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1)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求学好知
2)陶渊明是不满现实,退居隐逸,虽志趣高洁,但时发愤世嫉俗之音;颜回是真正淡泊名利,自得其乐;诸葛亮告诫子孙要追求澹泊、宁静以孜孜求学。
四、课文作业:
第一课时:1、完成课后练习和同步练习。
2、背诵课文,准备默写。
第二课时:1、自学《归去来兮》,写写人生感悟(200字)
杜甫《登高》研读
李白的《将进酒》让我们知道诗歌真的可以流畅如话,千古之下而无隔阂。古人的这一类作品最宜于进入今天的口语,提升我们的母语水平。但是古人诗歌还另有精雕细刻的一类,字字较量,句句斟酌,这就是格律诗。乐府诗反映的是我们母语质朴的一面,格律诗反映的则是精致的一面。学习格律诗,我的意见是不要把重点放在内容的讲解,内容一般来说谁都看得懂,难以达到的是把这些内容压缩得如此精致。大学语文的教学重点要放在格律诗的形式,能不能用一次课把格律诗的某一个知识讲解清楚?以此区别于中学语文教学。
夔州瞿塘峡
一、诗歌内容
这首诗一些中学语文版本也选入,至于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之类,可以说任何一种中学教材都已有过介绍,所以大学语文要做的只是简要回顾,点到即止。下面先略讲内容。
题解
诗题“登高”,是指重阳节登高,我国历来有重阳登高的民俗传统。此诗一般认为是767年重阳于夔州登高所作。
杜甫的最后10年,是在巴蜀和荆湘的流离漂泊中度过的,中间由于蜀中长官严武的接济,在成都草堂过了几年稍微安定的日子,不料永泰元年(765)四月,严武忽然死去,杜甫失去凭依,不得不在五月里率领家人离开草堂,乘舟东下,于次年到达夔州瞿塘峡。杜甫一家在夔州滞留两年,作这首诗时已是第二个年头了。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诗由写景开头,十四个字勾勒出六种意象,都是夔州秋季的典型景物。夔州即今四川奉节,位于长江三峡第一峡的瞿塘峡,这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每至晴初霜旦,常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不绝。清人胡以梅云:“此在夔州所作。江山境界,能助诗神。‘风急天高’,极得登高之神情。”(《唐诗贯珠》)或以为“渚清沙白”句不符当地景象,因疑此诗不是作于夔州,案解诗不宜过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宋人刘克庄认为这一联好就好在“不用故事,自然高妙”。(《后村诗话》新集卷二)其实也是用典的,即屈原《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只是杜甫用得自然,不着痕迹,和眼前景象自然贴切。
电视片《唐之韵·千秋诗圣》解说词:“杜甫的七律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境界雄阔,音调响亮。《登高》后人认为这是唐诗中最杰出的一首七律。‘不尽长江滚滚来’,抽出来单看很有些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但前面有‘无边落木萧萧下’,有一种肃杀的气象,是长江之水流得很艰难,就与李诗的意趣大不相同了。这首诗就像流过平原的江河低沉而宽广,看似平缓却有一股不可抵挡的冲力。”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家乡在今河南巩县,他生平又以长安为第二故乡,无论哪一个,此时都在万里之外。杜甫自乾元二年(759)弃官,带领全家逃荒避乱,至此已有8年。但是实际上,他的一生,包括困居长安的10年,又何尝不是时时陷于“客”中?故曰“长”作客。
“百年”指人的一生,取其大数与“万里”相对,实际上杜甫只活了58岁。“多病”,据后人考证,杜甫此时已患有肺病、风湿病、糖尿病,还有头风病等多种疾病。
“独登台”的“独”字,与“长作客”的“长”字一样,包含有难以言说的苦楚。王维重阳登高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诗“独”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由于人生苦难的煎熬,杜甫此时虽然只有50多岁,但已是头发花白了。潦倒之人,本需借酒浇愁,然而诗人新近却偏偏因病而不得不暂时忌酒,这就连麻木自己的手段也失去了。
“潦倒”,肖涤非《杜甫诗选注》解说:犹衰颓,因多病故潦倒。《夔府咏怀》诗云“形容真潦倒”可证。时杜甫因肺病戒酒,故曰新停。
以上为简说。《登高》一诗,意象鲜明,教材亦有详细提示,应该不难读懂。至于深层含义,则非亲历人生者而不易体会,所以有人说:学杜诗须是“专志于诗,又是一生困穷乃得”。(吴乔 《围炉诗话》卷四)这也是今天一些青年学生不喜欢杜甫和鲁迅等人作品的原因之一。建议阅读一些传记作品,如冯至的《杜甫传》,或可有所补益。
二、诗歌格律
前人于此诗评说颇多(见辑评),除对内容的评说外,重点在于此诗格律之高妙严谨,认为可列古今七言律第一。格律是中国语言最见精致细腻之处,学生在此前语文课学习中当多有涉及,但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未必真有这一份雅兴细细品味。大学语文若能组织一个单元,认真讲解,或能解决这一问题。
格律问题其实又并不很难,无非是:1、平平仄仄的几个格式;2、押韵;3、中间两副对子。一次课肯定讲完啦。格律问题又很难,难就难在古今语音已经不同,非要坚持古代的韵书,这就有难度。我曾和主张古韵的朋友讨论,他们的意思是,格律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体,当然要用古代的声韵,否则你可以做新诗,不要做格律诗。我问:那么古人的语音你还读得来吗?假如已经读不来,仅仅把平平仄仄弄得象古人,不是很不伦不类吗?古代的格律诗,有些今天用普通话读来抑扬顿挫地大致仍能差不太多,说明并非一定要按平水韵什么的读,它们也仍能成为现代汉语的宝贵资源。至于某些格律诗,古今读音已经差得太多,佶屈赘牙地读不来了,那么说明它们已止于古代汉语,除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需要研究外,其他专业的学生没有必要再学了。大学语文是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外学生开设的一门课,完全没有必要去搞连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也打怵的古代音韵。大学语文教学格律诗,如果是读,就应该选择古今平仄大致不差的作品;如果是写,就按照普通话的四声写。这就是我认为格律问题其实并不难的道理。
本教材所选的《登高》,在格律方面非常适合大学语文学习,试分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古韵标准格式
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该诗实际格式
平平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平仄平平——今普通话格式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古韵标准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该诗实际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今普通话格式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古韵标准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该诗实际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平平平——今普通话格式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古韵标准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该诗实际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今普通话格式
(注:七律标准格式,见王力《汉语诗律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11月新2版。此诗实际平仄,见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4月号《律切精深传神入妙——杜甫<登高>语言学分析》一文,作者 路伟、万青。今普通话平仄是我揣摩的,但愿没有出错。)
这首诗和七律诗标准格式的格律要求非常吻合,全诗56字,只有7个字平仄不同,即:“风”、“猿”、“渚”、“沙”、“百”、“多”、“潦”,且这7个字均处在“一、三、五不论”的位置。这正证明了杜甫自我评价的“晚节渐于诗律细”,以及古人评价的“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我们再用普通话读一读这首诗,只有5个字与该诗平仄不同,即:“急”、“白”、“不”、“独”、“浊”,这5个字的不协都由“入派三声”造成,其中“不”、“独”、“浊”三字处在一、三、五不论的位置,只剩下“急”和“白”两个字平仄不协。也就是说,今天讲这首诗的格律,我们完全可以按普通话的读音来讲,唯一需要告诉学生的就是“急”和“白”这两个字在古代都是入声,所以用普通话读会略有不协的感觉。——格律问题说简单就这么简单。
上一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