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访古
|
宋发旺 教学目标 1.总体把握文章内容,用简要的语言进行概括,通过把握关键词句概括文章的层次结构。 2.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掌握比喻、通感、反问、衬托修辞格和复习层次划分要领。 3.了解翦伯赞及“访古散文”的特点,培养学生鉴赏访古散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体会中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加强民族团结、珍视民族传统友谊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文章内涵,概括语段的内容要点。 2.正确理解“胡服骑射”和“昭君出塞”的有关历史意义。 3.从对叙、议的分析中初步形成自己正确的历史观。 教具准备 《内蒙访古》示意图、投影仪、录音机、胶片、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作为分析课文必要的材料,然后研习课文第一部分,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对本部分的内容要点进行概括,并体味文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语(放映有关内蒙古草原的幻灯片) 内蒙古是一块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那浩渺无垠的大草原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气魄何等浑厚,这里的大青山在古代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经常是一个风浪最大的地方”,从历史的隧道里走来的是一个又一个强悍的民族:鲜卑人、突厥人、 回纥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这些相继走上历史舞台的民族,像鹰一样掠过,只留下一些古城遗址,零落于荒烟蔓草之间,诉说他们过去的荣辱。毕竟,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让我们随着翦伯赞的笔触,去寻觅那废墟中的辉煌,去倾听那辉煌中的苍凉的故事,去感悟那古老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二、作者简介 翦伯赞(1898~1968),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湖南桃源县人,维吾尔族。1920年毕业于武昌商业专门学校。参加过北伐。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完成了《中国史纲》第一、二卷和《中国史论集》等上百万字的著作。 解放后,他被任命为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燕京大学教授、北大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还担任过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职。1968年12月18日他因遭诬陷被迫害致死。1978年9月平反。 三、题解 《内蒙访古》最早发表于1961年12月13日的《人民日报》,后收于文物出版社出的《内蒙访古》集子中,1961年夏,作者和范文澜、吕振羽等应乌兰夫(当时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的邀请,访问了对史学家富有诱惑力的内蒙,历时2个月,行程15000余里。归来后,作者欣然挥笔写下了这篇别具风格的访古记。开头,以小序形式交代了撰文起因。正文以游踪为线索写访古见闻,共分六章。课文选了二、三两章,其余内容在《读本》节选。同学们应先整体阅读,从而取得一个完整印象。 四、阅读研习“一段最古的长城”(出示《内蒙访古》示意图) 1.讨论这段文字的思路; 明确:由乘火车起程进入“古之塞外”说起,依次介绍了如今的塞外景色,大青山南北两边自然环境的不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历史上的纷争,很自然地引出了赵长城,最终对修筑赵长城的领导者赵武灵王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高度评价。 2.作者通过这一短文,究竟要表现他的什么思想呢? 明确:在原文中寻找关键语句来概括:“敢于这样做的人(赵武灵王),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 3.抽学生读①~②段,概括这两小段所写内容。 明确:写所见:广阔而肥沃的塞外田野。 4.抽学生读③~⑤段,并概括其内容。 明确:写所见:大青山两麓的自然环境。 5.集体朗读⑥~⑦段,概括作者的感受。 明确:写看法:历史上民族纷争的原因。 6.男生齐读⑧~⑨段,概括作者所见。 明确:写所见:处在争夺焦点上的赵长城遗址。 7.女生齐读⑨~⑫段,概括作者的看法。 明确:写看法:赵武灵王无愧于英雄的称号。 8.认真阅读文章第⑦段回答如下问题: (1)给这段文字加一个恰当的标题。 明确:兵家必争之地。 (2)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思想。 明确:阴山以南沃野的战略意义。 (3)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大意。 明确:可分两层。第一层:对匈奴的战略意义;第二层:对汉族的战略意义。 (4)体会这段文字在本文中的作用。 明确: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几节关于大青山描述的总括,又为下文写赵长城作了必要的铺垫。 9.体会修长城和“胡服骑射”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明确:修长城是一种战备手段,目的是抵御外族入侵,是“防胡入侵”,维护和平环境;而“胡服骑射”则是“学胡自强”,突破了狭隘的民族偏见,虚心学习和借鉴别人的成功之处,这恰恰是从两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赵武灵王能正确处理民族间的关系。其中作者对其褒扬之情溢于言表。 10.用所谓“通过……说明……”的语言形式,更加简炼地概括本部分的要点。 明确:作者通过一段最古长城的游览,说明了自己对赵武灵王的肯定和称赞的观点。 五、布置作业 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重点概括了各段的内容要点,概括中注意利用原文中的关键词,也可根据文章内容紧缩关键词,然后相连组合概括。另外,通过分析文章表达方式,也有利于对文章内容要点进行概括,试以本节中的一段议论为例,分析记叙是怎样为议论服务的?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继续深入分析“在大青山下”部分,作为概括作者写作意图的基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最后指明概括的方法及目的。 [教学步骤]一、抽查作业 前面访问大青山上一段最古的[1] [2] [3]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高考教案说课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内蒙访古,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过万重山漫想 |
下一篇文章: 琐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