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K >> 刻舟求剑 >> 正文

 

寓言两则《刻舟求剑》《郑人买履》·教案

(一)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刻舟求剑这个成语的含义,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背诵课文。
   4.写话练习。用一段话写出在学雷锋活动中做的一件事。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
   2.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教学难点 写话练习。
  教学准备 投影片一张、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内容:初学生字,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讲:第八课讲的是古时候称象的故事,你们还喜欢学故事吗?请大家一起来学习。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1)看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2)新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懂的地方记下来。(3)标出小段。
  三、认读生字,解答疑难(出示生字卡片)
  四、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四位学生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宝剑掉到哪里去了?
   2.提问:这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进江里的?读课文回答。不小心是什么意思?再读这一段,用十分惋惜的语气读读。
     过渡: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
   3.读第二段,回答问题(一点儿不着急。在船舷上刻记号。他想记住掉剑的地方,捞上宝剑?)
   4.指导看插图,说清图意。
   5.小声读34段,思考:当有人问他,他是怎么回答的?
    (1)提问:有人指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问?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谁来读读看?
    (2)教师示范。学生练读,指名读。第一句要读出着急的语气。两句话既要读出不理解的语气,而且还要读出不赞同的口气。
    (3)理解词语不慌不忙的意思。他为什么不慌不忙?
    (4)用不慌不忙的语气读读那个人的话。
    (5)提问:按照那个人说的办法,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展开讨论)
    (6)用投影片演示(或用挂图)让学生看明白:船一移动,船的位置就变了,在船上的记号的位置也跟着变了,那个人只记住剑从船弦掉下去的位置,并不是剑掉在水里的位置,所以,完全不可能在船*岸之后,从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捞到剑。
  五、揭示课题,析字悟意
   1.让同学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
   2.逐字分析,舟:是船;求,是找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
  六、总结谈话,启发联想
   1.分组讨论。
    ①那个人等船*岸后捞到剑了吗?
    ②他没捞到剑会说什么?
    ③别人可能又会说什么?
   2.提问
    ①你认为那个人错在哪里?
    ②学完寓言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教学内容:学习本课7个生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二、自学生字,要求重点放在分析字形上
  三、集体学习,掌握字形,弄懂字义
   1.检查个人学习情况。
    (1)指定认读。
    (2)开展竞赛认读。
   2.开展互教法。(学生自由领生字,教给大家)如去掉旁。
     “宝”,“玉”字上面加个“宀”头。宝剑:古时候指稀有珍贵,所以是“宀”头。
     “捞”,“劳”字加个“扌”旁,“捞”东西,要用手,所以是“扌”旁。
   3.教师帮助分析重点字形。(笔多和易错的)
     剑:右边是“脸”的左半部,最后一笔横变成提,右边是“刂”旁。
     “急”,上下结构,上面是⺈,中间是彐,下面是“心”底。因为心里急,所以下面是“心”底。
     “号”,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口,下边是横,竖折折钩,注意最后一笔不要穿过横。
     “慌”,指心里慌,所以左边是“忄”旁,右边分为上中下,上面是字头,中间是“忙”的右半边,下边是。要写紧凑些,可与熟字“流”区别异同点。
   4.扩词练习,丰富词汇。
   5.边讲边理解词语:
    “宝剑”:原指稀有珍贵的剑,后来泛指一般的剑。
    “不慌不忙”:心里很沉着,不着急。
  四、巩固复习生字词
   1.看音写词语。
   2.猜字谜。
   3.抄写生字。
  五、作业
   1.写生字。
   2.练习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教学内容:(1)指导背诵课文。
       (2)写话练习
  教学过程
  一、指导背诵课文
   1.教给背诵方法。
    (1)根据内容,想联系。
    (2)参看插图,抓事态。
    (3)读完一段,练习一段。
    (4)反复练习,记得牢。
   2.可采用多种方法。(自由背、分行背、互相背、指名背、齐背、领背等)
  二、写话练习
   1.读写话要求。
   2.回忆在学雷锋活动中参加了什么活动,做了什么好事?
   3.在班上交流。
   4.教师讲明写作要点和格式要求。
   5.用一段话写出来。
  三、作业:把写出的一段话读给家长听。

(二)

  教材分析
   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进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宝剑。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学情分析
   这两则寓言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文有很多不同,学生 初次接触,在理解时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方法的指导。但故事都配有译文可供帮助理解,小学生读起来就容易多了。因为故事内容生动有趣,学生也乐于学习。
  教学目标
   1.在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基础上,继续读一点文言文,为初中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2.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寓言,读出韵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寓言内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展开思考,讨论,可作为教学的重点。指导朗读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郑人买履》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你发现今天学习的课文与以前学习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吗?(指导学生简单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这样的小故事叫寓言。我国古代有许多寓言,你听过或读过哪些寓言?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则寓言。
   3.自读《郑人买履》,注意读准字音,想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   
    [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既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回顾,又很好地领悟了文言文的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学生能够深入的读书,深入地理解课文,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1)听朗读磁带读课文,听清语气语调、节奏、句子的停顿,注意自己正音。注意那些你把握不准的字的读音。听他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 指名读,正音(吾 、宁nìng、 度duó、 度);再指名读。提示:有个字出现了3次,两个读音。你知道是什么吗?(度duó——量长短;度dù——尺码)为什么?(若不知道就留在理解时解决)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3)这是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可不容易,老师相信你一定有办法学会它,你准备用什么办法进行学习呢?(师生总结学习方法。)
    (4)请大家运用以上读书方法,进一步深入课文内容,发现疑问时多读几遍课文,再解决不了的大家一起来帮你。
      (设计自学的环节,课堂上给学生充分学习、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
   2.小组探究学习
     把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中讨论解决。小组中有争议的地方提出来,全班共同研究。
   3.交流小组学习情况
     在学习过程中,你们还遇到了哪些疑问?(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重点研究。)
     (1)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鞋呢?)
     (2)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自己量了脚的尺码,放在座位上。等到他走到集市上时,忘记拿量好的尺码。
     (3)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市,市罢,遂(suì)不得履。(他拿起鞋子,才说:我忘记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尺码。等到他赶回来时,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没买成。)
     (4)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解决争议的过程,通过思维的碰撞引导学生小结运用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4.哪个小组愿意来讲讲这个故事,其他小组仔细听,看他们和你理解得一样吗?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以情感表达的机会,用自己的语言讲讲故事的内容,学生既对学习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又提高了口头表达的能力。学得轻松、主动、愉快,体现了主动学习的快乐。]
   5.谁能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
     [首先让学生参考注释揣摩句子的大意,然后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悟句子以至全文的意思。在学生练习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两则寓言的朗读,除了需要正确停顿、突出重音外,还应注意语气和节奏。]   
  三、探究寓意,加深理解
   1.最终这个郑国人也没有买到鞋,为什么没有买到?
   2.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他回来没有买到鞋,就有人说他,如果这个人早些告诉他不就买到鞋了?(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再讨论。)
   3.小结:可见这个人真是固执至极,别人劝也听不进去。看来这则文言文故事用字不多,却能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最大的特点。
   4.生活中有没有像郑人这样的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点评:大语文教育观指出: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全方位的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这一环节凭借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进行思想感悟,既培养了学生的思考意识,又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发展,使学生们对寓言的学习走向深入、走向生活。]
  四、总结学法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文言文,我们一起来总结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1.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2.联系实际,提示寓意。
  五、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运用学到的方法预习《刻舟求剑》,并把《郑人买履》这个故事讲给朋友听,让他们从中吸取教训,
   2.写一写学习《郑人买履》后的感受。
   3.排练课本剧《郑人买履》。
    [作业内容的开放,实际上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给学生一个更宽松的学习氛围,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上更充分地学习。]
第二课时:学习《刻舟求剑》
  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方法
    说说通过上节课学习《郑人买履》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寓意和学习方法两个方面来谈。)
  二、自读自悟,读懂、读通全文
   1.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整体了解寓言大意,试着说一说。
   2.同桌合作练习说句意,提出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词句。
   3.教师重点检查难句。
     引导学生理解:遽契其舟;舟已行矣,而剑不行;不亦惑乎
   4.把句子意思连起来,练习讲寓言故事。
     评议:讲得是否语句通顺连贯,情节是否生动,故事有没有讲清楚。
     [有了学习《郑人买履》的基础,可让学生根据学到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
   5.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文短小,课堂上不需要做过多的讲解,而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明确寓意,谈受到的启发
    小组讨论:
    1.涉江的人可笑在哪里?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
    2.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明理需要深入地理解、需要全面地体会,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方法的指导,不可操之过急,要注意体现层次,让每个学生都有所领悟。]
  四、熟读、背诵课文
    1.练习熟读,分角色朗读,体会寓言的意境。
    2.同桌互相提问讲清句子的意思。
  五、学习小结
   1.内容小结。
     文章通过“刻舟求剑”的故事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讽刺了那些办事愚蠢、不知道事物会变化的人。
   2.归纳学习方法,提出以后学习的希望。
   3.拓展延伸:生活中有刻舟求剑这样的人吗?你想怎样提醒他呢?
  课后作业
   1.搜集短小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寓意。
   2.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自读《两小儿辩日》,说说读懂了什么。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天地就有多大。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适当拓展学习领域,使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提升,时时让学生感到课本之外还有精彩处。)

  教学反思: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课堂上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之后再合作译文,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最后合作汇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和执行趣味性、自主性、扎实性、探索性的统一,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能自主精读翻译文言文,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索疑难问题的能力。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刻舟求剑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寓言两则《刻舟求剑》《郑人买履》·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学反思
    《刻舟求剑》教学谈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成语故事二则《刻舟求剑》《南辕北辙…
    《刻舟求剑》译文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学反思
    导读平推学文明理 ----《刻舟求剑》教…
    语文《刻舟求剑》片断赏析
    《刻舟求剑》教学反思
    人教版第四册《刻舟求剑》教学片断实…
    《刻舟求剑》的寓意
    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教学参考
    五、古代寓言二则
    《刻舟求剑》教学反思
    [湘教版/6册](6单元)《刻舟求剑》教学…
    班主任工作“三怕”
    《寓言两则 《刻舟求剑》、《郑人买履…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教案
    《寓言两则 《刻舟求剑》、《郑人买履…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教案
    《寓言两则 《刻舟求剑》、《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之一
    《刻舟求剑》说课设计之一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刻舟求剑》
    他发明了什么·教案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之一
    《郑人买履》教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
    《刻舟求剑》说课设计
    <繁星>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3
    古代寓言二则讲学稿:《郑人买履》、《…
    借《学弈》谈小学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2
    语文下册《刻舟求剑》说课稿
    《刻舟求剑》教学总结和有感
    《刻舟求剑》说课范例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
    语文A版:寓言二则《刻舟求剑》《狐假…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反思与点评
    《刻舟求剑》
    教案《刻舟求剑》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4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苏教版语文
    演绎《刻舟求剑》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