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
【课文分析】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辛弃疾在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这时他南渡已12年之久,尚未得到北伐抗金的机会。词的上片开头以无际楚天和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抒发了词人的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下片用了三个典故对四位历史人物进行了褒贬,从而表白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和理想。然而,流年如水,壮志成灰,最后流下了英雄的热泪。
【三维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
【教学重难点】
1、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诗人悲苦心情。
2、学习辛弃疾词运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我们有机会到济南大明湖,一定别忘了参观那里的辛弃疾纪念祠,如果你到了江西上饶,也记得到阳原山麓,拜谒一下那里的辛弃疾墓。不论是在纪念祠,还是在墓前,人们都会看到一副有名的对联,现在请大家看一看这副对联,它是郭沫若题写的: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上联说辛弃疾词风豪放。“铁板铜琶”一词,本是前人评价苏东坡词风的话,而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的是辛弃疾。下联的内涵主要是说辛弃疾的黍离之悲、爱国情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辛弃疾的这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看看本词是如何体现对联所呈现的这两点的。
二、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和。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2、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这一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今南京)。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三、诵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
2、教师范读
3、师生齐诵
4、结合注释、理解词作内容
(大家已经初步熟悉了课文,那么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不懂的字词、句子呢,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明确】可能有下列词句: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远目遥岑,玉簪螺髻,献愁供恨。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
倩何人唤取:倩,请求。
5、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本词的基本内容。
示例:
楚地的天空,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江河水流向天边,秋色无际。远望遥远的山岭,有的苍翠高耸如美人的玉簪,有的层层叠叠如美人的螺髻,向人们呈现愁恨。流落江南的游子,在落日的时候,在失群孤雁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瞭望。把宝刀吴钩看完,把栏杆拍遍,但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用意。
不要说鲈鱼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尝,秋风吹遍大地,张季鹰怎么还没有回乡?如果只想像许汜一样,买田置屋,怕会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可惜年华如水流去,忧愁风雨,树木犹如此。请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的美女拿着红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泪?
四、品读鉴赏
㈠品读上片
1、学生齐读上片,然后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
学生讨论并回答后教师明确: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作者登上建康赏心亭,极目远眺。北望是宋金对峙的江淮前线,而自己却身居闲职,无法驰骋疆场,奋勇杀敌;远眺的是中原失地,想到的是光复无期,有家难回。此时此刻,“无人会,登临意”中的“意”是什么呢?通过前面几首词的学习,我们知道,词的上片一般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那么,上片的景与“意”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先从赏析上片之景开始。
⑴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明确: 长天、秋水、远山、落日、断鸿
⑵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请结合词句来说说。
明确: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开篇即地写景,但这景意境是宏大壮阔的。大家想象一下,遥看辽阔无边的楚天之下,横无际涯的秋色,浩浩荡荡的滚滚长江,水天一色。面对这阔大的境界,那江天无垠的壮景怎不激起词人满腔的豪情?那滚滚东去的长江怎不使词人热血沸腾?那寥落苍凉的秋色又怎能不令词人悲慨高歌、潸然泪下?因此,开头两句是实写眼前之景,却已蕴蓄着深厚之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由秋空旷远的天宇,到放眼江北的山峦。举目远眺,江北那层层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祖国的江山不但有壮阔之美,而且有秀丽之美,这就更加激起词人对祖国的无限深情,但如此美好江山却已破碎,从而也就触发了词人对中原沦陷、南宋小朝廷不思恢复的“愁”和“恨”。作者不说自己“愁恨”,而说远山在“献愁供恨”。正所谓“江山无恨人有恨”。作者用移情之法,把自己的感情移到客观景物上,由于词人满腔愁恨,所以连那秀丽的山峰看起来也不令人愉快,而好像是充满愁恨了。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承接前面两句,由无我之景、开阔的远景到有我之景、身边近景;镜头由景移向了赏心亭上的人。词人原籍山东历城,而宦游江南,故称“江南游子”。“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落日搂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极具特色的意象组合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通过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气氛,以有声有色的景物烘托出词人的孤寂悲苦。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作者用了两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激情:一是仔细端详抽出鞘来的宝剑;一是用手使劲拍打亭上的栏杆。
“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烘托出来了。以物比人,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感慨呢?
“栏杆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至此,我们可以想见,“登临意”中的“意”就是“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的梦想;“意”就是手持吴钩驰骋疆场,杀敌报国,光复中原的抱负。“无人会”就是光复中原的抱负无人知晓,无人理解的悲哀;“无人会”就是“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无奈。是啊,早年的词人连向朝廷献上笔势浩荡、智略兼备的《美芹十论》和《九议》等奏章,却不被当权者采用。辛弃疾备受冷落,只落个“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的悲凉处境。
这四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作者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功业未就、报国无门的悲愤及知音难觅、无人赏识的愁苦。
3、小结:上片写景极为悲凉,而又融情入景,“无人会”的“登临意”全吐于纸上,堂堂正正,浩气袭人。让我们再读上片,领会词人的“登临意”。
㈡品读下片
1、学生齐读下片,然后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
学生讨论并回答后教师明确: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这个当年深入金军大营活捉叛徒张安国并带领义军南归的大英雄为什么会挥洒热泪呢?有没有人来揩拭这个悲情英雄的潸然热泪?
让我们从下片的典故中寻找答案吧。
2、辛弃疾词作向来以善用典故著称,通过古人古事委婉抒写英雄之志。请同学们找出词中的典故并分析其用意。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⑴用“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这里,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 “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
⑵“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写到三国时的许汜不关心天下大事,只想着买田置地,作者更不屑那样去做。在这里他要说明的是:自己既不愿弃官归隐,又不肯追求享受,他决定要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而奋斗到底。同时也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词人的雄心壮志。
⑶“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抒发自己对国事和时局的忧伤,对年华空逝事业无成的怅惘。
3、小结:三个典故写法不同,一用反问句,一用揣测句,一用感叹句,句式灵动变化;三个典故褒贬四位历史人物,二正二反,词人借以表明自己既不愿弃官归隐,又不肯追求享受,他决定要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而奋斗到底。但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此种际遇怎不令词人潸然泪下呢?当然这不是多情善感的弱者之泪,而是有志难酬的英雄之泪。“倩何人”正表明无人可唤,只好独自哀伤。此种极度孤独感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的无奈感遥相呼应。南归后的词人英雄之气未消,但当权者的冷遇只能令这一报国志士扼腕长叹。而今天,登楼凭栏,英雄只能挥洒热泪!
五、课堂总结
秋色无边,江山壮阔,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胸怀大志,耻于归田,可谓壮哉!
落日残照,断鸿声里,壮志成灰,年华虚掷,无人赏识,泪洒楼台,又何其悲也!
词中以佳人发饰寓山河之恨,以美人衬映英雄,以历史典故写抱负,委婉跌宕,极沉郁悲慨之致!
六、训练与巩固
1、熟练背诵并默写本词。
2、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
情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表现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意境:空旷辽远。
语言:大气豪放。
七、板书设计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景物 典故
意
泪
(用线条连成心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