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里面的玄机太多,因其写作手法的高超和七十八回(通常说八十回)后不见原貌,所以让人读起来既惊叹于这部书的伟大,又深感不见真正全貌的遗憾。读者只有从前面情节中吐露的隐喻和脂批逗露的信息来猜测后面的内容,这就形成了探佚派。当然也有不同的观点。于是大家就拿出各自的理由相互争论不休。有争论总比没有要好,因为《红楼梦》作为一门显学,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财富的同时,也确实留下了太多的遗憾,这需要我们发挥各自的智慧,揭开一个个迷团,为红楼这座大厦添砖加瓦。因为真理只会越辩越明。这笔财富是属于世界的,属于每一个人的,不只属于那些所谓的权威,何况这些权威的解读也不一定正确。
比如对《红楼梦》十二支曲的理解。
我们都知道书的第五回(开生面梦演红楼梦 立新场情传幻境情)是作者设计的一个人物命运的总纲,也是读者开启《红楼梦》这一宝库的一把钥匙。作者安排的《红楼梦》十二支曲(实有十四支)对十二钗的命运作了预示和评判。因信息非常明确,所以我们一般都能对号入座。然而我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
先来看这十四支曲:第一支,作者写明了:红楼梦引子,自然是一总曲。第四支是《恨无常》,写的是元春,这没有争论;第五支《分骨肉》写的是探春;第六支《乐中悲》说的是史湘云;第七支《世难容》说妙玉;第八支《喜冤家》判的是迎春;第九支《虚花悟》在说惜春;第十支《聪明累》是王熙凤;第十一支《留余庆》说的是巧姐;第十二支《晚韶华》自然是李纨;第十三支《好事终》评的是秦可卿。第十四支《飞鸟各投林》作者也写明了是收尾——又一总评。
剩下的曲子是第二支《终身误》和第三支《枉凝眉》,没说的人物是两个主角——林黛玉和薛宝钗。然而这两首曲子到底属于谁?
通常人们都说《终身误》写的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第三支《枉凝眉》说的是林黛玉。八七版电视剧还将此作为主题歌。
而刘心武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第二支说的是林黛玉和薛宝钗。而第三支《枉凝眉》说的是史湘云和妙玉。还从什么人物是什么花神、什么人物居住的房子周围有什么花它们又指代什么人等等加以论证。然而明眼人看得出来刘心武的观点没什么说服力,也有些牵强。
读这十四支曲子我们不能以这些曲子在说十二钗这一思维定式来解读。大家都知道,在书的最后作者有一个情榜,与前面的十二钗正副册对应,而情榜的榜首竟然是十二钗正副册之外的人——唯一的男性贾宝玉。这就给我们不小的启示,以前的争论也就有了答案。
来看看曲子:《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很明显,这是属于贾宝玉的!“都道是金玉良姻”,都说我与薛宝钗是天生的一对;“俺只念木石前盟”,可是我心里想的永远是林妹妹;就是你宝钗美貌贤惠(齐眉举案)又能怎样?怎比得上我与林妹妹的心心相映。
而第三支《枉凝眉》说的才是薛宝钗和林黛玉。这里要强调的是,也有人认为这首曲子说的是林黛玉和贾宝玉;还有人机械地认为除了第一和最后两首,当中十二首正好对应十二钗。那我们就看看: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话)?一个是枉自嗟呀,一个是空劳牵挂;一个是镜中月,一个是水中花。想眼中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这说的是薛宝钗么?很明显说的是两个人:阆苑仙葩是指林黛玉这没什么争论。因为从太虚幻境一回我们都知道,林黛玉是还泪的绛珠草;美玉无暇指薛宝钗。这却有不同声音,但是我们别忘了“金玉”之缘这一在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字眼,而作者笔下的宝钗为人处事也确实非常完美。“没奇缘”谁没奇缘,黛玉与宝玉;有缘的 “金玉”之缘呢,终虚话。宝钗对宝玉的良苦用心最后换来的还是他的离家出走,沦落行乞。这就是十二钗两个主角的命运。
还要补充说明的是,在作者的笔下,对林薛二人一直未分主次,从来是并列第一,从十二钗正册的安排我可以看出这一点,她们没有好坏之分,代表的是不同的价值取向而已。 《红楼梦》要重拍了,趁机也读了读,虽然这个浮躁的年纪已然不适合读名著了。更可喜的是将书配着老版电视剧一起看,算是完美的阅读一次。
这书主要就写的一个封建大家庭的日常琐事,而非常之多的模糊性描述,给后世才开创了“红学”这一养活了好多人的营生——说它隐语历史,不是不可能,否则作者对一个洋洋大观园的描写不可能如此细致真实,但是我也反对将红楼梦与历史一一对应的做法,比如将书中人物要和历史上曹家或是皇家人物一一对应,这毕竟是艺术创作,最可能的做法就是每人各取一点——当然我也没考证过,只是想象,看完红楼,开始考证不迟。
一点点的感受,就一点点写来罢。
看书时不觉也想着重拍红楼由哪个明星来诠释他们比较妙,当年说林黛玉的演员难找,我看我家刘亦菲不就可以吗?只会超过不会不及;还似乎肯定秦可卿,我心目中推荐汤唯。
因为秦可卿这个形象,一是完美,二是神秘。哪怕读过一点红楼,都会对她神秘模糊的描写产生兴趣——以致一查,还真由红学的派支“秦学”呢。这也代表大部分对她由兴趣的读者比如我的一些问题:
1) 秦可卿她是谁?书中她的两个身份都留下迷窦丛丛:一是宁国府长孙媳,这么一个重要的位子,在这么一个重要的家庭,我不相信她的父亲仅仅如说书中所说,是个小官,还是个抱养来的女婴云云。何况,看所有与秦氏有关的描写:
2)秦可卿简直是众人眼中完美的形象:用她婆婆尤氏的话说,“为人行事,哪家亲戚,哪家长辈不喜欢他”“这么个模样,这么个性情的人儿,打这灯笼也难找去”,如果说书中仅有的正面描写带出有秦氏是大家闺秀的一个形象,她病了众人的反应也可见一般:不说贾母几乎时时关切送药送吃的,王熙凤这么个强悍性格的人能够几乎天天去探望秦氏,这又扯到她的出身上来:哪怕秦氏再怎么贤良淑德,没有一个显赫的背景,势利眼的王熙凤能够这么贴心如知己般的?
3)秦氏去世后排场就更可见一般了:她的身份只不过是宁府的长孙媳,她的老公只不过临时捐了个御前侍卫而已,但是却是各大亲王甚至内相甚至东南西北四亲王亲自吊唁设祭棚,这不单单是贾家的面子吧?
4)书中有对秦可卿居室的描写,件件都是稀世珍宝,气派不同凡响,这也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秦的另外一个身份是玄幻世界里的仙子。在贾宝玉的梦中,警幻仙子说可卿是她的妹妹,后梦中的这个秦可卿就成了贾宝玉的意淫对象。为什么贾宝玉的性启蒙课与她有关系?
还就是她死时给王熙凤托的梦,竟然是高屋建瓴的指导王如何可持续发展,这个人物真是神秘。一切一切待考之。
这才让读者对秦可卿产生字面描写以外的兴趣:问题2,她死的真是莫名其妙的,一下子就得病,而且似乎是个慢性病,可一下子又暴毙;还有3,她与她的公公贾珍有没有“爬灰”的关系?虽然从她得病去世的段落描写中,对她最关切的人竟然是贾珍,仍然需要考证进一步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