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悬想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学诗的借鉴,更是做人成大事业大学问的捷径。本文带给我们的东西是值得反复玩味、终生思考的。

    九、布置作业

    1.整理课上发言,写一篇题目为“香菱学诗的启示”的文章。

    2.填空。

    (1)《_____》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

    (2)《_____》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它深刻挖掘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成功塑造了起义英雄的形象。

    (3)《_____》是我国杰出的浪漫主义的神话小说,在它幻想的情节中,交织着深刻的现实内容。

    <4)《_____》是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高峰的标志,它写出了四大家族的由盛而衰,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香菱学诗,曹雪芹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香菱学诗》说课2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红楼梦人物分析贾宝玉
    《红楼梦》人物分析——林黛玉
    《红楼梦》人物评论
    红楼梦人物分析----薛宝钗
    红楼梦人物分析之 王熙凤
    红楼梦人物分析----史湘云
    红楼梦:第一零八回 强欢笑蘅芜庆生辰…
    红楼梦:第一一二回 活冤孽妙尼遭大劫…
    《红楼梦》人物解析
    荣国府主要男丁人名解析
    莫累戚翁遭骂名——《红楼解梦》 评论…
    红楼梦:第十一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
    红楼梦中最美丽又最不幸的人
    红楼梦:第一一六回 得通灵幻境悟仙缘…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 受私贿老官翻案牍…
    红楼梦:第一一零回 史太君寿终归地府…
    红楼梦:第一零零回 破好事香菱结深恨…
    红楼梦: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红楼梦:第十二回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
    红楼梦:第一一九回 中乡魁宝玉却尘缘…
    红楼梦人物分析之林黛玉
    红楼梦:第一二零回 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红楼梦:第一零七回 散余资贾母明大义…
    红楼梦:第十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
    深谙人情世故的妙玉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红楼梦:第十八回 隔珠帘父女勉忠勤 …
    红楼梦:第二十回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
    红楼梦:第八十回 美香菱屈受贪夫棒 …
    红楼梦: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红楼梦: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
    红楼梦: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
    红楼梦:第四十三回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红楼梦:第八十九回 人亡物在公子填词…
    红楼梦: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
    红楼梦: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红楼梦: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 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 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红楼梦:第三十六回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红楼梦: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红楼梦:第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开合…
    红楼梦: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红楼梦人物分析
    新发现的曹雪芹诗词抄本
    曹雪芹在黄叶村著书了吗?
    立论与辩驳——红学研究方法闲谈四题
    《红楼梦》里的小人物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
    红楼解析
    日本学者《红楼梦》研究目录 (不全)
    后四十回没有曹雪芹一个字
    《红楼梦》运用多种诗歌体式的杰出成…
    分析《红楼梦》人物
    红楼梦人物分析之十二金钗
    红楼梦人物分析
    “红楼梦”里“梦”难寻
    “红楼”之“淫”的启示
    《红楼梦诗词解析》序
    浅析《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悲剧
    《红楼梦》十二支曲之《枉凝眉》到底…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红楼梦: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红楼梦: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红楼梦: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
    红楼梦家谱
    《红楼梦》之点睛 十二钗之命运
    《红楼梦》的真正结局
    红楼梦: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红学”何为
    红楼梦分析
    《红楼梦》版本小汇(清朝、民国部分…
    红楼梦人物分析
    深埋于心理底层的情愫
    红学研究步履维艰,当前亟需“打假”
    红楼梦: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
    红楼梦:第六十八回 苦尤娘赚入大观园…
    红楼梦:第一一四回 王熙凤历幻返金陵…
    红楼梦:第一一一回 鸳鸯女殉主登太虚…
    红楼梦:第一零九回 候芳魂五儿承错爱…
    红楼梦:第一一五回 惑偏私惜春矢素志…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憨湘云醉眠芍药茵…
    红楼梦:第四十六回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红楼梦:第一一七回 阻超凡佳人双护玉…
    红楼梦:第六十九回 弄小巧用借剑杀人…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红楼梦:第六十七回 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红楼梦:第六十六回 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红楼梦:第六十五回 贾二舍偷娶尤二姨…
    红楼梦:第七十一回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红楼梦:第七十二回 王熙凤恃强羞说病…
    红楼梦:第五十回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
    红楼梦:第九十回 失绵衣贫女耐嗷嘈 …
    红楼梦:第一零五回 锦衣军查抄宁国府…
    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记微嫌舅兄欺弱女…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 老学士闲征诡画词…
    红楼梦:第四十四回 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红楼梦: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红楼梦:第八十五回 贾存周报升郎中任…
    红楼梦: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
    红楼梦:第八十四回 试文字宝玉始提亲…
    红楼梦:第七十三回 痴丫头误拾绣春囊…
    红楼梦:第八十二回 老学究讲义警顽心…
    红楼梦:第七十四回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红楼梦:第八十一回 占旺相四美钓游鱼…
    红楼梦: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
    红楼梦:第七十九回 薛文龙悔娶河东狮…
    红楼梦:第八十八回 博庭欢宝玉赞孤儿…
    红楼梦:第七十七回 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红楼梦:第八十三回 省宫闱贾元妃染恙…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红楼梦:第六十四回 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红楼梦:第十四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
    红楼梦:第六十一回 投鼠忌器宝玉瞒赃…
    红楼梦:第六十回 茉莉粉替去蔷薇硝 …
    红楼梦:第五十九回 柳叶渚边嗔莺咤燕…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红楼梦:第八十七回 感深秋抚琴悲往事…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 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红楼梦:第一零四回 醉金刚小鳅生大浪…
    红楼梦:第五十二回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红楼梦:第十五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
    红楼梦:第十三 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 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红楼梦: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
    红楼梦: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
    红楼梦:第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红楼梦:第九十四回 宴海棠贾母赏花妖…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红楼梦:第四十七回 呆霸王调情遭苦打…
    红楼梦: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
    红楼梦:第一一三回 忏宿冤凤姐托村妪…
    红楼梦:第九十九回 守官箴恶奴同破例…
    红楼梦:第九十一回 纵淫心宝蟾工设计…
    红楼梦:第九十七回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红楼梦:第九十三回 甄家仆投靠贾家门…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红楼梦:第九十五回 因讹成实元妃薨逝…
    红楼梦:第九十六回 瞒消息凤姐设奇谋…
    红楼梦:第一零六回 王熙凤致祸抱羞惭…
    红楼梦:第一零一回 大观园月夜感幽魂…
    红楼梦:第一零二回 宁国府骨肉病灾襟…
    红楼梦:第一零三回 施毒计金桂自焚身…
    红楼梦:第九十二回 评女传巧姐慕贤良…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