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大意,学会名句赏析。
2、能力目标:精巧的构思,新奇的比喻。
3、情感目标:对友人和新生命的至爱深情。
教学重点及其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对友人、妻子、新生命的至爱深情。
2、教学难点:旷达爽朗、共勉互励的惜别的情怀,辞健气壮、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精巧的构思、新奇的比喻。
教学手段和方法
1、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2、教学方法:朗读、讨论、讲授相结合。
教学时数:1课时
第一课时(8-2-33)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1、阅读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感知内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简介作者——王勃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望族,祖父王通为隋末大儒。王勃早慧,14岁就已知名,被目为神童。唐高宗麟德三年(666)登科,做过几任小官。上元二年(675)秋前往交趾(唐初岭南道交州治所,在今越南河内西北)探望父亲,次年秋渡海堕水,惊悸而死。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文坛四杰。杜甫《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尔曹,指讥诮四杰“轻薄为文”的人;江河万古流,比喻四杰的名声和作品)明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王勃的著作很多,但大多已经亡佚,今存《王子安集》十六卷。其中流传最广的诗文,除本篇外,《膝王阁序》亦脸炙人口。
(3)了解背景
这首诗是王勃任职长安时送别友人的作品。杜少府,名不详,唐代称县尉为少府。蜀川,即蜀地,今天的四川省,有的本子作“蜀州”。据《元和郡县图志》卷三一,蜀州在武后垂拱二年(682)设立,其时王勃已去世多年,因此推断应作“蜀川”。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
(4)诗歌大意
在三秦护卫着的长安城,遥望五津的风尘烟雾。跟您离别的心情是一样的,因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内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不要在分别的道口,像普通青年男女一样,一起哭得泪水沾湿了手巾。
(5)赏析
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和友人的赴任之处,并勾勒出两处的地理形势:三秦大地拱卫着雄伟的京城,从这儿遥望风烟迷蒙的岷江五大渡口。一个“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风烟望五津”即“望风烟五津”,用“五津”代蜀川,前加“风烟”二字,尤显得杜少府任所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
次联从正面写离情而话语急转,变为劝勉。“跟你离别的意绪啊……”那意绪究竟怎样,并没有说出来,因而让人觉得语意未完,这在修辞学上叫“跳脱”。那未完的语意,读者可以自己揣摩,王勃是一位要强的青年,不愿将伤感流露出来,因而心思急转,换了一个话头:“我们都是在外做官的人。”
三联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在王勃看来,自己在长安做官,杜少府到蜀川赴任,但万水千山不会隔断他们的友谊。只要心中有朋友,那么朋友就好像在身边。王诗之前,三国魏曹植有“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赠白马王彪》),王诗之后,唐张九龄有“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送韦城李少府》)。三位诗人的构思大体相似,但王勃的诗句更显得气象阔大,志趣高远,因此流传最广。
尾联以幽默的口吻劝慰对方:不要在告别的岔路口像少男少女那样用手帕抹眼泪。“在歧路”三字,照应题目中的“送”字。“儿女”二字,字面的意思指年轻的情侣。儿女情长,送别时难免以泪洗面。王勃和杜少府都是志向远大的“宦游人”,怎么能像情侣那样哭哭啼啼,让人笑话呢?赠别诗大多是根据各自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描写人物“黯然销魂”的心理状态,情调很感伤。但王勃这首诗一反其道,另辟蹊径,不作悲酸语,全无世俗态,字里行间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已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2、阅读赏析《己亥杂诗》
(1)感知内容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简介作者——龚自珍
龚自珍(1792——1841),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是近代启蒙思想家和著名的文学家,他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北京做官,他小时候就在北京读书。先后任内阁中书、礼部主事等小官,38岁中进士,48岁辞官还乡,50岁死于江苏丹阳。现存文章三百多篇,诗词近八百首。《已亥杂诗》最足以代表他在诗作方面的成就。
(3)了解背景
诗人龚自珍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处在封建社会快要崩溃的时代,洞悉清廷的腐朽昏庸,警惕外国列强的侵略野心,因而渴望改革,写了许多文章,提出许多办法,然而人微言轻,不被重视,48岁那年,被迫辞官离京,飘然南归。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已亥年,他在旅途中陆续写了315首绝句,是他一生回忆录。诗中表达了他的思想倾向,对国事的感慨以及生平经历的哀乐。这里所选的是《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
(4)诗歌大意
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5)赏析
第一、二句抒写辞官离京时的心境。离开京城,离开官场,意味着政治生涯的终结,胸中的忧虑、怨恨以及失落感当然不会少。抬头看天,已是夕阳西下,黄昏将至,更添一种日暮途穷的感觉。诗人离京时乘马车,从北京外城东面的广渠门出城,所以说“吟鞭东指”。在他看来,这次离开北京,也许永远也不会回来了,出了城门,就如同人在天涯一般。
第三、四句以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在腐朽的官场里,龚自珍是一朵孤花,可惜这朵花开的不是时候。如今诗人辞官离京了,好比落花离开枝头。南宋诗人陆游也曾以落花自比:“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而龚自珍的思想境界显得更加高远:“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的生命并未终结,而是获得了新生。它化作春天的泥土,为培育新一代的鲜花发挥作用。龚自珍南归后,到江苏丹阳云阳书院讲学,可惜到职半年就突然病故。讲学期间,曾写过一篇《病梅馆记》,用梅花受到束缚和摧残,对当时腐朽的封建统治思想进行了批判和控诉,表现出作者追求个性解放的愿望。
这首诗的精华在第三、四句。“落红不是无情物”,移情于物,已是胜人一筹;“化作春泥更护花”,则是新生命的赞歌,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龚自珍的绝世奇才,于此诗可见一斑。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