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笔与繁笔
|
宋发旺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运用从局部到整体的分析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的基本观点。 2.准确理解文中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学会辨证地看问题。 3.培养说话写作中力求简练的良好习惯。 教学终点 1.理清文章思路,明确作者主张。 2.准确理解文中关键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 分析第1段和第5段文章的思路。 教具准备 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自读指导] 一、导语 论述文章的繁简已是一个老话题,但又是同学们在作文中很难处理好的问题。应繁却简,则内容贫乏,枯燥无味;应简却繁,则内容又繁冗,累赘难堪。如何才能做到繁简各尽其妙呢?相信同学们在《简笔与繁笔》中会找到答案的。 二、通读全文,尽量用原文词语归纳全文要点 1.出示投影 (1)对于写作,以前的文章家的观点是_________ (2)作者对写作的看法是___________ (3)文章繁简的标准是____________ (4)当今创作存在着的问题是____________ (5)解决现今创作上存在的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6)作者的主张是______________ 2.学生填空 明确:(1)提倡简练,而列繁冗拖沓为病忌(2)文章的繁简不可单以文章的多寡论(3)句有可削,字不得减(4)有一种长的趋向,简而淡,繁而冗,往往两病兼具(5)提炼生活,洗练语言(6)简练为文。 3.学生通读全文,理清总体思路,可用图表显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一、 提出问题 前人主张:提倡简练,反对繁冗拖沓 起点 补充观点:简繁要一分为二 举例子:《水浒传》《社戏》 二、分析问题 简练的标准和途径 现今创作上的问题:简淡、繁冗 三、结论 终点 提出主张,提倡简练 三、讨论分析局部思路 1.学生朗读第1段文字,讨论分析第1段的思路。 明确:第1段共10个句子。可分为两层。第一层①~③句,提出观点;第二层④~⑩句论证观点。两层之间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第一层3个句子,思路是从“从来的文章家“在繁简问题上的主张出发的,接着提出自己的见解,一分为二有所肯定,又指出偏颇。 第二层7个句子又分为两层。④~⑦是第一层,讲道理,④句论简,⑤~⑦句说繁,二者并列,以繁为重点。⑧~⑩是第二层,摆事实,总结大师的创作经验,简笔与繁笔,都可得宜尽妙。 总之,第一段的意思是说文章有繁简,以简练为佳、繁冗为病。文字也有繁有简,简笔繁笔都可以运用得当、不违简练要求;也都有可能处置失当,犯下病忌。 2.讨论分析第5段的思路。 (1)学生集体朗读本段文字。 (2)思考:文章第5段强调的是什么?从整体思路上看,它与前4段有何关系? 明确:第5段强调的是:繁简适当的标准和途径。从全文思路上看,它是前4段内容的延伸深入。 (3)思考:繁简适当的标准和途径是什么? 明确:标准是“无可剔,不得减”。途径是提炼,即对生活的提炼,对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的提炼。 四、整理总结课文思路 1.出示投影 本文思路的起点是(1) ,并进行阐述;接着举(2) 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引用古人论述,提出(3)和(4) ;认识明确后,指出 (5)和 (6),最后针对性地提出 (7的主张。思路终点落在解决问题的写作意图上。 2.学生填空后明确:(1)在人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⑵简笔繁笔的范例;⑶文章繁简的标准;⑷途径;⑸当今创作上存在的问题;⑹原因;⑺简练为本。 五、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六、小结全文 文章是一篇文艺随笔。它生动活泼地论述了简笔和繁笔的关系、标准、途径,解决了当今创作上存在地问题,学习这篇文章,对现在的中学生也有现实指导意义,有助于他们懂得简练为本的道理,并在说话写作中力求简练,以培养良好的文风。 七、布置作业 鲁迅《秋夜》中有这样一句话:“在我家后院,可以看见墙外的两株大树: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试问,这个句子用简,还是用繁,分析其表达效果。 [板书设计]
简笔与繁笔 简笔 繁笔 言简意赅 简练 以繁胜简 肯定
言简意少 提 繁冗拖沓 否定 炼 生活、语言 [延伸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共有6个自然段,每段都已给了标号,文后对这篇文章思想的分析和图示,正确的一项是 &nbs[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高考教案说课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简笔与繁笔,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记念刘和珍君 |
下一篇文章: 过万重山漫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