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中 感 悟
——《珍珠鸟》听课札记
2006年5月24日 星期三 阴
本周,我们学校开展观摩研讨课活动。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我听了廖少琴老师给七(1)班学生上的《珍珠鸟》一课。
廖老师这节课的亮点之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本文作者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撷取几个小片断:
一、齐读课题
上课伊始,全班学生齐读课题,读完第一遍,教师问:感情是否有投入?还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请大家用充满关爱的语气再读一遍。
二、教师有感情朗读引入。
播放音乐,教师诵读:
这,是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这里百鸟争鸣,百花齐放,犹如人间的仙境,这里就是澳洲的东部。在这儿,生活着一种小鸟,当地的人称为“锦花鸟”,意为锦上添花。它们色彩艳丽,五颜六色,体态娇小玲珑,叫声细脆;它们生性胆小,常常躲在繁茂的树林里,悄悄探出小脑袋,露出红红的小嘴,一有风吹草动,它们就“吱”地一声,躲进树林里,撒下一路欢歌。这,就是美丽的珍珠鸟。更奇特的是,还有几只从遥远的澳大利亚来到了我们的教室作客,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欣赏。
(在百鸟争鸣,悠扬婉转的音乐声中;在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诵读声中,我们听得入神,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这里芳草纷霏、鸟声悦耳,让人心中无比舒畅。)
三、自由朗读
孩子们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课堂上书声琅琅。
四、推荐朗读
学生推荐班里一位朗读最好的同学来读这篇课文。读完后师生进行评价,给予鼓励。
五、朗读竞赛
全班四个大组,每个大组推荐一个同学和教师开展朗读比赛。四个小组的同学读完后,老师再读(原本老师是设计是教师先读,可是课堂上第一组的学生提出要由学生先读)。
六、美句品读推荐
教师让孩子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把它朗读出来,并用“我喜欢……这句话,是因为……”来说出喜欢的理由。在读中,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优美的句子、词语,体会文章的主题。
(这一环节所涉及的内容是课堂上临时生成的,因为学生要说哪些句子,是教师无法预知的,教师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应对自如。廖老师在这个环节里如鱼得水,可见她对教材、对学生非常熟悉。)
(注:这节观摩研讨课没有“打磨”过,完全是原生态的一节课。廖老师上完这节课后,接着给七(2)班学生上《珍珠鸟》这课。)
廖老师这节课,朗读这些环节设计得很好。一节好的语文课与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是分不开的。诵读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抓好这个环节至关重要。诵读对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提高写作水平都有重要的作用。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宋朝的朱熹也指出:“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在朗读过程中,多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了,这样才能达到理解、记忆、运用的功效。叶圣陶先生也说:“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张志公先生说过:“一篇文章,读出声音来,读出抑扬顿挫来,读出语调神情来,比单用眼睛看,所得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得要透彻得多,从中受到的感染要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