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过零丁洋》课堂实录

《过零丁洋》教学实录

一、以题切入,确定基调

师:我国的历代王朝中,南宋是极弱的一个王朝,先期被金入侵,后期被元灭亡。可是,在南宋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民族英雄,同学们知道都有谁吗?

生:岳飞文天祥、还有上个学期学到的辛弃疾也是吧!

师:他们善于诗文,也是响当当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同学们请看题目,谁知道题目的意思?

生:“过零丁洋”就是路过零丁洋。

师:仅仅是路过零丁洋吗?此时的文天祥为何会在零丁洋呢?

生(看注释):不是的,文天祥此时被元军俘获,是作为俘虏押解路过零丁洋的。

师:对啊,此时的文天祥成为阶下囚,成了元军的俘虏,他会做何感想呢?

生:成为阶下囚,他心里一定很难过,很痛苦。

生:还有伤感与无奈。

师:《过零丁洋》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中创作的。同学们来朗读诗歌,结合刚才对题目的理解,请你们读完后说说这首诗该用怎样的感情,语调去读?

生(读):朗读这首诗,应该读出无比沉痛的感情,还有一种深深的悲凉。

师:哪些词语能体现出这种沉痛与悲凉呢?

生:辛苦、寥落、破碎、浮沉、惶恐、零丁等都可以看出诗人的苦痛。

师:试着用很沉痛的心情来读你们说到的这些词。(师领着读)同学们再来看一下,你们觉得整首诗都是这样的基调吗?

生:不是,诗的尾联应该读出一种高亢激昂的感情,它与前三联不一样。

师:那该如何来读呢?你们来试试。

生(读)

师:来比照一下,在朗读的时候,前三联运用的语调与尾联一样吗?

生:不同。前三联的语调是低沉的下压的,尾联的语调应是高昂的上扬的。(再读)

师:同学们再来听一下范读,听的时候要注意思考,范读是否与我们刚才的理解相吻合?再来听听范读有无瑕疵的地方?

生(听完):范读与我们刚才的理解相吻合,只是听不出处理不好的地方。

师:你们觉得范读的语气语调处理得完美无缺了吗?再来听一听,注意换气处。

生:哦,“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中间过于紧促,应当将换气再迟缓一下。

师:“紧促”说的到位而妥帖,非常好!我们就要有这种勇于质疑的精神,不迷信权威,就一定能有自己的收获。

二、走进诗人,品读诗味

师:你们了解文天祥吗?谁来说说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生:他是一个正气凛然的人;他是一个爱国的人;他是一个敢于抵抗的人。

师:其实他最最本色的是怎样的人呢?同学们来学习诗的首联。首联里的哪两个词语能让我们了解到他的经历?

生:“辛苦”,说明他的经历很坎坷。“干戈”,是指兵器,这里指战争,由这个词可以看出带兵打仗的经历。

师(笑):“辛苦”确实能看出他经历坎坷与艰难,可是能看出他是做什么的吗?

生(恍然大悟):不是辛苦,应该是“一经”,“一经”是指儒家著作,说明文天祥是个饱读诗书的人。

师:所以嘛,他还是最最本色的读书人,他饱读诗书,参加科举,进而踏入仕途。可是他的仕途之路怎样呢?是不是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从此富贵荣华呢?

生:他的仕途之路饱含着满腹的辛酸,哪有富贵之气啊!

师:你们刚才说到“干戈”指的是他带兵打仗,结局如何呢?

生:从“寥落”可以看出,他与元军苦战四年,并未能挽救南宋灭亡的命运。

师:是啊,所以诗句里透露着一种寒气袭人的清冷啊!我们由这两句还以看出什么呢?文天祥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生:他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国家,也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

师:他心中有自己的荣辱得失吗?这叫什么?

生:他心中没有自己,装的是天下。这叫胸怀天下吧!

师:我们具体来了解胸怀天下的文天祥。(出示文天祥的生平经历)接下来我们学习颔联。(生读)

师:从字面上来看,颔联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生:破碎的山河如同风中的柳絮,四下飘浮;自己的身世如同雨中的浮萍,时起时落。

师:运用了什么修辞?这样的表达有何效果?

生:用了比喻。将国家与个人比作柳絮与浮萍,国家没了,自己无依无靠,很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的孤苦无依。

师:这里的“风”“雨”是怎样的风雨啊?能否在“风”和 “雨”的前面加个词语,再来渲染一下氛围呢?

生:暴风骤雨;冷风冷雨;凄风苦雨。

师:比较而言,哪个词语更适合一些?

生:凄风苦雨。风雨的凄苦更加渲染出山河破碎的无限悲凉啊!

师:颈联曾被人们视为这首诗的千古奇对,你们能说说它奇在哪里吗?

生:对仗工整。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过零丁洋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过零丁洋》课堂实录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