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笑)能够借助手头上掌握的资料帮助自己理解课文,这种方法值得肯定。不过要有自己的思考。你能否告诉我们你阅读到的资料的内容和你的思考认识? 生:(大声朗读)1256年,文天祥参加科举考试,因通晓经义被钦点为状元。中状元后,他历任刑部郎官及湖南、江西等地方官职。元军南侵后,朝廷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赴敌营谈判,被扣留。后从镇江逃脱,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渡海南归。1275年,元兵渡江,他以全部家产充当军费,组织抗元义军。1277年,文天祥的军队在空坑(今江西吉水境内)被元军击败后,曾从惶恐滩退往福建汀州。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战败被俘。零丁洋在今广东珠江口外。当文天祥被俘押经零丁洋面时,孤苦伶仃的感觉正与地名暗合。想起自己从组织抗元义军到兵败被俘,苦苦支撑了四年的艰难局面,不由触景生情,利用敌人给他写劝降书的纸和笔写了这首诗。后文天祥被押至大都(今北京),迭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被害,卒年47岁。 (发表看法)文天祥生不逢时,他本该春风得意,可南宋王朝却每况日下,逐渐衰败。可怜他忠心耿耿,一腔才情,却英雄末路,大业难成。但是就在抗元义旗寥寥无几之时,文天祥仍一马当先,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其爱国精神是伟大的。 师:对诗人的身世你比较了解,说明你平时善于钻研,很值得我们学习。那么,诗人在诗歌中是怎样概括自己的一生的呢? 生:诗人从回忆自己读书做官写到组织义军与元兵苦战四年,由于势单力薄,寡不敌众,终于兵败被俘,抒发了心中的无限感慨,表达了自己兵败惶恐滩和被俘零丁洋的忧虑不安的心情。既高度概括,又蕴涵丰富。 师:正因为这样,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极度的辛酸、遗憾和悲苦之情。所以,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低沉的,对吗? 生:不对。诗歌最后两句慷慨悲壮,正气凛然,上下文感情色彩形成强烈反差,更加突出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因而基调是高昂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具有很强的激励人心的作用。 师:完全正确。请坐。哪些同学讨论了《泊秦淮》一诗? 生:我们这一组讨论的是《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师:好。那你说说你们对这首诗的理解。 生:作者年老体弱,久病在床。由于心中一直渴望实现祖国统一,所以一场突然而来的暴风雨触动了他的情思,他仿佛回到了曾经拼搏撕杀的卫国战场。风雨和战争、现实和梦境相互联系,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之情。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见作者用情至深。 师:那么《泊秦淮》呢? 生: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听到酒店歌女在唱陈后主时流行的歌曲,不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作者表面上斥责歌女,其真实用意是讥讽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他们不以国事为重,每天聚集酒楼寻欢作乐,这是在走南朝亡国的老路。 师:为什么说是讥讽晚唐统治者而不是歌女呢? 生:因为商女唱什么歌曲,主要取决于座中点歌听歌的那些官僚豪绅们。 师:说得对。(示意学生坐下)通过讨论交流,大家深刻体会了诗人们的思想感情。如果你是诗人,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会带着怎样的情感吟诵这几首诗呢?下面请大家变换角色,代替诗人朗诵这些诗歌。 生:(自由朗读)。…… 师:(激情范读《过零丁洋》一诗。指导学生正确停顿,把准重音、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适当增加体态语言等等。)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诗,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朗诵。等会儿我们小组之间开展比赛,比哪一组朗诵得最好。 生:(播放背景音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诵练习。) 师:好。现在我们开始比赛。 小组:…… 师:你认为刚才哪个小组的同学朗诵得最好?为什么? 生:我认为潘梅这一组朗读得最好。他们读出了《春望》这首诗中的忧伤之情。 师:诗歌通过无声的文字表达感情;朗诵通过有声的语言表达感情。你是怎样听出这首诗的忧伤之情的? 生:朗读时,他们语速缓慢,语调低沉,有些地方还适当拉长了节奏之间的停顿,给人以忧伤的感觉。 师:其他的小组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