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蜀道难》教学实录



14.渊源
荀子→源出孔子,传六经 / 五绝→来自五言古诗 / 七绝→来自乐府歌行
赋→导源於诗,兴於楚辞./ 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受左传沾溉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 / 世说新语→系东汉以後品评人物,好尚清谈风气下的产物.
柳宗元山水游记→脱胎郦道元水经注 / 司马光→思想源出六经
三苏→其文出於战国策,庄子,史记,纵横家/王安石→文学孟子,韩愈,诗学杜甫.
曾巩→为文原本六经,斟酌於司马迁,韩愈./ 姜夔,史达祖→受周邦彦影响
文天祥→服膺程,朱之学/ 水浒传→脱化自大宋宣和遗事
三国演义→脱化自三国志平话/ 西游记→脱化自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王守仁→直承宋,陆九渊「心即理」的观念,提出「致良知」与「知行合一」学说
张尔歧→学行一主程,朱
红拂记(明,张凤翼),虬髯翁(明,凌初成),女丈夫(明,冯梦龙)→虬髯客传
全祖望→服膺黄宗羲,致力於史传
汪中→治古文不法韩,欧,而以汉,魏,六朝为则.
方苞→思想推本於六经,论,孟,文步左传,史记及唐宋八大家.
方苞→学行继程朱之後,文章在韩欧之间.
姚鼐,曾国藩→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
曾国藩→学宗程朱,治军与居官皆有儒者之风.
长生殿→梧桐雨→长恨歌传→长恨歌/ 林纾→以桐城派自居
梁启超→为文初学桐城,後学魏晋.
徐志摩→於文好史记与庄子,於诗好李白与李商隐
孙中山→继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统并参考西方民主,科学之思想.
蒋中正→道承孔孟,志继国父

15.师承
孟子→子思/ 宋玉→屈原 / 李斯,韩非→荀子 / 戴德,戴圣→后仓
晁错→张恢,伏生 / 司马迁→司马谈,孔安国,董仲舒 / 郑玄→马融
李密→谯周 / 刘勰→定林寺僧佑/ 李翱,李汉,皇甫湜→韩愈
孙复,欧阳修,张载→范仲淹 / 程颢,程颐→周敦颐 / 钱公辅→胡瑗
苏轼,曾巩→欧阳修 / 白朴→元好问 / 罗贯中施耐庵
宋濂→吴莱,柳贯 / 方孝孺→宋濂 / 姚鼐→刘大櫆→方苞
梁启超→康有为 / 蒋经国→吴稚晖

16.推 崇
孔子:据鲁史修春秋,汉儒称孔子为「素王」 / 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
李斯:谏逐客书为秦代奏疏之代表作/ 司马迁:後世推为文史之宗师
司马迁:「史记」本为史书通称,後世成为司马迁史著的专称
司马相如:王世贞誉之为赋圣 /贾谊:上承屈原,宋玉 下开枚乘,司马相如
晁错:汉文,景二帝,亲信任事,法令多所更定,号为「智 囊」.
曹植:谢灵运誉为「才高八斗」 / 曹植:有七步成诗之才
王粲:文心雕龙誉为七子之冠冕
诸葛亮:昔人谓:「读出师表而不流涕者,其人必不忠.」
张 芝:世称圣 /王羲之:後人尊为书圣,兰亭序(行书为其代表作).
李密:师事谯周,门人比之子游,子夏 /李密:读陈情表而不流涕者,其人必不孝.(安子顺语)/陶渊明:苏轼谓陶渊明诗「质而实绮,瞿而实腴」
陶渊明:锺嵘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丘迟:与陈伯之书为骈文之隽品.
魏徵:魏徵没,太宗以亡人镜为喻,足见倚重.
王维:苏东坡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中有诗.」
王维:曾绘辋川图,魏徵誉为古今第一
崔颢:李白叹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崔颢:严羽沧浪诗话:「唐人七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诗为第一」
李白:贺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
李白,杜甫:韩愈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苏轼谓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韩愈:茅坤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读祭十二郎文而不流涕者,其人必不慈.
韩愈:曾国藩谓:古文雄奇昌黎第一.
柳宗元:韩愈称其文章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 (司马 迁)
柳宗元:前人称段太尉逸事状一文「学史,汉而能成自然」
柳宗元:山水游记文笔清丽,有强烈感染力,为後世游记的楷模.
孟郊,贾岛:苏轼评孟郊,贾岛之诗「郊寒岛瘦」
元稹,白居易:苏轼评元稹,白居易之诗「元轻白俗」
白居易:唐宣宗 云「童子解吟长恨歌,胡儿能唱琵琶曲」
杜牧:所作阿房宫赋,骈散并用,历来脍炙人口.
李 煜:国亡後,感慨既深,词作哀怨凄绝,所谓以血书者也 为古今第一词人
范仲淹:後人誉为「天下第一流人物」
范仲淹:西夏人曰「小范老子,胸中自有数万甲兵」
范仲淹:羌人呼为「龙图老子」
欧阳修:为北宋文坛的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主将.
欧阳修:陈师道称其善叙事,不甩故事陈言,而文益高.
欧阳修:苏轼叙其文曰「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
诗赋似李白.
欧阳修:吴楚材评:「醉翁亭记,似散非散,似排非排,文家之创调也」
苏 辙:苏轼云「子由之文,词理精确,有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
钱公辅:苏轼言其「带规矩而蹈绳墨,佩芝兰而服明月」
苏洵:欧阳修得苏洵所著权书,衡论等二十二篇,以为贾谊,刘向不能过.
柳永:时人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陆游:有南宋第一诗人之誉,有爱国诗人之称
李清照:古今第一女词家,闺秀第一词人
马致远:所著汉宫秋被推为元剧冠军
张可久:有曲坛宗匠之誉
关汉卿:为元剧之开山大师
关汉卿:王国维评关汉卿杂剧:「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为元人第一」
三国演义:李渔誉为天下第一才子书
高明:明太祖谓其琵琶记,为山珍海错,富贵家不可无
高明:王国维谓琵琶记自铸伟词,其佳处殆兼南北之胜
宋濂:明太祖誉宋濂为「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刘基推之为「当今文章第一」
刘基:明太祖誉刘基为「吾之子房」
刘基:未能方驾唐宋八大家,可与魏徵比美.
袁宏道:张岱评袁宏道游记小品文,堪继郦道元,柳宗元之後的第三大家
归有光:深受清代方苞,姚鼐(谓有光直接唐宋八大家之後),曾国藩等人的推崇.
张尔岐:顾炎武推崇其精於三礼
宋应星:天工开物一书为三百年前讲求农工科学空前创作
全祖望:阮元谓其兼长经学,史才,词章之学
方苞:姚鼐云:「望溪先生之古文,为我朝文章之冠」
孙星衍:袁枚品其诗,誉为天下奇才.
曾国藩:道德,文章,事功皆受後人推崇.
曾国藩:成之湘军,平定太平军,为中兴第一功臣.
红楼梦:是我国通行小说少数出於原创,而且 成就非凡的作品.
红楼梦:跻身世界文学之林,中外学者纷纷研究,形成所谓「 红学」
徐志摩:语体诗文为一代宗匠
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享誉海内外
余光中:为台湾诗坛最勇悍之健将,对台湾新诗发展贡献卓著.
郑愁予:杨牧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17.科举取士
应试
及弟称
名次
童试
秀才
考中秀才者称学政为宗师
乡试
举人
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亚元,第三名以下不称元
会试
贡士
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
进士
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18.文学家封公,侯者
诸葛亮→武乡侯/ 魏徵→郑国公/ 韩愈→昌黎伯(宋神宗时追封)
王安石→荆国公/ 司马光→温国公/ 文天祥→信国公
刘基→诚意伯 / 王守仁→新建伯/ 曾国藩→毅勇侯

19.诗经六义
体裁:风 (15 国风) →民间歌谣/雅 (大,小雅) →宴会乐曲/颂 (周,鲁,商) →祭祀乐舞
作法:赋 (铺叙法) / 比 (譬喻法) / 兴 (联想法)

20.赋之类别
古 赋 → 两汉 / 俳 赋 → 魏,晋,南北朝 / 律 赋 → 唐朝 /文 赋 → 宋朝/

21.近体诗类别
绝句:五言 (四句,20字)/ 七言 (四句,28字)
律诗:五言 (八句,40字)/ 七言 (八句,56字)
(以首句第二字之平仄判定平起式或仄起式)
(二句为一联,共分四联,中间两联须对仗)
排律:五言 (八句以上) / 七言 (八句以上)
小律:又称三韵律,六句.

22.词之类别
小 令→ 58 字内 / 中 调→ 59 ~ 90 字 / 长 调→ 91 字以上 (清,毛先舒所分)

23.曲之类别

┌— 小令 →一曲 —┐
┌— 散曲 │ │仅可清唱
│ └— 散套 →二曲以上(同一宫调) —┘
曲 (可加衬字)
│ ┌— 杂剧 —┐
└— 剧曲 │ │有科白(科为动作,白为独白或对话)
└— 传奇 —┘

24.小说分类(以内容分)
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招集门下食客共同撰写而成
侠义小说→水浒传(元,施耐庵) 儿女英雄传(清,文康) 三侠五义(清,石玉昆)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元,罗贯中)
神怪小说→西游记(明,吴承恩) /封神演义(明,许仲琳) /聊斋志异(清,蒲松龄)
言情小说→红楼梦(清,曹雪芹撰,八十回以後高鹗补成,计120回 )
讽剌小说→儒林外史(清,吴敬梓), 老残游记(清,刘鹗) ,官场现形记(清,李宝嘉)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沃尧)
冶艳小说→金瓶梅(明,笑笑生) 品花宝鉴(清,陈森)花月痕(清,魏子安)
理想小说→镜花缘(清,李汝珍) 野叟曝言(清,夏敬渠)

25.序之类别
┌—自序
┌—书序—┤ (序文在书前者为序,在书後者为跋 )
│ └—他序


└—赠序

26.上书类别(汉)
章 → 谢恩/ 奏 → 按劾/ 表 → 陈情/ 议 → 执异

27.策之类别
┌—对策——应诏陈言 ( 如苏轼上时务策二十五篇 )

└—进策——探事献说

28.史书之类别
┌—通史
┌—依时间分—┤
│ └—断代史
史书
│ ┌—编年体
└—依体裁分—┤ 纪传体
└—纪事本末体

29.唐诗分期
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沈佺期,宋之问 ,陈子昂

盛唐- 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
中唐- 韩愈,柳宗元,韦应物,孟郊,元稹,白居易
晚唐- 李商隐,杜牧,温庭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蜀道难》教学实录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