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琐忆


                            宋发旺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提要或综述的方法概括作品的内容要点。
2.体会文章小中见大、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加强对概括作用的深层理解,提高表述和概括水平。
3.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的革命精神,体味其平易近人而又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层次,把握关键,进行正确的概括。
2.体会课文中起概括作用的语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对七次谈话的内在联系的正确理解。
2.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全部人格“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评价。
教具准备
出示鲁迅先生的照片、录音机、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首先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为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对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提供帮助,然后重点概括作者和鲁迅四次谈话的内容要点,并体会几处议论的作用,深刻理解文章对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尚精神的表现。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周扬说过,二十世纪中国出现了两位伟人,一位是毛泽东,一位是鲁迅。对于这两位世纪伟人,无论是他们的朋友,还是他们的敌人,都不得不对他们折服、钦佩。毛泽东以他的英明,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鲁迅则以他毕生的精力,在文化战线上致力于国民性的改造,为革命者高声呐喊,推波助澜,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出示鲁迅先生的照片)同学们请仔细端详,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的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他犀利目光,似乎要看透现实的一切,直到你内心深处,使你无法躲藏。他那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又何尝不是一把把锋利的匕首,让一切邪恶不寒而栗,正所谓“横眉冷对千夫指”,然而,能憎才能爱,在他那深邃的目光例,我们又能体会到他对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注。又所谓“俯首甘为孺子牛”。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唐弢的《琐忆》一文,全面认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
二、写作背景
1961年,作者唐弢从上海调到北京不久,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这一年恰逢鲁迅先生的80诞辰,外文出版社办的英文杂志《中国文学》要作者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后来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刊载在这家刊物当年的九月号上。作者谈到鲁迅先生那两句脍炙人口的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它集中体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那就是:对敌人无比仇恨,决不妥协;对同志无限热爱,鞠躬尽瘁。作者认为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前一句阐发的比较充分,但是关于鲁迅先生对同志、对青年的爱就强调得很不够。作者认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不同方面得两种表现;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对敌人恨,对同志必然是爱,因此想到自己的纪念文章里两方面都讲一讲。同时,作者在30年代还是年轻人,曾经和鲁迅先生有过一些接触,亲身感受过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心和爱护,想从后一方面多说一些,这些都已表现在《琐忆》这篇散文中了。
三、整体理解课文,概括文章的要点
1.速读课文,在理清层次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整体内涵
明确:课文开头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两句诗正是鲁迅先生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者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这是全文的纲。作者依纲选取了自己和鲁迅先生接触中的相应事实,即文中的鲁迅先生的七次谈话,形象地写出了鲁迅先生的全部人格,生动展现了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前四次谈话表现鲁迅对青年的爱护,从不同侧面表现了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尚精神。后三次谈话,扣住“横眉冷对千夫指”,着力表现鲁迅作为一个成熟思想家的远见卓识和坚韧的战斗风格。这三次谈话也都反映了鲁迅与青年在一起时的平易近人,使鲁迅的形象显得更加可亲可敬。
2.放录音:开头至“鲁迅先生沉默了,眼睛望着远处”。思考:在这几个段前,作者写了四次谈话,依据练习二的示例,概括其余三次谈话的内容。
明确:其余三次谈话的内容提要分别是:
国家腐败,不容夸耀;
勉励青年,要有自信;
克服局限,甘为孺子。
3.讨论:课文开头说:“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其中“写照”与“体现”两个词的含义有何不同?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写照”就是画像,鲁迅先生给自己了个像,是对形象而言;“体现”就是某一事物具体地表现出某一种精神,是就精神而言的。
这句话位于文章开头,主要表达作者对鲁迅的总体认识,既写出了鲁迅的伟大形象,又写出了他的伟大精神,写他对敌对友,爱憎分明。它是结构文章的总纲,起着总领下文的作用。
4.体味文中对鲁迅先生肖像的描写,写出了鲁迅先生什么样的性格和精神?它和“平易近人”的印象有何联系?
明确:表现出一种坚定、沉着、勇敢、顽强的战斗性格何不屈的斗争精神。
这段白描式的肖像描写,运用移就何象征手法,借头发的形象表现鲁迅倔强的性格、不屈的斗争精神。“能憎,才能爱”,说明鲁迅先生平易近人是由于他站在培养同反动派进行斗争的青年力量的高度来接近、关怀青年的,揭示了鲁迅先生“俯首”精神的阶级内涵和时代特点,是鲁迅先生思想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四、作业
1.完成思考和练习二。
2.指出对下面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                                     
“我懂得青年也会变猴子,变虫豸,这是后来的事情。现在不再给人去补靴子了,不过我还是要多做些事情。只要我努力,他们变猴子和虫豸的机会总可以少一些,而且是应该少一些。”
A.“猴子”和“虫豸”均比喻变坏了的青年
B.“不过我还要多做些事情”,这“事情”是指为社会进步帮助青年的努力
C.横线的句子是复句,第一层关系为递进
D.这段文字体现了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答案:C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通过寻找关键语句,深入理解议论性语句的内涵,继续训练内容要点的概括,然后对文章写作特点加以分析,以期学生在语文表述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教学步骤]一、抽查作业
通过作者和鲁迅先生的几次谈话,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平易近人的一面。他对同志、对青年的爱印证了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美好品格。同时,我们还给同学们留了作业,先抽查作业完成情况。(略)
二、速读课文“如果把这段话……至结尾”
1.结合思考练习二,请同学们概括出作者与鲁迅先生三次谈话的内容要点。
明确:内容提要分别是:无耻宣传,丧尽“国格”;禁止同泳,自欺欺人;屈服强权,满嘴昏话。
2.集体朗读“如果把这段话 ……表现了同样的风格”,请同学们标出本段话句子序号,共八句,然后理清其内在层次关系?并对各层次内容进行概括,然后综述 “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实质.
明确:层次关系:①        ②~③        ④~⑧
各层内容:①句是总起句,承上启下,完成前后两部分过度的任务,即既在小结前面谈内容”俯首甘为孺子牛”,又引起下文”横眉冷对千夫指”.
②~③句为一层,从思想立场上分析 “横眉冷对”.④~⑧句为一层,从战斗风格的特点上来分析.
“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实质:这是一种勇往直前决不妥协的对敌斗争精神,它体现了鲁迅的战斗风格。识透敌人本质,对敌斗争居高临下,深刻有力的讽刺和睿智的幽默,都是这种风格的重要特点.
3.我们说“如果把这段话看做是他对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解释,那么, ‘横眉冷对千夫指’呢?”这句话是承上启下,可是下文鲁迅的三次谈话:第一次谈话是用一个要饭的想攀附乡下阔佬的故事来讽刺国民党政府在 “日本占领东北以后”,依赖美国,宣传美国将出面主持 “公道”,结果被人家抛弃了的一相情愿和奴颜媚骨.第二次谈话以禁止男女同泳来揭露国民党地方官僚的假道学的丑恶嘴脸,使我们 “笑不可仰”。第三次关于“官批本”的谈话是对国民党政府惧外媚外的批判。这三次谈话都没有“横眉冷对”,对此应怎么理解?
明确:恩格斯曾经说过,幽默是“对自己事业满怀信心和了解自己的优越性的最好证明”。《琐忆》作者列举了一些生动的事例,具体表现鲁迅是怎样用讽刺的火去烧敌人,用幽默的鞭子去鞭笞敌人,现实自己对敌人的优越感和对前途的信心。鲁迅在世时,很多人说鲁迅喜欢“冷嘲热讽”。的确,“横眉冷对”就包含了对敌人最大的轻蔑和冷嘲,讽刺幽默也就是最尖锐典型的冷嘲方式。
4.精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如下问题?
(1)指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明确:本段文字共八句,是作者回忆鲁迅先生的七次谈话后的感触,是全文第六处议论。呼应全篇,表现鲁迅先生的光辉形象、伟大思想给予“我”的深刻教育、巨大感召和鼓舞,使“我”懂得什么使生活、正义和真理,又教“我”懂得如何热爱生活正义和真理。强调了在困难的时候,就想起了先生深刻的思想、平易近人的态度,进而产生无尽的前进向上的力量,因此,可以找到本节文字的中心句:“在苦难的梦魇一样的日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高考教案说课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琐忆,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胡同文化
    作文训练:描写的艺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门槛》教学设计
    在声音的世界里
    《夏天也是好天气》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
    以读为本  体验真情——《妈妈的爱》…
    作文标题训练
    杜鹃枝上杜鹃啼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记念刘和珍君
    简笔与繁笔
    过万重山漫想
    句式转换
    外国散文两篇
    《春》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
    次北固山下
    语言的演变
    我与地坛(节选)教案设计
    《白色鸟》教案
    读《伊索寓言》
    《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内蒙访古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勇气》教学设计
    《卧看牵牛织女星》教学设计
    《勇气》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黄…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未选择的路
    《灯》教学设计
    《序言》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论坛精华帖)
    《米洛斯的维纳斯》导读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观舞记
    句式变换专题复习
    竹影
    土地的誓言
    邓稼先
    紫藤萝瀑布
    黄河颂
    祝福
    去私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数学与文化
    宇宙的未来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秋水
    季氏将伐颛臾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劝学
    过秦论
    鸿门宴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边城
    《黄河,母亲河》课例分析
    荷花淀
    荷花淀

    林黛玉进贾府
    语文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
    《黄河,母亲河》综合实践课
    《黄河,母亲河》教学案例
    《黄河,母亲河》课堂学案
    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课堂实录
    寡人之于国也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