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H >> 红楼梦 >> 正文

 

石韫玉而山晖 水怀珠而川媚──《 红楼梦》歇后语运用的特点和效用

石韫玉而山晖 水怀珠而川媚   ──《红楼梦》歇后语运用的特点和效用   冀文秀     【内容提要】

  《红楼梦》里的歇后语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口语化和性格化、时其效用主要是增强了语言的艺术效果,使人物性格更为鲜明,也深加浓了作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立体化的语言功能。


【关键词】   《红楼梦》歇后语 特点效用


  歇后语是汉语俗语中的一个特殊种类,又被你为俏皮话。譬解语、谐谑语、引注语、缩脚语、巧语、藏词等。歇后语产生并传播于民间.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故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也成为唐宋以来通俗文学作品中频繁使用的语言材料。至明清时,以描绘世情为旨趣的白话小说,更是纯熟的运用着这一语言形式。《红楼梦》这部代表了世情小说最高成就的文学名著,其中歇后语的运用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本文将就《红楼梦》(以下简称《红》)歇后语运用的特点及效用拼行探讨

一、《红》运用歇后语的特点

  《红》里运用了大量歇后语。经笔者统计,较典型、较明显的就有一百八十三条次,平均每章出现一点五条次,而这一百八十三条次又主要出现在曹雪芹完成的前八十回中,后四十回中的用例只占百分之十强,因此,前八十回平均每章用歇后语两条次以上,使用频率不可谓不高.《红》里众多的歇后语各司其职,各尽其妙,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高度口语化和性格化,体现了时代性和衍生性。

  1、多样性和灵活性:

    《红》中的歇后语,无论内容还是构成类型,都很多样。

    其内容涉及婚嫁、病理、职业、宗教、岁时、炊事、动物习性以及农事、理家、服饰、饮宴、口才、行为等等,如: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81回,王夫人)

    害了馋疹──等李子出汗(61回柳氏)

    卖油的娘子水梳头(77回,王夫人)

    和尚无儿──孝子多着呢(85回,宝玉))

    丁是丁,卯是卯(43回,凤姐)

    谁家没个碗大碟小──磕着碰着的(83回,小丫头)

    黑母鸡──一窝儿(65回,邢夫人)

    其构成类型除常见的谐音和比喻之外,还有夸张、对比、比拟、双关、引申、对偶、陪衬、借代、反语、反诘及其典故、成语等,试分别举例如下:

    谐音的: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46回,鸳鸯)“”谐“话”音。

    比喻的:没药性的炮仗──只好装幌子罢了(77回,灯姑娘)。“炮仗”喻指缺少热情的人。

    夸张的:午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26回,红玉)。长棚千里,夸张之辞。

    引申的:焦了尾巴梢子(107回),众人挖苦凤姐之语,引申意思是“绝后”。

    借代的:谁家没个碟大碗小──磕着碰着的?(83回,小丫头),借碟碗代家具器皿。

    双关的:交杯盏还没吃──倒上头了?(20回)晴雯一语双关地取笑宝玉为麝月梳头的亲昵行为。

    对比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61回,刘姥姥)

    比拟的: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88回)贾母以人拟物,戏慎宝玉。

    对偶的: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孙(24回,贾云)略去丁说明部分——“辈份在那儿”。

    反语的:仓老鼠和老鸦去借粮──守着的没有,一乙着的倒有(61回,柳氏)。

    反诘的:没烧糊洗脸水──有什么不是?(59回,春燕)。

    陪衬的:鸡蛋往百头工必(5回,平儿)。

    典故: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25回,彩霞)。

    成语:兔死狐悲──物伤其类(57回,黛玉)。

    也有的歇后语是几种修辞方式兼用的,如“仓老鼠和老鸦去借粮”一条,就既是反语,又是比喻。

    内容和类型上的多样化,无疑增加了歇后语的知识性和表现力。而结构形式上的灵活运用,又平添几分生动活泼的语言魅力。

    歇后语一般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一般是比喻(近似于谜面),后半部分是说明(近似于谜底):“比喻──说明”,构成歇后语的特殊结构形式,《红》把这一结构形式幻化得十分灵活──

    或是“比喻──说明”二者俱全。如“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60回,芳官。梅香是奴脾的代称,意谓不管老几,都是奴才辈的。)“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82回,紫鹃。)

    或是只取其中一部分。取前一部分的“歇后”用法又占大多数,如“含着骨头露着肉”(88回,凤姐),省略了说明部分“吞吞吐吐”;“燥屎”(16回,赵嫫摸。)歇却了“干搁着”;“听见风就是雨”(57回,袭人。)歇却“轻信又乱猜”。只取用“说明”部分的如“中看不中吃”(35回,婆子。)省去的是“墙上大饼”的比喻,“清的清,白的白”(74回,王夫人),省去比喻“小葱拌豆腐”。所省的,多为常人熟知,不赘说,既节约笔墨,又发人思索。

    有时“比喻──说明”两部分倒置使用;21回平儿指责贾琏“没良心的东西──过了河就拆”,即先“说明”,后“比喻”,强调了语意重心“没良心”。的回凤姐责备尤氏“你又没才干,又没口齿,锯了嘴子的葫芦”,也是这种用法。

    有时巧妙地把一条歇后语分拆活用。30回写宝玉、黛玉、宝钗三人各怀心事,含沙射影,话中带刺,凤姐发现后,不动声色地“笑间众人道:‘你们大暑天的,谁还吃生姜呢?’众人不解其意,便说道:‘没有吃生姜。’凤姐故意摸着腮,诧异道:‘既没人吃生姜,怎么这么辣辣的?"’把“暑天吃生姜──辣辣的”这条歇后语巧妙地融入情境之中,既起了劝止作用,使当事者心明,又掩了众人耳目,活用得十分精彩。

    《红》还不拘泥于歇后语已有的语言形式。歇后语虽不及成语的定型性强,然而也基本有型。《红》取其基本之型,又因人因时因境而变,是又一灵活之处。“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这条歇后语,就是三种说法:“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7回,焦大;回,风姐)、“胳膊只折在袖子里”(68回,贾蓉)、‘姗甫膊折在袖内”(74回,凤姐)。96回写黛玉得知宝玉将成亲的消息时,“此时心里竟是油儿酱儿糖儿醋儿倒在一处的一般,甜苦酸咸,竟说不上什么味儿来了。”心理渲染的效果,比“打翻了五味瓶──什么味儿都有”不是又强烈具体得多吗?

    也有时,书中人物将若干句歇后语一气呵出。凤妞成功地协理宁国府后,向远行归来的丈夫谈起宁府的人:“坐山观虎斗,借剑杀人,截风吹火,站千岸儿,推倒油瓶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武艺”(16回),连用五条歇后语,隐去的说胡部分分别是:坐收其利、不露痕迹、费力不多、不沾事(湿)、懒到家了,形象地道出了那些人的难缠。难缠而终于理好,言外的自得之意跃然纸上。

    内容和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成为《红》歇后语运用的特色之一,令人叹为观止。

  2、口语化和性格化:

    《红》里出现的一百八十三条次歇后语,用在作者叙述语中的仅五条,其余都在对话中。即使是叙述语中的歇后语,也大多是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如夏金桂急于制服薛蟠,想着“趁热灶―一气炮制熟烂”(79回),这种内心独白实可归入对话之中。固然,歇后语本身便有口语化特点,作者把口头俗语运用于相宜的对话之中,是遵循语言运用规律的体现,而可见匠心的是作者并未将歇后语平均分配到每个人的对话中去,而是根据人物的性格、教养、文化层次、生活环境等来决定用与不用和用多用少的。

    钗、黛、探等人,对话众多,用到的歇后语则极少;宝玉、贾母、王夫人、贾政、李纵等人,所用略多,但也有限;元、湘、妙、惜几人,虽说过一些格言、谚语,歇后语却一条未用;迎春只说过一条,还是转述他人之语.这些人都有一定的文化教养,养尊处优,歇后语这种民间俗语在他们口中不出现或少出现便不足为怪了。元、妙、惜的特殊身份和性格决定了她们不会有丝毫的嘻笑不恭;钗、黛、探才华横溢,口才超群,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二:“人是地行仙──一日不见走三千”(87回,黛玉)、“司马牛之叹”(45回,宝钗.歇却了“无兄无弟”),既添情趣,又不失风雅;贾母、王夫人、宝玉等虽为至尊,但毕竟并非侯门深闺,特殊的地位、年令乃至性别,赋予了他们略多一些使用歇后语的权利,“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71回,贾母.略去“势力”)、“临阵磨枪──也不中用”(70回,王夫人)、”见怪不怪──其怪自败”(94回,贾政)、“小孩儿口──没遮拦”(46回,宝玉。语出《西厢记》)等,用来自然是妥贴适宜、雅而不俗的。

     刘姥姥、尤二姐、鸳鸯、兴儿、柳氏等人,对话并不见多,却是妙语联珠,形声毕肖,趣味横生。这些人或是贾府的穷亲戚,或是“二等主子”,或是奴婢仆众,身处低层,处境艰难,歇后语成了他们一吐块垒的心爱且得力的言语工具,嘻笑怒骂中,信手拈来,随意点缀,或奴酸梅开胃生津,或如橄榄滋味无穷,或似弥勒再现令人忍俊不禁,或如芒刺利刃直取要害。“守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6回,刘姥姥)、“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19回,李女么女么)、“金答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30回,金011)、“一个个没机变的──说一个葫芦就是一个瓢”(75回,银蝶)、“天下老鸽―一般黑”(57回,众说)等等,自然朴实,有浓烈的乡野气息.作者让部分人物口中杂有一些粗俗的歇后语,如“拉硬屎”(6回,刘姥姥。隐去的说明语是臭倔《谐‘撅’音》)、“你亲婶子找野老儿去了──你岂不多得一个叔叔”(61回,柳氏),这丝毫无损于整部作品的品位,相反却真实地映现了人物的本色。至于凤姐,虽为“主子”,却是文盲,更兼是“有名的泼皮破落户”,一张嘴机巧善辩,因而有着生动、诙谐、讽刺等特点的歇后语就时而成为她博取众人欢心的诱饵,时而成为射向他人的利箭,时而当作表白心迹的幌子,时而特作自我辩解的依据。为逗贾母等开心,她在讲了聋子放炮仗的故事后巧妙地建议:“咱们也该‘聋子放炮仗——散了’罢?”逗得众人前仰后合(54回):她骂不敢告状的张华是“癫狗―扶不上墙的种子(68回)",骂尤氏是’锯了嘴子的葫芦”(68回);她自负地自嘲道:“人家给个棒鸽──我就认作‘针”(16回)、“我是耗子尾上长疮──多少脓血儿”(68回);她指责“那起小人眼谗肚饱──连没缝的鸡蛋还要下蛆呢”(74回).歇后语作为她得心应手的言语工具,其使用频率之高、范围之广、手法之活,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更让人了解了她伶牙利齿、巧语花言的性格侧面。自然,迎春、惜春、妙玉等人是不会也不屑、不齿于此的,从这点上说,也正是“语如其人”了。

  3、时代性和衍生性:

    《红》中的歇后语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例如“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所反映的奴婶结拜现象,今已绝迹,类似的歇后语就变成了我们了解这种现象、了解那个时代的活化石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81回,王夫人)、“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46回,鸳鸯)、“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46回,鸳鸯。状元痘儿即水痘,时人认为水痘发出来是好事)、“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68回,鲍二家的)、“卖油的娘子水梳头(气一不舍得用)”……这些“活化石”提供给今人的信息是多方面的:社会观念、认识水平、经济文化、世俗风情、物质生产等等,这种化石作用使歇后语这种语言载体具备了特殊意义:瞬时的表意功能和历时的折射功能集于一身,其表现力和认识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强。

    有趣的是,和《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名著一样,《红楼梦》也衍生了许多和它的人物、情节等相关的歇后语,“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贾宝玉的通灵玉──命根子”、“贾宝玉看《西厢记》──戏中有戏”、“林黛玉进贾府──谨小慎微”、“林黛玉的性子──多愁善感”、“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大观园里哭贾母──各有各的伤心处”、“王熙凤管家──大有大的难处”、“贾府的后代──坐享其成”……这些歇后语虽然非书中所用,不能与《红》作者笔下的混为一谈,但这些歇后语是作品和读者、鉴赏心理和文学再创造等多种因素的合成物,与原作有着“血亲关系”。它以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也为《红》作者所喜爱)表述了大众对文学名著的鉴赏心理,它的广为流传扩大了文学名著的影响,同时它自身所代表的鉴赏水平又反映了一种新的时代性。《红》衍生了“血亲”歇后语,这恐怕是善用歇后语的《红》作者所始料未及的。


二、《红》歇后语的效用

  1、增强了语言的艺术效果:

   ⑴ 使表述生动形象。歇后语“比喻──说明”的结构形式,决定了其生动形象的特点。《红》作者出色地利用和发挥了这一特点。王熙凤能言善道,薛从妈形容说:“只听凤丫头的嘴,倒象倒了核桃车子的,只听她的帐也清楚,理也公道。”(36回)“清楚”谐“倾出”之音,“公道”谐“滚道”之音,车子倾倒,核桃哗啦啦滚出,用来形容凤姐的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不是形声皆备、活灵活现吗?65回写兴儿给尤二姐介绍凤姐的为人,说她“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活脱脱道出了凤姐“嘴甜心苦,两面三刀”的作派:

   ⑵ 使语言更加准确凝炼。歇后语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思考的火花,它不仅借形象思维来摹状事物,也借逻辑思维来概括事物的实质。留此,它不仅“趣味津津”,而且“意味深长”(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运用得体,既节约笔墨,又提高了受话者的注意力和接受力。《红》53回里,贾珍形容贡府入不敷出、境况日窘的情形是“黄柏木作磐褪子──外头体面里头苦”,十分准确地道出了富豪人家追求表面的荣华富贵时,内里困顿艰涩、无可挽救的矛盾状况,其高度的形象性和概括性,岂是十言八语可道尽的!因贫困所迫求助于荣府的刘姥姥,听见凤姐诉苦时,率言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6回)简洁准确地描出了贫富巨差。

   ⑶ 增添了诙谐讽刺意味。《红》中的歇后语,仿佛是从鼓鼓囊囊的笑料口袋里不时漏出的一串串笑话,其机智幽默、诙谐讽刺意味,常令人忍俊不禁、回味无穷。34回写宝、黛口角后,宝玉拉了黛玉的一只手赔不是,却被“黛玉将手一摔道:‘谁和你拉拉扯扯的!……”’奉贾母之命前来劝说的凤姐看到后,回贾母道:“赶我到那里说和,谁知两个人在一块儿对陪不是呢。倒象黄鹰抓住鹤子的脚──两个都扣了环儿了!哪里还要人去说呢?”用鹰、鹅爪环紧扣、难解难分来比喻宝黛的亲密无间,将人拟物,惟妙惟肖,十分诙谐;同时又含而不露,点到为止地婉转取笑了他二人的私情,真是符合具体环境及人物身份的妙用。其它如“吃了蜜蜂屎的──今儿又轻狂起来”(54回,尤氏嘲笑凤姐之语)、“燎毛的小冻子──只等有热炕让他钻去罢”(55回,凤姐骂贾环的话)、“给他个炭篓子戴上──什么事他不应承”(61回,凤姐形容宝玉禁不住别人两句好话)、“狗长尾巴尖的好日子”(45回,李纨喻指凤姐的生日)、“癫蛤蟆想天鹅肉吃”(16回,平儿取笑贾瑞)、“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75回,鸳鸯形容贾府的支出)、“谁燕下馒头等着你──怕冷了不成”(26回,红玉指责着急慌忙的小丫头)等等,都有幽默讽刺的效用。

  2、使人物性格更为鲜明:

    《红》借助歇后语凸现人物性格,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正面描写,在人物自己的谈话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歇后语;二是侧面描写,借他人口中的歇后语加以评论。

   ⑴ 凤姐、鸳鸯、尤三姐、柳氏等人,言谈中多有歇后语,其性格特征因此更为突出。例如鸳鸯,她是贾母最为倚重的头等丫头,即使如此,仍摆不脱奴婶的命运:五六十岁的大老爷贾赦,竟要纳她为妾。鸳鸯听说后,决意不从,坚决地表示:“牛不喝水强按头?”隐去的说明语即“办不到”,可见她自尊自重,宁折不弯时性格。当她嫂子受托兴冲冲地来告诉所谓“好话”时,鸳鸯吟道:“什么‘好话’!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儿。什么‘喜事’!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怪道成日家羡慕人家女儿作了小老婆,一家子都仗着他横行霸道的,一家子都成了小老婆了!看得眼热了,也把我送在头坑里去。我若得脸呢,你们在外头横行霸道,自己就封自己是舅爷了。我若不得脸呢,你们把忘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一席话,劈头盖脸,铿锵犀利。三条歇后语起了关键作用:前两条讥刺她嫂于好坏不分,拿着妹子的不幸讨前程的卑琐心理,第三条更如一记耳光,直煽到她兄嫂利欲熏心的可耻嘴脸上。一个头脑清醒、不慕虚荣、刚强泼辣的女子形象活生生地挺立于读者眼前,令人肃然起敬。确是闻其声,得其神。

   ⑵ 借其他人物口中的歇后语来烘托特定人物的性格特征,《红》在这方面有令人叫绝的用例。65回中,一个叫兴儿的小厮向不了解情况的尤二姐介绍贾府姐妹时,可谓“巧语”联珠,引人入胜。他说寡妇李纨是“‘大菩萨’──第一个善德又”,二姑娘迎春是“‘二木头’──戳一针也不知道暖哟一声”,三姑娘探有是“‘玫瑰花’-一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是“老鸽窝里出凤风”,简洁生动地抓住了每个人的特点。更精彩的是对黛玉、宝钗的介绍,他说黛玉“出来风儿一吹就倒了”,是个“多病西施”,宝钗“竟是雪堆出来的”:小厮们见了她们,“自己不敢出气,是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这种奇巧的构思,绝妙的烘托,别致的描写,真是神来之笔!其中歇后语的活用(多病西施──风一吹就倒;雪堆的人儿──暖风一吹就化,颇见匠心,不仅增强了感染力,而且是全书人物描写的关键环节,与前文凤姐对她二人的描述遥相呼应,互为补充(55回里,风姐说黛玉和宝钗“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对读者理解全文、认识人物起了很好的作用。

  3、深化了思想内容:

    《红》中的歇后语,不仅具有强化语言表达效果、凸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效用,还很好地起到了深化思想内容的作用。《红》中儿次出现的“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及“树倒猢狲散”,两条歇后语与全书的主题“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好一似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暗相吻合,时时呼应,深化了主题。探春在凤姐带人抄捡大观园时,痛心地看到“一家子亲骨肉”争权夺利,尔虞我诈:“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形象、深刻地勾出了封建家族内部冷酷无情的人际关系图。贾府中的人趋炎附势,常常是“雀儿捡着旺处飞”(65回,邢夫人),正如邢大舅所咒:“这起兔子──就是这样专袱上水”(75回),连贾母都一说:“我知道咱们家的男男女女都是“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71回,贾母,隐去的说明语即“势力”),类似的歇后语在其他人物的口中也时有出现,反复揭示了那些势力小人的丑恶灵魂.王熙凤聪明过人,精于算计,连李纨那样的老实人都说她“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45回),表面上是夸她“纯净透明”,实则婉喻她精明过头:“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45回),和“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题旨一脉相承。贾珍、贾琏寡廉鲜耻,偷娶了尤二姐,又打三姐的主意。刚烈的尤三姐面斥他二人“油蒙了心”,心怀鬼胎,劣迹败行,明知“偷来的锣儿──敲不得”,又想瞒天过海,“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了这层纸儿”,其实一切正是“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65回)!歇后语连用,噼哩啪拉,酣畅淋漓,生动有力地揭露了一肚子男盗女娼的封建伪君子嘴脸,正是“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儿狗儿都不干净”(66回,柳湘莲)。

    歇后语的表情达意功能被发挥到了极致。

  4、加浓了作品的生活气息:

    除歇后语外,《红》中还有大量类似的俗语,可以说俯拾皆是,如格言:“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67回,宝钗)、“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49回,众);谚语:“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52回,赓月)、“单丝不成线,独树不成林”(56回,湘云);惯用语:眼中钉、肉中刺、避鼠、破落户、促狭鬼;俚语常言:“杀人不过头点地”(9回,贾瑞)、“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人去不中留”等等。终为一部反映世情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真实是《红》的生命,为了浓缩生活的原汁原味,作者“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烦,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42回,宝钗评黛玉之语,用来喻作者也十分相宜),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也使得作品带上了真实浓厚的生活气息。
  ────────
【参考书目】

  ① 《红楼梦》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版.

  ② 屈 朴:《俗语古今》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③ 谭永祥:《歇后语新论》 山东教育出版社1934年版.

  ④ 郑勋烈:《歇后语手册》 上海知识出版社1986年版.

  ⑥ 阂彦父 李兴望:《歇后语大全》 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⑥ 《红楼梦鉴赏辞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⑦ 张平编:《歇后语八千条》,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⑧ 《歇后语词典》 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⑧ 《歇后语四千条》,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原载《阴山学刊》1995年第4期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红楼梦,曹雪芹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石韫玉而山晖 水怀珠而川媚──《 红楼梦》歇后语运用的特点和效用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红楼梦人物分析贾宝玉
    《红楼梦》人物分析——林黛玉
    《红楼梦》人物评论
    红楼梦人物分析----薛宝钗
    红楼梦人物分析之 王熙凤
    红楼梦人物分析----史湘云
    红楼梦:第一零八回 强欢笑蘅芜庆生辰…
    红楼梦:第一一二回 活冤孽妙尼遭大劫…
    红楼梦中最美丽又最不幸的人
    荣国府主要男丁人名解析
    红楼梦:第十一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
    莫累戚翁遭骂名——《红楼解梦》 评论…
    《红楼梦》人物解析
    红楼梦:第一零七回 散余资贾母明大义…
    红楼梦:第一二零回 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红楼梦:第一零零回 破好事香菱结深恨…
    红楼梦: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红楼梦人物分析之林黛玉
    红楼梦:第十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
    红楼梦:第十二回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
    红楼梦:第一一九回 中乡魁宝玉却尘缘…
    红楼梦:第一一六回 得通灵幻境悟仙缘…
    红楼梦:第一一零回 史太君寿终归地府…
    深谙人情世故的妙玉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 受私贿老官翻案牍…
    红楼梦:第六十四回 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 老学士闲征诡画词…
    红楼梦:第七十七回 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红楼梦:第一一一回 鸳鸯女殉主登太虚…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红楼梦:第一一三回 忏宿冤凤姐托村妪…
    红楼梦:第一一四回 王熙凤历幻返金陵…
    红楼梦:第一一五回 惑偏私惜春矢素志…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红楼梦:第八十九回 人亡物在公子填词…
    红楼梦:第七十三回 痴丫头误拾绣春囊…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后四十回没有曹雪芹一个字
    红楼梦:第六十五回 贾二舍偷娶尤二姨…
    红楼梦:第六十六回 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红楼梦:第六十七回 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红楼梦:第六十八回 苦尤娘赚入大观园…
    红楼梦:第六十九回 弄小巧用借剑杀人…
    红楼梦:第一零三回 施毒计金桂自焚身…
    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记微嫌舅兄欺弱女…
    红楼梦:第一零二回 宁国府骨肉病灾襟…
    红楼梦: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
    红楼梦:第七十一回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红楼梦:第七十二回 王熙凤恃强羞说病…
    红楼梦:第一一七回 阻超凡佳人双护玉…
    深埋于心理底层的情愫
    《红楼梦》十二支曲之《枉凝眉》到底…
    红楼解析
    立论与辩驳——红学研究方法闲谈四题
    《红楼梦》版本小汇(清朝、民国部分…
    “红学”何为
    分析《红楼梦》人物
    新发现的曹雪芹诗词抄本
    红楼梦分析
    红学研究步履维艰,当前亟需“打假”
    《红楼梦》运用多种诗歌体式的杰出成…
    日本学者《红楼梦》研究目录 (不全)
    曹雪芹在黄叶村著书了吗?
    《红楼梦》之点睛 十二钗之命运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红楼梦》里的小人物
    红楼梦人物分析之十二金钗
    红楼梦:第一零六回 王熙凤致祸抱羞惭…
    红楼梦:第一零五回 锦衣军查抄宁国府…
    红楼梦:第六十一回 投鼠忌器宝玉瞒赃…
    红楼梦:第十五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
    《红楼梦》的真正结局
    红楼梦:第七十九回 薛文龙悔娶河东狮…
    红楼梦家谱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
    红楼梦人物分析
    红楼梦人物分析
    “红楼梦”里“梦”难寻
    “红楼”之“淫”的启示
    《红楼梦诗词解析》序
    红楼梦人物分析
    红楼梦:第一零九回 候芳魂五儿承错爱…
    浅析《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悲剧
    红楼梦: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
    红楼梦:第八十回 美香菱屈受贪夫棒 …
    红楼梦:第四十四回 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红楼梦:第四十六回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红楼梦:第四十七回 呆霸王调情遭苦打…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红楼梦: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
    红楼梦: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红楼梦:第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红楼梦: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
    红楼梦: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
    红楼梦: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
    红楼梦: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
    红楼梦: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
    红楼梦:第十三 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
    红楼梦: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红楼梦:第三十六回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 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红楼梦: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红楼梦: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红楼梦: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
    红楼梦:第四十三回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红楼梦:第五十二回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 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红楼梦:第五十回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
    红楼梦: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
    红楼梦: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红楼梦:第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开合…
    红楼梦: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红楼梦: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
    红楼梦:第八十八回 博庭欢宝玉赞孤儿…
    红楼梦:第九十回 失绵衣贫女耐嗷嘈 …
    红楼梦:第九十四回 宴海棠贾母赏花妖…
    红楼梦:第九十一回 纵淫心宝蟾工设计…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 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 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红楼梦:第五十九回 柳叶渚边嗔莺咤燕…
    红楼梦:第六十回 茉莉粉替去蔷薇硝 …
    红楼梦:第十四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
    红楼梦:第一零四回 醉金刚小鳅生大浪…
    红楼梦: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红楼梦:第十八回 隔珠帘父女勉忠勤 …
    红楼梦: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
    红楼梦:第二十回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憨湘云醉眠芍药茵…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红楼梦:第九十二回 评女传巧姐慕贤良…
    红楼梦:第九十三回 甄家仆投靠贾家门…
    红楼梦:第八十七回 感深秋抚琴悲往事…
    红楼梦:第一零一回 大观园月夜感幽魂…
    红楼梦:第九十九回 守官箴恶奴同破例…
    红楼梦:第九十七回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红楼梦:第九十六回 瞒消息凤姐设奇谋…
    红楼梦:第九十五回 因讹成实元妃薨逝…
    红楼梦:第七十四回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红楼梦:第八十四回 试文字宝玉始提亲…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红楼梦:第八十三回 省宫闱贾元妃染恙…
    红楼梦:第八十五回 贾存周报升郎中任…
    红楼梦:第八十一回 占旺相四美钓游鱼…
    红楼梦:第八十二回 老学究讲义警顽心…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