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图文]杜甫《登高》研读

第21课 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的】
1、诵读、释词、译句相结合,积累有关文言实词(许、急、奇、好等)。
2、利用关键词语分析课文结构、辅助背诵。
3、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作者创设的意境,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主旨。
4、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步骤】
一.课文准备
教师提问,学生举手抢答
 1、齐读:吴均的诗歌《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提问:1)这首诗是谁写的?
2)写了什么?
3)你还知道关于这个作家什么知识?
  明确:1)吴均 2)写“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里,看到的烟、落日、鸟、云这四种景物 3)吴均(南朝),字叔痒,是一位善写山水的大家。梁朝吴兴故彰(今浙江省安吉县)人。他出身贫寒,为人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他的诗文“清拔有大气”,曾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的称赏。当时有的人效仿他这种文章,称“吴均体”。吴均著有《后汉书注》、《齐春秋》、《庙记》等书,后来都失传了。
 3、引入:今天我们来欣赏吴均另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与朱元思书》
二、课文阅读
(一)、一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1、欣赏:放配乐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听课文,在书上记下读音、句读。
 2、质疑:是否有还不明白的读音、句读?(举手提问)
  明确:缥碧、急湍、轩邈、泠泠、鸢飞戾天的读音
 3、朗读: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流畅感和美感。
(二)二读课文:正确释词并译句
 1、朗读:出声散读课文,请学生圈出不能解释的词句,准备提问。
 2、导读:教师投影补充注释,帮助理解
  1)独绝:独一无二。
  2)负势竞上:依凭(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的主语是“高山”,不是“寒树”,从下文“千百成峰”可以看出。
  3)“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语出《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所以“好鸟”的“好”是友好,友爱的意思。韵:和谐的声音。
  4)“鸢飞戾天”:语出《诗经·大雅》,原诗以“鸢飞戾天,鱼跃天渊”起兴,意思是鸢飞到天上,鱼在深渊中跳跃。本文作者只是借用《诗经》的语言材料,所表达的意思与原诗无关。
 3、质疑:对照注释,是否能一句一句解释?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看。
 4、讨论:有什么觉得不好解释和翻译的?课堂讨论解决
  明确:以下句子要能够正确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显现着共同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任凭(船儿)随着江流往东或是往西。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5)负势竞上,互相轩藐:树木凭着山势,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看到这样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也与黄昏无异。
  8)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有时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三)三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和主旨
 1、朗读:齐读课文。
 2、欣赏:教师分发欣赏板块,学生自读。
 3、质疑:教师投影问题,,小组再读课文,根据欣赏板块讨论:
 1)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物的特征?为什么?
  2)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
  3)根据文句你能悟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吗?
  4)本文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
板块一——全译文
  (那空中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呈现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板块二——吴均的文学创作
  《梁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其诗今存 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吴均善于刻周围景物来渲染离愁别绪。如"轻云纫远岫,细雨沐山衣","白日辽川暗,黄尘陇坻惊",写景都很细致。
  吴均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拟作了不少乐府古诗,如《行路难》 5首、《胡无人行》、《从军行》等,虽辞藻华美,但不失刚健清新的气息,有鲍照余绪。
  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3篇,俱以写景见长。《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录,可自成一篇写景散文。文中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里间的山光水色。天下闻名的富春江景色被写得细入毫发。
板块三——吴均体
梁武帝曾经斥责吴均:“吴均不均”,活出他的个性。他不仅越职私撰历史,而且偏实录梁武帝的痛处。文如其人,虽用当时盛行的骈体,但却别具一格,骈中带散,一任性气,自成一体,谓之曰:“吴均体”。
板块四——吴均的志向
  吴均家世贫贱,终生不得意,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往往表现出寒士的雄心和骨气,如《赠王桂阳》"松生数寸时,遂为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借松树来吐露怀才不遇的牢骚,其构思立意很象左思的"郁郁涧底松"和陶渊明的"青松在东园"。再如《梅花落》、《行路难》、《赠别新林》等诗中,也含蓄地抒写了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
  明确: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奇“异”这两个字展开。
 2)景——异水: “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 “看” (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听” (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3)无拘无束、任性自得 (负势争高,息心忘反)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4)文句清新优美,写景状物细致,句式“两两相对”,又骈中带散。

四、课文拓展
 1、 教师出示欣赏板块
 2、 小组自读选文,讨论说出大致文意
板块五——《与顾章书》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向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遍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然哉?
注释:〔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

〔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薜荔;萝,女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森壁争霞〕阴森陡峭的峭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

〔孤峰限日〕孤特耸立的高峰遮断了阳光

〔幽岫〕幽深的山穴。 〔英英〕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绵绵〕形容声调悠长。 〔重〕这里是向往的意思

〔葺宇其上〕在上面修建屋舍。葺,修建。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富,充裕。偏,特别。饶,丰富,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菊花、竹实,都是隐士所食之物。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意思是说,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资,提供。办,具备。

〔仁智之乐〕意思是,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五、课文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和同步练习。

 2、背诵课文,准备默写。

 3、将课文拓展的《与顾章书》改写成现代汉语的小散文,注意既要语言自然又不要失却原文的韵味。



《与朱元思书》活动课教案(1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寻找资料,了解吴均的创作和写作特色。

 2.通过课堂竞赛、导游、演讲把握文中的字词解释,解读作者对山水的喜悦之情。

 3.体味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逸的高洁志向。

 4.培养学生想象与联想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课前活动

 1、根据以下论题搜集资料

  1)吴均的生平

  2)吴均的主要文学创作及代表作品

  3)吴均文学创作的独特性

 2、根据搜集材料的多少和理解程度选择两个论题写成200字的小论文。

 3、教师评改论文,指出优劣。

 4、学生修改小论文。

二、课堂活动

(一)新课导入

 1、美景图片情景导入

 2、你去过的景色最优美的地方是哪里?

 3、美在人的眼中、心里,也在作家的笔下,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富春江山水

(二)赛一赛:吴均知多少

 1、以大组为单位接力介绍吴均的文学常识,每组每次一人,每人只说一句话,选出说得最多的优胜组进行表扬。

 2、学生接力竞赛时教师择要在黑板上板书

 3、学生在接力比赛后笔记加横线的内容:

  吴均,字叔痒,梁朝吴兴故彰(今浙江省安吉县)人。他出身贫寒,为人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他的诗文“清拔有大气”,曾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的称赏。当时有的人效仿他这种文章,称“吴均体”。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3篇,俱以写景见长。还著有《后汉书注》、《齐春秋》、《庙记》等书,后来都失传了。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图文]杜甫《登高》研读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