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过零丁洋》课堂教学说课材料

 

 

听听那冷雨(说课稿)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教材的编排正是从这一点出发的。专题的名字(“慢慢走,欣赏啊”)显示了专题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欣赏、体悟美。而这一板块(一花一世界)则更注重让学生于细微处品读,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从这个意义出发,我希以一种常态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审美力,品读玩味文章,而不愿意以一些精美的面来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苏教版必修教材在专题的排列上显然不是并列的,而是一种层递的关系,后一专题是前一专题的拓展和深。必修二的教材编排让学生在珍爱生命、热爱和平的大下,再来感悟生活中的美,别有深意。
  2、教材编排的特点、重点和难点
  《听听那冷雨》是苏教版必修二第四专题第一板块中的第二篇文章。文章以作者在不同地方听雨、看雨、感悟雨,串起了一系列人生的感悟,表达了游子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深的眷恋,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意趣、永恒理想的追求。文章写的典雅、细腻,极富诗情意。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把景物写的很有层次性和美感,通过栩栩如生的描摹,把听觉、视觉、味觉等感官的感受写的生动可感,读着文章就像和作者一起体验生活,有着身临其境之感。行文中,作者决不忽略文字的美感价值,词语的音韵美,化古求新,别具一格。
  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应最突出的特色,精研细思,从而积累知识,培养学生对美的领悟能力。所以本课的学习重点我拟定为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而后者也是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说目标
  1、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
  2、关键语句,把握文章主旨。
  3、涵咏品味中,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以及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文学鉴赏的更高要求是:“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说学情
  1、说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习过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对这样一位作家进一步的了解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高中语文学习以后,学生已有相对独立的阅读分析能力,对生命和生活也有比较的,会自己发现美、赏析美,因此要求学生能在上课前作充分的预习,对文章涵咏品味。
  
  2、说学习方法和技巧
  诵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领悟文本情感,陶冶情操。在经过必修一第一专题的学习以后,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朗读技巧,本文是一篇语言有诗化倾向的、感情深沉真挚的散文,在教学中应用充分的时间以更多的方式让学生来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体验,在感悟体验的基础上美读。
  同时适当地对学生作鉴赏方法的指导。
  3、说个性的发展和群体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所有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同时让那些审美感悟能力更强的学生很好的展示自我。
  
  说教法学法:
  1、涵咏法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曾论: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咏,切己省察。周汝昌:治学不易,要有才、学、识、德、勇、毅、果、静、谦……也要有悟。悟有顿、渐之分:顿是一见即晓,当下即悟;渐就是涵咏玩味,积功既久,忽一旦开窍,洞彻光明。以我的体验,中国文化和艺术最忌一个字:死,最宝贵的是:活。要教活学生,就要教他们这种涵咏玩味的功夫,不是照本宣科,不是读死书。)
  2、美读法(体验性默读、多形式朗读)
  
  说教学过程
  
  预习:
  1搜集有关作者的材料,学习“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对于散文,对作者的了解尤为重要。余光中散文的重要主题是他在诗歌中反复吟唱的乡思乡愁、故国之恋,他的散文以其独特的体验浓浓的乡思,拨动着作者的心弦。学生已经学过余光中的诗歌《乡愁》,这一点不难理解。
  2反复阅读文章(涵咏玩味),评点
  3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进行赏析(以便课堂交流展示)。
  (班德瑞的音乐——《寂静山林》作为整堂课的背景音乐)
  
  (一)导新课
  同学们,在你的记忆中有多少描写雨的诗句呢?
  (诗句导,通过古典诗句的吟诵,初步感受雨的意境。)
  
  (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色看近却无。”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杏花春雨润江南”,孟浩然的“夜来风雨声,忽落知多少”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昌龄“雨连江夜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清照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梦来。”《过零丁洋》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秋风秋雨秋煞人”)
  
  
  
  
  同样是雨,意境却是不同的。雨寄托着诗人的喜悦,承载着离别的相思,吟唱着人生的豪情,演绎着境遇的起伏……那么用散文的形式来描写呢?若再带上作者对家乡、故土的思念,雨将能引发我们多少感慨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控制在3分钟之内。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过零丁洋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过零丁洋》课堂教学说课材料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