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S >>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 正文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辛弃疾豪放词的创作风格。

2.熟悉了解必要的历史典故。

1.了解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

2.了解辛弃疾词大量运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知人论世——诵读——鉴赏——拓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强化自己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了解辛弃疾词大量运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自古以来苏辛并称,苏轼辛弃疾分别代表着北宋和南宋的豪放风格。(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上音。

遥岑远目 玉簪螺髻 鲈鱼堪脍 揾英雄泪 舞榭歌台 封狼居胥

 2、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含义。

遥岑远目 断鸿声里 倩何人唤取 揾英雄泪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寻常巷陌 元嘉草 可堪回首

3、补充注释:

1.岑:小山。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的语序。

3. “看了”:看够。 4.登临意:登临的内心感受。 5.季鹰:张翰的字。

三、写作背景:

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这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调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南京)。词人时年三十五岁,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未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这首词是词人早期作品中最负盛名的一篇,艺术上渐趋成熟,豪而不放,壮中见悲,沉郁顿挫。

四、自主探究上片:

1、诵读原词,把握大意。

2、从文中找出你最欣赏的句子,并谈谈这些句子好在什么地方?

3、诵读思考:词的上片情景交融,景中有情。作者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来陪衬自己的游子之思?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①“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意境特点?

雄浑而不失清丽。

②“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意境特点?

用比喻手法,将远处小山比喻成玉簪螺髻,显出清秀的特点。

③移情入景的手法。

“献愁供恨”,倒装句式,移情入景,变赏心悦目为满怀愁恨。

④词人远眺大好的秋景,为什么突然愁恨满怀?

江山虽然美丽多娇,可惜已成南北分裂之局,半壁江山已落敌手,且恢复无望,怎能不满怀愁恨。

⑤“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七句,写“江南游子(词人自称)”,有何特色?刻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为何自称江南游子?

特色:

A.景物烘托:夕阳残照楼头,孤鸿哀鸣天际,烘托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意境。

B.强烈而极富暗示性的动作刻:把看吴钩,言复国壮志凌云;栏干拍遍,言国事难为,寥无知音。不言忧愤,而忧愤之情自见。

形象: 在阔大苍茫的背景上,呈现于读者眼帘的是一个忧愤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

江南游子: 自喻为“江南游子”,表明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南归,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意北上收失地,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⑥“无人会,登临意”(无人能够理解我登临时深沉的内心感受),结合这句与下片的内容关系,说说上片结句“住而未住,收而未尽”的效果。

上片结句“登临意”扣住题目,但未明言“登临”之意,为下文抒情留出余地,由下片来落实,暗领下片内容,因此说是“住而未住,收而未尽”。

五、自主探究下片

1、词的下片运用了哪几个历史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思?用典方法是否相同?下片三个典故连用,用典的方法上是不同的。

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反面典故。张翰因想念家乡的美味,弃官归乡。而辛弃疾用来表达国难当头、谈不上弃官回乡之意。

B.“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正面取意。许汜一心购置田产而不关心国家大事。作者正面用典,表达自己不屑于追求享受的心意。

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半露半隐。感叹人生易老,功业未成。“树犹如此”半句露出,“人何以堪”半句隐去。

连用三事,并非平铺直叙,而是手法多变,沉郁顿挫,有一波三折、回肠荡气之美,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即“豪而不放”。

9.从三典连用看作者的情感变化。

不学张翰秋风思归,不学许汜求田问舍,是反衬自己复国大志。“可惜流年”,笔峰陡转,年华虚度,壮志难酬。即“壮中见悲”。

10.用典的作用。

A.增加了词的容量,使内蕴更为丰厚。

B.语言简练,风格典雅。

C.言近旨远,辞约意丰。

D.以古比今、借古写怀,表达作者收复中原、鄙视享乐但年华虚度,功业未成的感慨。

六、小结:

登临意是怎样的思绪?词作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登临意的?

七、作业:有感情地背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3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李白《菩萨蛮》+辛弃疾《水龙吟·登建…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学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阅读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李…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英…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八年级下册)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译文
    简评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人教…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的寫…
    《水龙吟》苏轼解析
    人教语文必修4第课《水龙吟•登…
    赏辛弃疾水龙吟之“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反…
    《辛弃疾词两首》说课稿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