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结束部分:教学内容——拓展于探究 1、教师活动: ①总结学堂乐歌所具备的特点一及二,让学生继续补充; ②作业:搜集我国还有哪些学堂乐歌,并说出它们所反映的主题与时代思想,提高学生自己探究的能力; ③教师自己串烧歌曲展示,结束本节课。 2、学生活动: ①补充和总结学堂乐歌还具备哪些特点; ②记录作业并聆听教师展示。 3、组织与教法:运用探讨式及合作式两种教法。 八、说课后反思: 新教材步入课堂已有三年的时间,课本涉及的内容既有“面”又有“线”还有“点”,教材的安排内涵很深,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个人发挥的空间,教师可以保持自己的教学特色,发挥自己的优势,教师可以在教材的选择方面比较自由,围绕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展开教,通过反思,总结经验与不足。 本节课通过聆听《送别》、《体操—兵操》、《黄河》及《祖国歌》等学堂乐歌,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和了解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和历史背景。初步了解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认识其风格特点和重要意义。并且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怎样选曲填词,尝试“学堂乐歌”编创活动,感受创作、实践的乐趣。 学堂乐歌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可能是一节比较枯燥而难以接受的课,从歌词,曲调,思想内涵等都与现今学生传唱的歌曲相距甚远,因此,如何让学生迅速进入欣赏的情境,产生想听,爱听学堂乐歌的愿望,是老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时本节课的重点。高中音乐欣赏课更多的是教师讲,学生听,如果学生长期处于这种被动聆听的境地,慢慢会失去他们主动欣赏的愿望,因此,在课堂中我始终注意让学生动口唱,来提高学生主动欣赏,参与课堂的程度,通过听与唱相结合,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交流,感受音乐的内在情感,体验音乐作品所带来的强大的震撼力.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既有安静的聆听和思考,又有热烈的讨论积极的参与,使他们在思考和讨论中掌握知识,在活动中加以运用和巩固.在本课的教学中,当学生了解了学堂乐歌选曲填词的特点后,我有重点地安排了"歌曲串串烧" 活动,给学生先提供《蜀相》套用《送别》的旋律,提供《过零丁洋》套用《东风破》的旋律,在运用王维的诗《山居秋瞑》,让学生利用自己熟悉的旋律为诗配歌,这样不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才能,也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兴趣.最后教师自我展示一首串烧歌曲,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但本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其中许多细节还待斟酌和提高,我想,作为一名新时期音乐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与时俱进,才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培育出一朵朵绚丽的“音乐之花”。
诗四首说课稿一,说教材 1,课文内容: 这一课所选的四首诗以景传情,情景交融,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写作者宦海归来,躬耕劳作的农家生活.这首诗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与世同流合污,流露出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诗中对田园生活的描写平淡自然,如在眼前. 《使至寒上》写作者在开元二十五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作品写了出使的原因,塞外开阔荒凉的景象和到达目的地的情况,尤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气韵生动,壮丽恢弘. 《渡荆门送别》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在诗要的眼里,眼前的景物正如自己的前程一样充满希望与光明.但因为是离开了家乡,对家乡的思念如一根无形的线,萦绕不断. 《游山西村》写于1176年,当时陆游遭到投降派的打击,罢官在家闲居,在诗中,诗人描绘了农村淳朴的风俗和美丽的自 ..... 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了解诗人的身世,创作背景等,准确把握诗中的真正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诵四首古诗并加以背诵. 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的爱国深情.能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设想: 这四首都表达了每位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学习重点是引导生在自主的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味诗中的爱国深情. 课前学习:1.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疑难,熟读诗歌. 2.四人一组,组长分配任务.利用图书馆或上网查阅并收集有关诗人及创作背景相关资料. 教具准备:录音机(配乐朗诵) 教学流程: 一.新课切入 1.出示话题“爱国“,围绕这一话题,自由发言,说自己想说的话. 2.爱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爱国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秀传统.(由此导出诗人及诗题) 二.听诗中的深情 1.播放四首古诗的配乐朗诵,感受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听两遍:第一次注意正字正音,节奏等,要求学生边听边作好标记;第二次重在感受诗的情感气势. 2.谈听后初感,确定每首诗的感情基调:《春望》(忧伤),《泊秦淮》(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悲怆豪壮),《过零丁洋》(慷慨悲壮,正气凛然) 3.自由朗读,加以体会. 4.齐读感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