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秋歌——给暖暖》教案

说我是在极为矛盾的心情下设计和实施教学的。现将这种种矛盾记下,希望能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1、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矛盾。新课改提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我们的课时有限,而学生的主动学习经常处于无序的状态。就一节课而言,如果花大量时间对这种“无序”进行指导,则学生的探讨思索时间就不够,反之亦然。新课改还强调要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要求我们的教学尽量回归文本,朗读就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朗读占用时间过多,其他内容就无法展开。学生如果能在课前预习中主动自觉完成这一环节当然最好不过。但是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很少有预习这一环节,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这里就不展开。 
上述问题要解决似乎不难,因为我们有“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的确,在教学设计中,按照“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先进行单元目标设计,然后将单元目标分配到具体篇目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互补统一的整体,这可能是解决上述矛盾的好办法。但是,在新课改逐步推进的过程中,这个问题似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可操作性的层面上还缺少具体的研究探讨。在对课堂进行评价时,老师们还是习惯着眼于一堂课,而不是一个整体。 
2、合作探究中的矛盾。合作探究是一种先进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活动既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但是要实现有效的合作探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 
首先,合作探究分组时应尽量使组内成员的性别和学习程度平衡分配。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大多按照座位简单分组,因为不可能让学生在每次上课时进行“大换座”。即使班主任老师按照小组分配的原则安排座位,对学生学习程度的评价也只能是某一科目,对其他科目来说仍不适用。 
其次,展示合作探究成果应让每个小组的代表都有阐述小组观点的机会,也应给其他小组的成员以质疑和补充的机会。这样在班级范围内形成争论的氛围,在争论中提升认识水平。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很难收到这样的效果,因为我们的班级人数过多。分组太大,难免有“浑水摸鱼”的学生,很难达到全员参与的目标。分组过细,展示成果时间不足,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学生的探究结果重复几率过高,学习效率降低。 
提出以上两点矛盾,并不是说我反对合作探究。恰恰相反,我是合作探究学习的“铁杆”支持者,并且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运用这一方法。先进的理念在转化为行动的过程中难免有和实际情况脱节的地方。在此提出我的困惑,也希望能得到老师们的帮助。 
    3、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师预期的矛盾。这个问题我觉得是最复杂也最重要的。 
    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在平等的原则下互相提升的课堂,也就是孔子提出的“教学相长”。可是要实现师生交流中的“平等”可能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新课改反复强调教师要更新观念,但是所有教师都更新了观念后,平等交流就能完全实现吗?我想学生观念的改变至关重要。 
    大多数学生要么继承了传统中的含蓄内敛,要么就是插科打诨有“群胆”没个性。这话说出来可能不大合时宜,因为我们所有的教学都是建立在“学生是好学生”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评价的,如果课没有上好唯一该反思的就是教师本人,学生没有任何责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的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学生。我不想推卸作为教师的责任,只是想和老师们共同正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因为我们面对的是高中生,经历了九年义务教育后,已经养成了一定性格的高中生。 
    与老师们探讨学生的问题,将学生自身因素中与新课改精神格格不入的东西拿到台面上来说,并不是为反对新课改找理由,相反,正是因为学生的现状堪忧,实行新课改才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我想,学生观念的改变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办法帮助学生建立独立自主的学习观念。有时可能要“牺牲”很多课时,“牺牲”一些知识性的学习来培养主动的行为能力。如果我们承认素质教育高于应试教育,就应该相信学生如果具有一定语文素养和能力,在面对应试的题目时一定能发挥自如。素质教育的目标与高考优异的成绩并不矛盾。 
    以上仅是我个人在省课改办组织的开放周系列活动中的一点浅薄的思考。一直在一线任课,对很多问题的理解都是从操作层面上思考的,缺乏理论认识的深度,请老师们批评指正。再次感谢省研训院的领导专家给我这次学习、思考的机会,感谢各兄弟学校的老师们在这次活动中给予我的支持和批评。希望借助网络平台能与各位专家和老师们展开更深入及时的探讨。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秋词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秋歌——给暖暖》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刘禹锡《秋词》文化底蕴初探
    诵读欣赏《秋词》 教 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
    人教版:《秋词》教学设计
    《秋词(其一)》《采桑子 重阳》《登…
    《秋词》教案
    刘禹锡 《秋词》
    《渡荆门送别》《秋词》教案
    又读《秋词》
    (冀教七上)诗词诵读:《秋词》《泊…
    《渡荆门送别》《秋词》教案
    刘禹锡:秋词
    秋词
    在逆境中放歌——刘禹锡《秋词》
    《秋词》教学设计
    胸有诗书气自豪——读刘禹锡《秋词》
    陋室铭 刘禹锡
    翻译刘禹锡《秋词》
    刘禹锡《秋词》教案
    阅读《新课标小学生必备古诗词(四年…
    《秋词》
    《秋词·刘禹锡》译文及赏析
    比较·探究《秋词》(其一)教案
    《渡荆门送别》《秋词》教案
    刘禹锡《秋词》赏析
    刘禹锡《秋词二首》诗歌鉴赏
    《渡荆门送别》《秋词》教案
    比较•探究《秋词》(其一)教案
    信秋词五首(其四)
    《渡荆门送别》《秋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词》
    秋词教学设计
    刘禹锡《秋词》赏析
    《秋词》教学设计
    《渡荆门送别》《秋词》教案
    秋词
    秋词二首
    书法  刘禹锡《秋词》七律条
    古代诗人—— 刘禹锡的秋词为什么会被…
    刘禹锡《秋词》原文、译文、鉴赏
    刘禹锡《秋词》原文与译文
    诗词之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二》
    解读刘禹锡
    李宝臣古诗杂品之四十三——品刘禹锡…
    从刘禹锡的一首秋词诗说起
    法刘禹锡《秋词》一首
    秋词
    刘禹锡——《秋词二首》
    秋词
    论刘禹锡迁谪文学豪迈风格的形成
    西江月 《秋词 刘禹锡》新意
    刘禹锡《秋词》注释及赏析
    秋词_古代诗歌的体裁_古代诗歌阅读
    (十)秋词
    《秋词》及《采桑子•重阳》及《…
    书法--田永庆成扇新作---刘禹锡秋词
    刘禹锡《秋词二首》诗歌鉴赏
    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三)》诗歌鉴…
    略论中唐诗人刘禹锡之个性美
    解读刘禹锡
    《秋词(其一)》《采桑子 重阳》《登…
    刘禹锡的写景古诗
    刘禹锡简介,刘禹锡的诗
    刘禹锡《始闻秋风》诗歌鉴赏
    秋词解释
    刘禹锡《秋词》原文和译文(翻译)
    《秋词》一首感怀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