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 爽 佳 人 ——评史湘云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美女如云。千姿百态,各有风骚。史湘云便是其中一名。史湘云是一个豪爽、豁达,较为超脱,颇有名士风度的女孩子,但纵是如此,还是摆脱不料悲惨的命运。湘云出场很晚,每次出场都只是寥寥几句,给人留下的印象却颇深。 湘云很调皮,常爱穿男儿装,偏她只爱打扮成这个样子,却原比她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实现云这样做,意识要显得自己豪爽,二是造成喜剧效果,三是以名士自居,想做些独特之举,不肯混同与一般粉脂。此外,史湘云更是热情豪爽,心直口快。她是一个极爱说话的人,而且说话直言不讳。一次看时,凤姐指着台上的一个小旦说:“这孩子打扮起来活像一个人。”众人都知所指的人,恐怕得罪人,只不肯说出。湘却直言不讳“我知道,像林姐姐。”为此得罪了黛玉,也与宝玉发生了矛盾。但只是湘云天真,幼稚罢了,胸无城府。 湘云还是个超脱于礼俗上的女孩子。是什么性格就表现什么性格,决不矫揉造作。湘云更是个才女,在大观园的几次诗社活动中,她的诗才和黛玉、宝钗也可以并驾齐驱。史湘云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女孩子,虽有不足,却自有真实可爱之处。
赞美与批判 肯定与否定 ——评薛宝钗 封建社会的女孩子蒙受着等级制度的压迫,薛宝钗自然成了牺牲品。作为一个女孩子,她承受着封建礼教的重压,命运也不能自主,是个被损害者。 我既同情她,赞美她,也有一点批评她。因为她像大观园里所有的女孩子一样,是个“有命无运”的人。她爱宝玉,却有不敢表达自己的感情,这一点我很同情她。另外,她才貌双全,十分博学,诸自百家无所不知,唐诗宋词我所不晓,真的是位才女,美丽的容貌曾使贾宝玉羡慕得发呆,这样的人世上难寻,只可惜在那样的一个社会,可惜了。说了她这么多的好,也该说说她的不好了。人无完人,是人总会有缺点的。如地十八回中,薛宝钗将“绿腊”一典故的出处那一段,作者大力赞扬了她学识的广博,同时也狠狠地批判了她的富贵心和曲意奉承的卑劣品格,还有她那看人行事的作风。从对薛宝钗的批判中,有力的攻击了封建主义的文化、政治和思想。 对于薛宝钗,批判中带有同情,在赞美中又带有贬斥,让人 又爱又恨。从她身上反映出了作者对当时的社会无比憎恨,但却走不出这个怪圈的痛苦心情。把薛宝钗刻画的活灵活现,入木三分,耐人寻味。 封 建 思 想 的 体 现 者 ——评贾赦 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没有读过《红楼梦》实在是一件可惜的事。但对于我来说,虽没看过它的全部,但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也感觉到了封建礼教在《红楼梦》中的体现。其中,贾赦虽一笔带过,但这简单的一笔,却让我们领略了封建礼教的森严。贾赦在《红楼梦》的出场是以林黛玉的所行,为线索的。在林黛玉看望舅舅的时候,贾赦却以近来身体不适,恐见面伤心为借口,避而不见,不愿见是其表面思想,封建礼教的制约才是其根本。贾赦之所以不见黛玉,难道不是因为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吗?为了维持封建礼教,抛亲情于不顾,这难道不是封建社会思想的体现吗?简简的一笔,却道出了这个任务的性格,道出了这个社会的本质。 《红楼梦》不同于许多传奇故事的重要特点,就在于作者不使宝黛爱情故事孤立存在,而是产生于一个高贵、庞大而有矛盾复杂的大家庭中。固然是通过宝黛恋爱写一个家庭,也是通过一个家庭写一个时代社会。实际上,作者以四大家族的兴衰来作清朝社会的镜子,对统治阶级进行了批判,这正是作者的成功之处。
小 议 刘 姥 姥 《红楼梦》中,一提到刘姥姥,我们都会想到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情景,那气派,那风光与后来贾府的衰落简直是天壤之别。刘姥姥在贾府可谓是众人的开心果,先看下面这段话:“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刘姥姥一席话,惹得座上的人无不开怀而笑。刘姥姥并不是愚昧,她很知趣,她甘当笑料,讨得众人好感。另外,刘姥姥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在贾府衰败后,刘姥姥仍然帮助贾府的人,王熙凤最后也是由刘姥姥收尸的,后来刘姥姥还救了熙凤的女儿巧姐。可见刘姥姥并不是贪图富贵的示警之人。刘姥姥那让人捧腹的言行和令人尊敬的品质使人感到可亲,可爱。
——评晴雯之死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这首词概括地写出了晴雯的出身、为人和命运。她总因“风流灵巧招人怨”,最后以“多因毁谤生”而死。 晴雯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有着她独特的魅力所在。晴雯与王夫人的不和,是她的悲剧的根本原因。而她与王夫人的不和又在于她对王夫人的藐视。在抄检大观园一事中,惟有晴雯不予“配合”,这对于急于以抄检来摆脱治家不严教子无方,处于尴尬境地的王夫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对人格的羞辱,是来自骨子里的一股冷气。试想,对于这种人,王夫人怎能忍她,那么晴雯的悲剧就是必然的了。 晴雯聪明,但却过于乐观。她没有看到自己的真实处境,过于相信自己的理想(与宝玉一起,留在大观园),所以晴雯的聪明是可悲的,也注定了她的悲剧。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晴雯,在那封建贵族的家庭里,真如海燕一般的飞舞,真如昙花一现的死亡。不仅引起读者的无限同情,更引起社会对封建礼教的强烈愤慨。她的高尚品质,她的反抗精神,她的天然美貌,她的恶劣环境,正如宝玉所说,是一盆才透出嫩剑的兰花,送在了猪圈里!
说 焦 大
《红楼梦》对人物的刻画堪称一绝,仅仅对出场了很少的焦大通过几段对话,便把这个人物的性格刻画十分鲜明:焦大乃是关系着整个贾家族命运的一个人,他从小跟走过三五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出来,才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省了东西给主子吃。一味的好酒,喝醉了无人不骂,性情刚烈,无所顾忌。一次他耍酒风,正巧碰到贾蓉,家荣忍不住骂了几句,而焦大哪把贾蓉放在眼里,反大叫起来,声称:“不是我焦大一个人,你们做官,享荣华,受富贵,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个家业,到如今不报我的恩反和我起主子来了。”目中无人,总拿自己的功绩来压家族中的人,不懂规矩,自命清高,无可救药的一个人
交朋友,“义”字当先
小说《红楼梦》有四百多个人物,可谓性格各异,决不雷同。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要算贾雨村。 贾雨村这个人给我的总体印象是虚伪,狡诈,忘恩负义,见利忘义,心胸狭窄,善于阿谀奉承,简直是集所有缺点于一身。贾雨村初得士隐相助时,不过略略谢一句,第二天便不辞而别,可见此人薄情薄义。做官时不曾想到先报恩而是贪恋女色,可见此人忘恩负义。此后他巴结全市,又导演“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出闹剧,以及事后充发门子等事,更看出此人趋炎附势,心胸狭窄的本质。可见,贾雨村是一个十足的小人,让人厌恶至极。可我又很可怜士隐,怎么结交这么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倘若是我,是决不会结交这种朋友的,因为交朋友应“义”字当先。
可怜的贾雨村
“这士隐正在痴想,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永时飞,别号雨村的走来。”——贾雨村就这样以一个穷儒的身份出场了。他的生活此时十分贫困,然而却给人一个“满腹经纶”的形象,开场就吟诗作对,“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内待时飞”从这幅对联也表现了他对现有生活的不满以及对荣华富贵生活的追求。上天也算是待他不薄,后来终于让他做了个小官,刚上任时,想先做几日清官,留个美名,却不想碰到冯家一案,在门子的暗中“指点”下,贾雨村不得不故做糊涂的判了这个案子,而后又担心重重,终于“寻了个不是”将门子远远地充发了……其实,我很同情贾雨村,他在黑暗官场压迫下,小小心心地做人,不得不徇私枉法,这对于他,或许也是一种无奈吧。但他还是要继续做官,因为那是他的人生目标,不过幸而后来受士隐点化,似也得道…… 掩卷回想,贾雨村的一生也很可怜,而在当代社会中,在我们身边,也不乏贾雨村的影子吧 至少是种追求
在第四十八回,讲到了香菱这个人物。她原本是个丫头,但随薛家进了京城。她竟央着宝钗教她作诗,后来又随黛玉学会了那么些诗的精髓。 看的出,她是个灵活的姑娘,与主人家的关系融洽的很,与贾府的姑娘们也很亲切,但骨子里却透者那么一种与众不同,一个丫头,却那么下定决心地要去学做诗,足见她对知识的追求。她性格爽快,急躁,只是刚到贾府一日,便要与宝钗学诗了。与黛玉无话时,也是很有思想。她很聪慧,黛玉仅是简单的说了诗的手法,香菱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她有很执着和认真,看书看的很迅速,勤奋,又能为作诗而熬到三更,终于能梦出一首妙诗。这算是理想得以实现,也辐射出一个道理,做丫头的,追求并非都被封煞
浅谈尤三姐形象
尤三姐倒是个多情的人,认为贾琏是终生之主了,许诺生是贾琏的人,死是贾琏的鬼,终身依靠他。如果说尤三姐温柔和顺,那么凤姐这有些气度。二姑娘俗称“二木头”。从这里便可看出她是个贤良、温顺的人,从她的言行也可看出她十分关心。别人,尤其是尤三姐。如“将来我妹子怎么是个结果?据我看来,这个形象,也不是常策……!”可见她十分惦记妹妹的终身大事。
真 正 的 牺 牲 者
也许有人会想,黛玉爱情之所以以悲剧告终,除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封建家长的阻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个宝钗在其中插了一足,有异端可恶的“金玉良缘”.但我认为不是这样,其实三人中最可悲的就是这个“第三者”薛宝钗了。 身为薛家大小姐的她,从小就接受的三从四德的教育,贞洁烈女的故事,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至理名言”等等的封建社教无时无刻不束缚着她:她虽有咏絮之才,却不似黛玉般敢于显示出来;虽善于持家理事,却只能“在旁出出主意而已”;虽遇事不慌,极有办法,却不似宝玉般的可以直接说出,只有假托父母兄长的意思才能得以委婉传达。为了大家闺秀的形象本“不喜那些花儿粉儿”的她只有在装饰一番后才得以见人,为了在这个复杂的家里生存下去,她不得不压制自己的真实感情,而随别人哭笑,为了维护“至高无上”的家族利益,她极不情愿却又不得不装做极高兴的样子嫁给了那一心只在林妹妹身上的“顽童”宝玉;在家被抄后,为了贾家最后一点血脉,为了家里的父母傻兄,她又不得不收起眼泪“坚强”的活下去。应该说她的生命并没有真实的意义,她只是为维护封建礼教,为家族利益,为那个可恶的社会而生的“牺牲品” 真名士,自风流 ——评史湘云 《红楼梦》中的女子,千姿百态,黛玉系于一身的苦命,一段苦思的恋情,薛宝钗纠缠于纷繁的人际关系中……而我尤其偏爱在才华方面不亚于黛玉,宝钗的史湘云。 史湘云的个性在红楼梦的大院中的众多姑娘中是比较突出的。湘云出于娘腹,便父母双亡,纵有万贯家财,但又有谁痛?于同为“天涯沦落人”的黛玉却有着不同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一个整日愁眉相挂,一个却乐观向上。人的一生,并非天注定,与其天天愁眉不展,不如去寻求一种快乐的态度去面对,这点湘云实为可贵!湘云每一次出场总是欢声笑语不断,给人以轻松之感。是不是她不会生气?不是的,即使生气她也从来个人一种压迫感觉,宝玉是一块顽石,即使走投无路,也不会走上仕途。湘云曾劝解宝玉,说出自己的“仕途经济”,宝玉大少爷却发了脾气,将其斥看,湘云自知其性格,一句“只当是戏言!”便收了个场。 且不说,湘云博大的胸襟,就那不于人计较,顾全大局,为他人着想的性格,就叫人敬服。虽她有封建的传统思想——“仕途经济”,但我认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在这么个侯门大院中,湘云是一个很现实的人物!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话说第四十六回,贾赦相中了贾母的丫头鸳鸯,于是托邢夫人劝说鸳鸯。邢夫人禀性愚强,只知承顺贾赦以自保。 邢夫人来到鸳鸯房中,拉着她的手便道:“我特来给你道喜来了。”鸳鸯天生聪慧,心中已猜三分,不觉红了脸,底下了不发一言。 于是邢夫人讲明了原尾,鸳鸯依旧红着脸,无论邢夫人怎样说好话,鸳鸯就是低头不语。 鸳鸯只是一个丫头,如果当了贾赦的小妾,也可以作一个主子了,当丫头的哪一个不想啊!可她就是这么一个违背封建社会制度的这么一个人。她心地善良,为人正直,不想攀附权贵。之后无论邢夫人怎样劝说,鸳鸯就是咬牙不肯。这使得贾赦大怒,放出话来威逼这个小女子,鸳鸯跑到贾前,求贾母为她作主,这才算了事。 贾宝玉是一个违背封建社会的上层人,鸳鸯她这样一个下层的小女子也敢作这样的举动,实在另人佩服啊!
红楼梦之贾母
贾母是小说《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她在贾府中年纪最大,辈份最高,人们都称其为“老祖宗”。她是一个宽容、善良的老人,文中黛玉一进屋还未拜见,便被她搂入怀中,诉起来,发泄自己的丧女之痛,同时表现了,对黛玉的疼爱,而后又听黛玉说起自己的病便不哭了,也不准其他人提哭,之后又为黛玉配药,可见她的善良、细心、关爱. 同时,对待贾府的人也是十分的宽容,不计较他们的过失,当王熙凤进来时,便为黛玉介绍这位“波皮破落户”“辣凤子”这又表现了她不拘于太多礼数,使人感到亲切的如身边的老人. 但在整个故事中,她是一个心灵寂寞的人,在若大的贾府中,她被很多人簇拥着,但却没人可以听她倾诉自己的苦痛,故事中有很多地方,贾母更是重中之重,她的表现体现了贾府中的喜怒哀乐,如果故事中缺少这一人物,则会逊色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