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次北固山下



一、导入。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 


二、读读讲讲问问。 


可分三步:(1)教师串讲字面上的意思,学生当即背诵全诗(由于诗的意境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估计比较易于成诵;(2)整体把握诗的内容;(3)分析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串讲: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学生练习背诵(略) 


整体把握。问: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这是诗人的想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自由发言)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为下句“江春人旧年”张本)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残冬腊月)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 


好,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诗人产生浓重乡愁的原因。(略) 


名句分析。“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这样说有根据吗?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学生凭想象自由发言。)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但这种乡愁并不使人感到低沉,例如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就显得开朗一些,是吗?说说道理。(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 


三、总结。 


我们读古诗,既要认真领会诗人的本意,又要善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某些新的东西。例如“海日”两句就可以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这样才能把古诗读“活”。 


(《初中语文第一册教案》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边教育出版社)

(张必锟)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高考教案说课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次北固山下,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琐忆
    作文训练:描写的艺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门槛》教学设计
    在声音的世界里
    《夏天也是好天气》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
    以读为本  体验真情——《妈妈的爱》…
    作文标题训练
    杜鹃枝上杜鹃啼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记念刘和珍君
    简笔与繁笔
    过万重山漫想
    句式转换
    胡同文化
    《春》教学设计
    外国散文两篇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
    语言的演变
    我与地坛(节选)教案设计
    《白色鸟》教案
    读《伊索寓言》
    《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内蒙访古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勇气》教学设计
    《卧看牵牛织女星》教学设计
    《勇气》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黄…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未选择的路
    《灯》教学设计
    《序言》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论坛精华帖)
    《米洛斯的维纳斯》导读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观舞记
    句式变换专题复习
    竹影
    土地的誓言
    邓稼先
    紫藤萝瀑布
    黄河颂
    祝福
    去私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数学与文化
    宇宙的未来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秋水
    季氏将伐颛臾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劝学
    过秦论
    鸿门宴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边城
    《黄河,母亲河》课例分析
    荷花淀
    荷花淀

    林黛玉进贾府
    语文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
    《黄河,母亲河》综合实践课
    《黄河,母亲河》教学案例
    《黄河,母亲河》课堂学案
    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课堂实录
    寡人之于国也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