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五河一中:张凌华
l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
l 教学重点:
深刻理解词中所寄托的情感和诗人悲苦心情。
l 教学难点:
探讨景色描写和典故运用在词中所蕴藏的深层涵义。
l 教学方法:
倾情诵读 —— 整体感知,体会情感 —— 感受形象,咀嚼涵咏——品味语言的方法。
l 课时安排:一课时
l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八年了,入宋八年的他仍是一个小小的通判。军事谋略的豪情壮志被淹没在田野农夫之中。这叫他如何放下,如何释怀;如何无视大宋江山沦落金人手中,受人蹂躏?他就是辛弃疾,一位不服从命运安排的词人。今天让我们通过学习《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篇课文,走人他的情感世界。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以恢复祖国大业为志。工于词,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抄存》。《全宋词》存词六百二十余首。
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听老师读 、抽读 、译读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2、出色的朗读往往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的。下面就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并把你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可以和你旁边的同学讨论解决,也可以和我一起探讨,在大家朗读之前由我先给大家示范朗读。 四、分析词的题目:
一看题目,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登高抒怀之作。我们常听一个词叫“登高而赋”,是说古人最喜登上高处,临高抒怀,吟诗作赋。可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古人为什么喜欢“登高而赋”?其中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原因?
明确:
因为登得高,望得远,凭高远眺,天地苍茫,视野广阔,常能看到一些触动自己心弦的东西,因而情不自禁地吟咏高歌,写下抒怀之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也属于登高而赋的抒怀之作,下面让我们大家来学习这篇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