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春梦好模糊──贾府“四春”谫论
|
红楼春梦好模糊 ──贾府“四春”谫论 贺信民 【内容提要】 《红楼梦》中的贾府“四春”是“千红”“万艳”的重要代表,各有其鲜明的形象意义:贾元春如富贵囚者,贾迎春善得恶报,贾探春堪称末世英雄,贾惜春则被佛心冷结。曹雪芹通过“四春”形象,抒发的是“原应叹息”的悲情,说明在那一时代,不论你是贵是贱、是强是弱、是热是冷,都不会有理想的人生归宿。 【关键词】 《红楼梦》 贾府“四春” 富贵囚者 善有恶报 末世英雄 佛心冷结 在“金陵十二钗”中,贾府的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占得三分之一,比例是不小的。在作品的具体描写上,除探春一人着墨较多之外,其他“三春”则留墨甚少,但却绝非轻描淡写,都有着足够的形象分量。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第一次提到贾氏四姐妹,脂砚斋即于此处点出四人名字暗喻“原应叹息”之意,也就是说,曹雪芹给她们的命运定位亦在“万艳同悲”之列,而且是其中的重要代表。那么,《红楼梦》中元、迎、探、惜“四春”的悲剧命意何在呢?且容略作析理。 富贵囚者贾元春 贾元春的声息、行迹,在《红楼梦》前80回中凡五见:第二回初闻之于冷子兴之口,知她为贾政、王夫人嫡出,是贾珠之妹、宝玉之姐,奇迹般地生在大年初一,故名元春;第十六回得知“大小姐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第十七、十八回的“省亲”盛典是关于贾元春的着实笔墨、重要情节;第二十二回写元春送出春灯谜,谜底为一响即散的爆竹,脂批点破其“才得侥幸,奈寿不长耳”的悲剧性寓意;第二十八回写元春赐赏端午节礼,独宝钗、宝玉同为红麝串,暗示她“金玉良缘”的主张。另外,第五回有一处虚写,即“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判词与“红楼梦十二支曲”中的[恨无常],是对其一生命运的概括与预示。在高鹗续书中,于第九十五回写了元春之死,原因是“圣眷隆重,身体发福”、“起居劳乏,时发痰疾”,终至“痰气壅塞,四肢厥冷”,不治而亡;时交卯年寅月,照应“虎兔相逢大梦归”的判词。 倘要用一个字来评价贾元春,实可当得一个“贵”字。她生于贵时:正月初一,亦称“元日”,吉日也,《礼记·月令》云:“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①(P653)是说这一天是人间君主向上天祈祷本年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黄道吉日;降于贵地:“自东汉贾复以来,支派繁盛”,如今是“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荣国府;出身尊贵:是“已升了员外郎”的当红高官贾政与正房王氏的嫡亲长女;特殊教养:“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当具“名师高徒”的出类拔萃。果然,后来便因了“贤孝才德”“,一朝选在君王侧”做了宫中女史;必然又因了她的“贤”而且“德”,才得以赢取圣上眷顾“,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并“加封贤德妃”:这份儿齐天荣宠,不唯令世人艳羡、“宁荣两处上下里外”“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就连修养极高、十分内敛的元春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这是“富贵已极”的身价儿! 然则,这“齐天富贵”带给贾元春的果真是“上了保险”的幸福、是一劳永逸的显达么?不然!请看“省亲”盛典中透露出来的个中消息。 首先,元春于归省之初,“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就“默默叹息奢华过费”;游园时又劝道:“以后不可太奢,此皆过分之极。”当晚回銮之时,还再三叮咛:“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糜费了!”显然,元春所虑者无非二端:从经济上说,如此“糜费”,必伤财力,倘造成巨额亏空、后手不继,关系非小;从政治上说,如此“奢华”张扬,可能授人以柄“,登高跌重”,招致严重后果。从贾府后来的走势看,元妃之虑,实属“居安思危”的智者之虑,说明她对贾府的盛极而衰已有预感。 其次,元春所点的四出戏:《豪宴》(李玉《一捧雪》传奇中之一出)、《乞巧》(洪《长生殿》传奇中之一出)、《仙缘》(汤显祖《邯郸记》传奇中之一出)、《离魂》(汤显祖《牡丹亭》传奇中之一出),均有不祥预示。脂砚斋特意点明,元春“所点之戏剧伏四事”:《豪宴》“伏贾家之败”,《乞巧》“伏元妃之死”,《仙缘》“伏甄宝玉送玉”,《离魂》“伏黛玉死”,“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②(P299)从贵妃点戏的品位看,固然皆是名剧名折,不失方家法眼;从小说创作的技法看,固然可说是曹雪芹在暗设机关、巧寓深意;但若从人物性格逻辑的角度看,元春既然已有“糜费”之叹、“戒奢”之劝,难道就不能借戏文以表隐忧、借剧情以发悲感么?再次,元春在没有外人,面对亲长时,曾抱怨当日送她“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认为:“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这说明,在贾元春为世人企羡的荣宠、尊贵、显赫、风光的表象下,掩藏着不为人知的深度悲哀:这就是作为有着七情六欲的人、作为有着丰富的感情需求与交际需要的青春女性的贾元春,对“自由”的绝对丧失!比如,“丑正三刻”一到,“贾妃虽不忍别,奈皇家规范,违错不得,只得忍心上舆去了”。其实,她“违错不得”的,何止森严烦琐的“皇家规范”,还有贵妃身份、女性规范、封建礼法,以及不成文的政治禁忌,等等。她简直就是被这些无形绳索“五花大绑”着,欲求丝毫自由而不得,真是“高处不胜寒”啊!难怪她要羡慕“田舍之家”的“齑盐布帛”、“天伦之乐”呢!贾元春,虽贵为皇妃,但背负着家族盛衰荣辱的深烦巨忧,身受着“皇家规范”的严限紧束,从“爱情”、亲情到身家性命,全然维系于“今上”的恩典与好恶──贾元春的精神生活该有多累呀!于是,便因了这“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她即在43岁的富年“薨逝”而去;我们与其附和贾母说她是“享尽了福死了”的吉言,不如说她是厌倦了镜花水月般“富贵囚者”的人生,自觉超度到另一世界去寻找灵魂的真正自由! 善有恶报贾迎春 贾迎春是贾赦的女儿,贾琏的妹妹,庶出,生母早亡。其名始闻之于第二回,形容则于第三回黛玉眼中见出:“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五回“子系中山狼”判词与[喜冤家]曲对她的婚姻及命运作了概括、预示。第二十二回写她应景作灯谜诗,谜底为算盘,珠动则乱,兆示其生活将出现乖讹。第三十七回写探春发起海棠诗社,她亦附庸其中,别人代她起了“菱洲”的雅号。第六十五回兴儿向尤氏姐妹介绍贾府小姐,说二姑娘的诨名是“二木头”,言其生性本分、老实。有关贾迎春的重要情节,在前80回中有三处:一处是第七十三回“懦小姐不问累金凤”,一处是第七十四回听任司棋被逐,一处是第七十九回的“贾迎春误嫁中山狼”。其命运结局见之于续书的第一百零九回“还孽债迎女返真元”。 倘若要用一个字来评价贾迎春,那就是曹雪芹怀着复杂的心态冠之于她的那个“懦”字。“懦”是畏怯、软弱的意思。迎春之“懦”,在第七十三、七十四两回书中暴露无遗。表现一:贾母动怒查赌,查出了三个大头家,其中就有迎春的乳母。贾母要将她们打“四十大板,撵出,总不许再入”,重加裁处。在座的黛、钗、探等求贾母“看二姐姐面上,饶他这次”,贾母未允;迎春亦在座,只“觉没意思”,却一言不发。表现二:她的珍贵发饰“攒珠累丝金凤”被乳母偷出换钱赌博,丫头绣橘要查究讨要,她却抱定息事宁人的主张,不置可否;等得平儿、探春问明原委,向她讨主意发落,她却只顾看《太上感应篇》而毫无主见,于是黛玉笑她“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表现三:抄检大观园时,周瑞家的从司棋箱中搜出男物、情书,面临重处,“司棋也曾求了迎春,实指望迎春能死保赦下的”,可她侍奉多年的二小姐却“连一句话也没有”,致使司棋被强逐出园,后与潘郎双双赴死。想这二丫头,一不能挺直腰杆、维权自主,二不能明辨是非、力张正义,三不能抑强助弱、恩及下人,一味胆小怕事,只知退让躲避,实在是“懦”得可以!通观《红楼梦》,千灵百惠、多才多智的女儿不知凡几,可这个身份不失高贵的二姑娘却总是“温柔沉默”、甘居人后,从未有过出色的表现。论才学,诗作平平;平日所看之书,唯《太上感应篇》而已。《太上感应篇》成书于北宋末年,托名道家始祖太上老君所作,内容多取晋葛洪《抱朴子》,宣扬天人感应,为恶降祸,行善得福,果报不爽。十分具有反讽意味的是:《红楼梦》让这个虽然懦弱、却一心向善的二小姐惨遭不幸、结局凄悲。到了婚配年龄,由贾赦做主将她许给了孙绍祖。 《红楼梦》不曾正面描写此人,但通过迎春新婚数月后向王夫人的一段哭诉,我们不难看出其“中山狼”面目。 首先,他公然歪曲贾孙两家的关系基础。还在提亲之初,“为人端方正直”的贾政就以“虽是世交,当年不过是彼祖希慕宁荣之势,有不能了结之事,才拜在门下的”为由而不同意与之结亲,但到了该孙嘴里,却变成贾家当日“希冀”孙家“富贵”,“赶着相与的”,全然颠倒黑白,一副流氓无赖嘴脸。 其次,此公自高自大,僭越辈分。分明已做了贾赦之婿,却硬说原与岳父“同辈”,拿出“狼吃小羊”的混帐逻辑,说迎春“压着”了他的“头”,以作凌辱借口。第三,该孙生活糜烂,作风暴虐,“一味好色,好赌,酗酒,家中所有的媳妇丫头,将及淫遍”,迎春略劝,便被指骂:“你老子使了我五千银子,把你准折卖给我的。好不好,打你一顿,撵到下房里睡去!”如此“侯门艳质”,不幸与“狼”同穴,焉得善终?“可怜一位如花似月之女,结 年余,不料被孙家揉搓以至身亡。”(第一百零九回)而当迎春“病故”之时,正值贾府多事之秋,无暇顾及“,竟容孙家草草完结”。懦弱、善良的迎春姑娘,用她短暂的生命实践,检验了《太上感应篇》的虚妄欺人,控诉了旧时代婚姻制度的“吃人”罪恶,也让我们不禁生出哀不幸、怒不争的良多无奈与感慨。 末世英雄贾探春 贾府“四春”中最活跃、最光鲜、最英豪的便是三姑娘探春,曹雪芹于《红楼梦》中标举的“脂粉英雄”。探春就曾自诩为不让“须眉”的“脂粉”、“雄才”(第三十七回)。涂瀛《红楼梦论赞·贾探春赞》说:“可爱者不必可敬,可畏者不复可亲,非致之难,兼之实难也。探春品界林、薛之间,才在凤、平之后,欲以出人头地,难矣。然春华秋实,既温且肃,玉节金和,能温而坚,殆端庄杂以流丽,刚健含以婀娜者也。其光之吉与?其气之淑与?吾爱之,旋复敬之畏之,亦复亲之。”③(P128)道出了多数读者对探春其人喜爱、敬重、畏怯、亲近等复杂的审美情感。 探春形象的“光明面”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高雅大气,志量不凡;二是明敏强干,治家有方。 第三回介绍三丫头就与众不同:“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五回判词谓其“才自精明志自高”。第三十七回写她致书宝玉,倡结诗社,不光见出其“文彩精华”,情趣高雅,而且流露出才健气雄的“期男意识”。第五十五回她径直说出:“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第四十回写贾母一行去她的居处,只见宏屋“阔朗”,“大案”横陈,笔树如林,书画高悬(画是米襄阳,书是颜鲁公,皆为名公大家)。 探春的“才干”主要体现在“理家”实践中,这是对其才学、志量的最好验证。第五十六回写探春理家的主要“政绩”是“兴利除宿弊”“,兴利”即“开源”,“除宿弊”即“节流”,双管齐下,立竿见影。“节流”措施有二:一是取消宝玉等人每月在学里八两银子的开支;二是把包括自己在内的各位姑娘每月用来购买头油脂粉的二两银子免除。她认为这样就可革除分配上“重重叠叠”、骑“双头马”和中间经手人克扣、渔利等“宿弊”。由于这些措施是从宝玉及她们这些“金枝玉叶”开刀,又得到凤姐支持,因而顺利实施。“开源”方面则参考赖大家园子管理经验,对大观园实行“承包制”和“责任目标管理”。在探春看来,这样做有四大好处:“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致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年日在园中辛苦;四则也可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并打扫人等的工费。”这样,每年除可省下四百多两银子外,还有进益。此外,园中老妈妈有了正经事干,就无暇赌博生事。探春的改革,真可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了!之所以能出手不凡、卓有成效,一是因她勇于任事、大胆泼辣;二是因她居心公正、“事事明白”,能找准“突破口”;三是因她读书识理、处处“拿学问提着”,这是凤姐万万赶不上的。曹雪芹虽然“补天”无望,但却对“补天之才”投以青睐,特于此回回目中对探春冠以“敏”字,赞扬她的明敏干练、治家有方。然而,探春不幸“生于末世运偏消”,局部的改革成功无法解决大家族盘根错节的矛盾,更改变不了风雨飘摇的大气候,于是,“探春理家”的夺目光芒,便只能如流星般一闪即逝,难以留下长驻的丰碑。 探春的基本矛盾源自“忌庶情结”。她是庶出,这已属“先天不足”,加之赵姨娘天性愚夯、“阴微下贱”(探春斥之为“糊涂昏愦”、“不自重”),常令她丢脸、难堪,深以为恨。另则,妻正妾偏、妻贵妾贱的封建宗法观念亦使她的心理天平向王夫人倾斜,也加深了她与生母的伦理裂痕,第五十五回凤姐对平儿说世人择媳“多有为庶出不要”的话,即是滋生探春这种心理的现实生活土壤。还有,探春是有事功期望的,而要干事业,出人头地,离不开正经主子的支持,出于功利目的,探春亦愿与王夫人结盟,这就更使她自觉而主动地远赵趋王,与生母几成水火。第五十五回写她在处理舅舅赵国基殡葬赏银问题上与赵姨娘的短兵相接,第六十回写她在赵姨娘大闹怡红院时对她的申斥,以及她近宝玉远贾环所引起的赵姨娘对她的抱怨等,都是母女冲突的表现。这种冲突,既是伦理的、道德的,探春难辞“功利”甚至“势利”之咎;又是人性的、人格的,毕竟赵姨娘太阴损卑屑;但更是社会的、文化的,因为归根结底这一切均源自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和贵正贱庶的社会偏见。 作为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探春还有可称道处,如制强助弱、敢作敢当,惩治王善保家的,辖治迎春奴仆;如体恤亲老、善解人意,当贾母错怪王夫人时,挺身申辩,第七十六回写她独侍贾母、支撑残席等。然而,贾探春的全部优秀与所有努力,也抵不住命运趋力的强大。脂砚斋在她所制风筝灯谜处批道:“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悲哉伤哉!”②(P363)此批与第五回判词一致,说明曹雪芹为探春安排的结局是远嫁海外,一去不返,而不是续书所云聘予镇海总制之子并有归宁之事。至于脂批断说她可使贾府“子孙不至流散”,那既是不可求证的,也是不可能的,因为面对“忽喇喇似大厦倾”的一败涂地,即使有钢肩铁臂、为超世雄杰,亦难回天,何期一探春乎?“末世英雄”贾探春之悲,非一人之悲,乃时运之悲、时势之悲也! 佛心冷结贾惜春 四小姐贾惜春是宁国府贾敬之女,贾珍的胞妹,自幼无母,由王夫人抱到荣国府养大。综观《红楼梦》,这个四丫头留下的是一行轻浅的、若隐若现的足迹:当黛玉初进贾府时,她首次露面,那时不过是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的小姑娘;起造大观园之后,由于她长于丹青,贾母便命她画园子,从此她就常以之为由而很少抛头露面,偶尔出席诗会,也是语不惊人,时常参加宴饮,亦是寡言少语;后来,她又默默地为贾母抄写《心经》;再后来,就是与妙玉的简淡交往,或谈禅,或弈棋,总有遗世独行之概。 《红楼梦》有关惜春的重要情节,在曹雪芹笔下主要是第七十四回“矢孤介杜绝宁国府”,说她“天生成一种百折不回的廉介孤独癖性”;她自己亦称“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仅不能像探春那样庇护自己的丫头、替迎春抱不平,而且还纵恿凤姐不要轻饶本无大错的入画,对贴身丫头的哀告苦求无动于衷,导致了她的无辜被逐;一贯冷拒尤氏对她的任何关心,尤氏说她是个“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续书的第一百一十五、一百一十八回则写了她的决意出家与素志得偿。大凡人之遁入空门,大概难有纯然出乎信仰者。细考惜春之佛心冷结、绝意红尘,固然有她生性孤僻、与人寡合的主观原因,但从根本上说,则是客观情势使然。 首先,贾府的家祸连踵、朝不保夕,使她对未来充满忧惧。抄检大观园就使她目睹了家宅内部关系的凶险、人情的不测;贾府获罪被抄后,赦、政流放,贾母亡故,内宅失盗,妙玉遭劫,“山雨欲来风满楼”,能不让年轻的惜春惊恐万状吗? 其次,“三春”的前车之鉴,使她觉悟到了命运的无常、人生的无趣。元春贵为皇妃,不过中寿而亡;迎春所嫁非偶、善得恶报,已然死于非命;探春才高志宏,却远嫁海疆、前途未卜。正像第五回判词所说:“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亦如王国维先生所说,惜春是“观他人之苦痛”而生“解脱”之意的。④(P8,9)惜春的决意出家,深合着“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佛旨。再次,惜春自身的孤漠处境,也是促使她决意出家的重要原因。她的生父贾敬一味好道,早已不理人事;胞兄贾珍“一味高乐不尽”,根本无暇管她;嫂子尤氏与她极不投缘,无法相处;唯一疼爱她的贾母也已不在人世。惜春姑娘是真正感到了孤独、寂寞,精神无着,她需要寻找另一种生活,寻找另一种精神能源,以安置她悬浮的灵魂,抚慰她苦涩的情怀。 最后,是妙玉平日言行的熏染和地藏庵女尼的临期诱导,使她获得了举步迈入佛门的最终动力。妙玉在常人眼里是个行为古怪的人,可唯独惜春喜欢与她往还,这本身就说明了她们的气质、个性、爱好、志向原有共通、共融的一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随着交往日多,惜春耳濡目染,自然也就越来越多地产生了与妙玉的“趋同”感了,甚至可以说,妙玉渐渐地成了她心目中的“神”了。不是吗?当地藏庵尼姑说起有人认为妙玉是“跟了人去了”时,惜春马上据理反击:“说这个话的人提防着割舌头。人家遭了强盗抢去,怎么还说这样的坏话!”可见她是决不允许别人亵渎妙玉师父的,是自觉地以捍卫她的清白为己任的!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地藏庵尼姑的一番“善缘”、“善果”、真心“修行”的说教才能起到九十九度上再加一度的作用,给了她跨越高高的佛门门槛的最后一丝气力,完成了人生观的“顿悟”、质变! 佛心冷结的惜春姑娘终于毅然决然地遁向空门了。在她看来,这是跳出了人世的“火坑”,是身心的解放、自由的获得。然而,这“解放”是终极的吗?这“自由”是牢靠的吗?试想,当年的妙玉也曾抱定过这样的宗旨,但她不也被世俗景象、人言人语冲撞得心意缭乱了吗?再则,任何社会都不会有真正的“世外桃源”,一切寺庙道观无不维系于“施主”(主要是豪门大户、达官显贵)的施舍,一旦“施主”们自身难保或风流云散了,那些赖以生存的僧尼道姑还能安然地“独卧青灯古佛旁”吗?根据脂批透露,曹雪芹原来的构想,惜春的结局是“缁衣乞食”,即在贾家败落后,“皮”去“毛”飞,家庵支离,惜春沦为走方尼姑;应当说,这种处理是符合《红楼梦》“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精神的。可见,在一个悲剧的时代,个人的悲剧往往是难以躲避的。 落花流水春去也 诸联《红楼评梦》曾以花喻“园中诸女”,于“四春”中说“迎春如梨,探春如杏,惜春如菊”,②(P119)而未及元春。曹雪芹于《红楼梦》中,亦多有以花喻人者,第六十五回借兴儿之口说“三姑娘的浑名是‘玫瑰花’”,第六十三回以牡丹喻宝钗,以桃花喻袭人,以杏花喻探春等。若定要以花为喻而论元春,只有牡丹最宜,因为牡丹为花中之王,元春为女中之王;而这与宝钗并不矛盾,因为宝钗原以元春为楷模,追逐的是“人上人”的高目标。是花总要凋谢,且“花期”比“人期”要短得多──这大概正是曹雪芹愿以花喻“园中诸女”的深层原因之一。 《红楼梦》“四春”的身份、性格、命运极具典型性。元春贵为皇妃,贤淑才德,却有失去任何自由的难言苦闷,且死于富年;迎春庶出,庸懦、善良,与世无争,却要“与狼共舞”,遭遇惨切且生命短促;探春精明简干,斗强好胜,以女儿之身而具有丈夫之气,然亦如断线风筝,漂泊无终;惜春冷若冰霜,倦怠红尘,期得于佛门寻求六根清净,但亦事与愿违,不得不再于尘世的“泥淖”中艰难跋涉。“四春”合观,曹雪芹无非要告诉人们:不管你是贵是贱、是强是弱、是热是冷、是清是愚,在《红楼梦》情境中都不配有好结局;若以花论,则不管你为奇为贵,还是为凡为小,都得随着春天的逝去而“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落花流水春去也”。贾府“四春”走完了各自的生命行程,将无尽的憾恨留给了读者,启人长思。苏东坡有诗句云:“回首旧游真是梦”(《台头寺步月得人字》),“世事徐观真梦寐”《(送蔡冠卿知饶州》);他的[西江月]词亦云:“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面对纷扰世事、谜样人生,都曾借梦抒怀、聊发感慨;《红楼梦》也是这样,不过曹雪芹的感怀、伤悲,主要是为“异样女子”而发,是“观他人之苦痛”而“苦痛”。“红楼春梦好模糊”③(P11),《红楼梦》是永远解说不完的文学宝库,因为社会、人生本身永远有着难以分说、不可求证的神秘莫测性,所以,《红楼梦》便也是永远读不完、说不尽的。 ──────── 【参考书目】 ① 《辞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0 ② 朱一玄:《红楼梦资料汇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 ③ 一粟:《红楼梦卷》 中华书局 1963 ④ 周锡山:《王国维文学美学论著集》 北岳文艺出版社 1987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红楼梦,曹雪芹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红楼春梦好模糊──贾府“四春”谫论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也谈王熙凤人物性格的审美特质 |
下一篇文章: 胸襟阔朗 精明志高──贾探春形象分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