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
激愤难平,无力回天。
参见“相关资料”“关于作者”
提示3 联系关汉卿的精神气质,进一步展开联想。
链接田汉话剧《关汉卿》中“蝶双飞”一曲的诵读。
蝶双飞 播放/暂停/返回
将碧血,写忠烈,作厉鬼,除逆贼,
这血儿啊,化作黄河扬子浪千叠,长与英雄共魂魄!
强似写 佳人绣户描花叶,学士锦袍趋殿阙,浪子朱窗弄风月,
——虽留得绮词丽语满江湖,怎及得傲干奇枝斗霜雪?
念我汉卿啊,读诗书,破万册,写杂剧,过半百,
这些年风云改变山河色,珠帘卷处人愁绝,
都只为一曲《窦娥冤》, 俺与她双沥苌弘血;
差胜那孤月自圆缺,孤灯自明灭;
坐时节 共对半窗云,行时节 相应一身铁;
哪有那泪似寒波咽!
提什么黄泉无店宿忠魂,争说道青山有幸埋芳洁。
俺与你 发不同青心同热;生不同床死同穴;
待来年遍地杜鹃花,看风前汉卿四姐双飞蝶。
相永好,不言别!
4.视频放映说明
视频右侧挂字幕
这个课件中,对《窦娥冤》一课的教学做了以下处理:①把“三桩誓愿”作为教学重点,围绕这一重点设计了四部分内容;②对课文做了处理:一是删减了课文中部分内容(杂剧中不便诵读的一些东西,如曲牌、动作说明、某些对白),二是把窦娥的重要道白和唱词连缀到一起;③增加了诵读的音频素材;④增加了京剧的视频素材,并配以字幕;⑤根据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设置了一个粗略的教学思路,并安排了一些可以临时选用的链接,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准备了一个“平台”;⑥为鼓励学生进一步的研究性学习做了点设计,准备了一些便于调用的文本素材。
在相同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凭借这样一些处理,学生所获取的信息量,学生对“三桩誓愿”所获得的感悟与认知,估计都会大大优于不使用信息技术的常规课堂教学。
这些凭借显然不足以形成桎梏。即使是所设置的教学思路,也仅仅是一种参考。先后的顺序安排,选用哪些素材,入选的素材怎样使用,对学生怎样相机启发引导,这一切都还有待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创造。这就像一名优秀教师,即使写下一份详尽的教案,课堂上也不会照本宣科,甚至不排斥临时另起炉灶一样。
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没有利用信息技术所进行的类似上述的处理,没有可以随机调用的文本、音频、视频等资源,同一个教师同样进行“三桩誓愿”的教学,效果是要打折扣的。
下面先介绍一部分课件,再谈课件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方法。
(利用屏幕)介绍课件:《烛之武退秦师》,《内蒙访古》,《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沁园春》;《五人墓碑记》,《促织》,《林黛玉进贾府》,《“以”字的用法》。
这些课件并非体现“整合”的什么范本——真正的范本只有在充分实验的基础上才能创造出来。如果现在就有范本,也就用不着实验了。但这些课件,大致反映了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一种探索。
《烛之武退秦师》、《内蒙访古》、《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反映从“集成”的思路、音频的利用、动画和图片的效果等方面对“整合”的初步探索。
《沁园春》主要反映从内容呈现与课堂教学方式方面对“整合”的探索。
《五人墓碑记》、《促织》、《林黛玉进贾府》、《“以”字的用法》,反映了在前两方面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索。
结合这些探索,谈谈怎样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的课件。
2.“课件”设计的基本要求
课件的制作,不单是技术人员的任务,首先必须发动语文教师参与设计。课件设计,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以及技术处理要求等项内容。由于语文教师大多不熟悉软件技术,所以在技术处理方面不妨先“一厢情愿”地提要求,再由技术人员参酌、调整、补充。经过几次共同努力,大家都会获得提高。所以即使是对信息技术了解不多的语文老师,也完全能参与课件设计。
近些年出现了相当一批语文学科的软件,筚路蓝缕,反映了设计者和制作者们十分可贵的探索,从中可以找到许多有益借鉴。最值得借鉴的,是关于“整合”的意识。近些年的课件中也有许多问题,我觉得其中最大的问题,也还是在“整合”上。主要表现为“三个不足”。
一是信息技术的优势运用不足:或仅是“板书”搬家,把写在小黑板上的内容挪到幻灯片上;或仅是书本搬家,把学生读纸制品的书、作纸制品的练习篇子,变成从计算机屏幕上读书、作篇子。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的直观、形象、立体等综合效应还远没有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信息技术在交互性、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开发得很不够。
二是对课堂教学需要考虑不足:目前与语文学科有关的软件,开发的不算太少,检索功能也相当完备,要想从一套大书里把用了某个字的例句通通调出来,也并非难事。但这种具有资料室搬家性质的软件,在“整合”思想上较多考虑的是怎样方便教师占有文字材料,较少或并没有考虑怎样进入课堂,因此还很难对课程整合发挥显著作用。
三是对语文教改的追求不足。教改的根本意义是凭借一切可能兴利除弊,实现教学优化。那么,教学中应当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凭借信息技术能把哪些问题解决得好些?例如:怎样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和良好习惯?怎样进一步体现因材施教?怎样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怎样开展“探究式”教学?一般说来,信息技术在这些方面大有用武之地,但若在课件设计时并没有让信息技术在这方面发挥作用,而只一味追求花里胡哨,那就本末倒置了。
当然还有别的不足。但“三不足”是“整合”工夫不够的主要表现。
课件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资源素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确定,并就结构安排和呈现方式提出最佳方案。从目的到内容,从结构到呈现,哪一步都离不开“整合”。比如,有的课件设计,用大量图片与文本素材把高中某篇课文中所用的几种修辞格做详细比较,目的是什么呢?如果对学生在课文的理解、语言的应用、关键词的掌握、思维能力的提高等方面都起不了什么作用,只是得出一堆关于几种修辞格定义的知识,那么这在目的确定上就有问题,在语文教学观念上还陷在纯知识教学的窠臼里,无所“改”,这样的课件,信息技术用的再多,也很难说体现了多少“整合”精神。
课件设计在“整合”上下工夫,不仅要有明确、恰当的教学目的,要运用充分必要的资源,而且要把信息技术的综合效应以及交互性、智能化、网络化等强大功能,与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探索,努力结合起来,融合起来。
3.语文课堂教学课件设计的基本整合手段
一个课件,可以看成是一个“模块”,是在技术上经过几个方面的处理而制做的一个“立体化”成品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谈对古诗中“烟”的理解 |
下一篇文章: 高中语文第四册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