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先谈自己的最初想法,上一次彭老师到我们学校来开了一堂古诗词吟诵课,我第一次发现,原来古诗词也可以这样上,通过朗读、吟诵来激发学生兴趣,带动理解,因此当我拿到这篇课文时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要向彭老师学习,上一堂比较活跃的诗词课。 因为担心学生基础比较差,恐怕在课堂上对词句的理解不能完全掌握,课前我安排了学生的预习,这个环节我安排得很随意,上完课后在许老师的追问下,我才发现自己的教学不严谨。学生的预习情况我并没有检查,也没有对他们的预习提出要求,只是让他们阅读文章、资料,理解词句。许老师指导我,如果要预习就一定要做到要求明确,落实到位,比如:你可以设置问题“阅读背景资料说说辛弃疾是个什么样的人?文中有哪些词句不理解?” 教学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我安排学生听录音,正音谈感受。老师和学友们都指出录音播放的效果不太好,可能老师范读效果更佳。其实事先我也想过,但总怕自己读不好,老师和学友的提醒、点评,对我很有启发:课堂上老师的激情是最有感染力的,如果我一开始就能用自己有气势的朗读带动学生,相信学生的热情能更快的激发。 第二个环节,我设置了问题“结合诗词内容,说说看哪些词句给你这种感受”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可能因为心里有点紧张,一开始提问题时我就没讲清楚,后来又追加了要求,许老师提醒我这种大问题要确保准确,不要随意添加小问题进行补充。其实这也是我平时授课时就应该注意的。 学生在交流时,回答问题也比较到位,我只是适时进行了补充,指导重点还是放在理解词义,把握朗读感情上。从课堂效果来看,似乎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老师指导,基本上能达到要求,朗读感情把握得比较好。 陈老师点评指导时说,这堂课的“壮”字抓得很好,得到老师的肯定,我很受鼓舞。看来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一定要透。开课前我反复读了课文也阅读了很多关于这首词的资料,觉得无论是朗读诗词还是研读诗词,总的感受都是一个“壮”字,而且题目也揭示了“壮词”, 所以这堂课我预想就从“壮”字入手,让学生沉浸文本,探寻词中的豪壮之气;通过朗读指导,读出豪壮气势;通过板书总结(PPT),再显豪情壮志。但豪壮并非全词的基调,我预想到学生在读到“可怜白发生”时,在语气上会有变化,于是我就顺势提出“此句是否与前面的豪壮不协调?”并引导学生给合背景资料思考。魏老师对我的这一环节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指导我们,人物事件的背景介绍一定要适时、恰当,这样才能有利于加深同学对课文的理解。平时上课在这一点上我重视的还不够,今后还要多研究。 能参加这次教学指导团的学习真的觉得很幸运,我坚信在经验丰富、热情真诚老师们的指导下,在学友们的帮助支持下,自己一定能有所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