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触摸高考,把握高考最新脉搏 ——2004年高考最新动态及解决办法


 山东省垦利一中  丛明娟     陈常锋  

    现代人身上文化缺失的现象非常严重。言谈中多的是时髦的名词和英语单词,然而却很少有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等民族精华语言。这种现象应当引起全社会,尤其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语文教学肩负着传播人类优秀文化的重任。而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则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的确,现代文化再发达它也离不开民族文化这个根,只有在丰厚的民族文化的积淀、凝聚下,现代文化才能枝繁叶茂。而熟语中民族文化含量颇高,因此,在极富导向性的高考中,增加对这一内容的考查,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举措。
    熟语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它简练、生动、形象,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蕴涵着令人回味的道理。但现在的学生却对熟语不“熟”,表现在课堂交流时,词汇贫乏,作文语言缺失个性,词语重复率高,每个人说着差不多的话。从这点上来看,增加对熟语的考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2004年高考“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中第二项“表达应用”做出了如下改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而以前历年考试说明均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考查的内容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单位。
    熟语是在人民大众中广为流传的固定词组。人民群众往往喜欢用形象化的诙谐的语言来表达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因此熟语的这种土生土长性自然也就反映了地方文化的特色。因而熟语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而且,熟语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精彩的形式,概括了人们的认识成果,充实了词汇的宝库。概括地说,熟语源远流长,应用普遍,极富于表现力。
    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
    也就是说,2004年高考的考查范围要比以往大得多,而且主要体现在对惯用语和歇后语的考查上。
                              (一)
“惯用语”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当然也有其他格式的。例如:
动宾式:耍花招      敲边鼓      吹牛皮      钻空子      磨洋工
挤牙膏      穿小鞋      挖墙脚      炒鱿鱼      扯后腿
唱对台戏    吃大锅饭
偏正式:下马威      马后炮      半瓶醋      铁饭碗      墙头
简明生动、通俗有趣是惯用语的主要特征。
惯用语与以往着重考查的成语相比,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惯用语口语色彩浓,成语书面色彩浓;惯用语含义单纯,成语含义丰富。而且,动宾结构的惯用语,中间可以依据表达的需要插入定语或补语。例如:
碰钉子——碰了个大钉子           敲边鼓——敲了一阵边鼓
打交道——打了几次交道           开倒车——开历史的倒车
有的惯用语更像一个词,不可以改变其成分。如“三七二十一”“巴不得”等等。
                               (二)
谚语也叫俗语,是人民群众口头上流传的固定语句。例如:
雁怕离群,人怕单干。
人心齐,泰山移。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煮饭要放米,讲话讲道理。
喜时多失言,怒时多失理。
宁伸扶人手,勿开谄人口。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童。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
钟不敲不响,灯不点不亮,理不辩不明。
谚语大多来自人们的生产生活,一般富于教育意义。
(三)
“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是其真正用意所在。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部分常常不说出来,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歇后语。
歇后语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喻意,一是谐音。
喻意歇后语,它的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有的解释部分的意义是在字面义。例如:
大海里捞针——无处寻
洗脸盆里扎猛子——不知深浅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老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有的解释部分是转义。例如:
大路上的电线杆——靠边站(失去权力)
木头眼镜——看不透(不能彻底了解)
快刀切豆腐——两面光(两边讨好)
石碑上钉钉子——硬碰硬(以强硬态度对付强硬态度)
谐音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例如:
  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
  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
  膝盖上钉掌——离蹄(题)太远
  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针(真)好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巧设悬念、通俗有趣、耐人寻味是歇后语的主要特征。
说话写文章能恰当的运用惯用语和歇后语,可使语言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在使用熟语,尤其是惯用语和歇后语时,要选取内容健康的,摒弃内容庸俗甚至落后的。对于内容健康的歇后语,也要根据作品所要表达的意思和语言环境恰当使用。注意不能在庄严的场合里使用,更不能滥用。
(备注:因为自恢复高考以来,成语的考查一直没有间断过,因此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附:
                                熟语训练题
[写在前面]
2004年高考新增加了对熟语的考查,鉴于这是一种新题型,因此题目难度不可能太大,也不可能出现地方色彩太重的题目,考查的内容将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常见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当然,鉴于高考题的导向性,熟语的内容必须极富表现力,并且健康向上。
笔者大胆猜测了几种考查方式,如下:
1、下列词句写法正确的一组是(  )
A、蓄意     不伦不类      眼疾手快      谷子地里长高粱——出人投地
B、贬值     不卑不亢      妖言惑众      不经风雨不成材,不经高温不成钢
C、讴歌     和盘托出     &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触摸高考,把握高考最新脉搏 ——2004年高考最新动态及解决办法,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白色鸟
    记叙文复习教案
    泰坦尼克号
    理想
    《项链》研究性学习的课堂实录
    人是什么
    花未眠
    食物从何处来
    兰亭集序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动手动脑 自主探究——《田忌赛马》教…
    古诗词阅读
    秋水
    与朱元思书
    劝学
    荷花淀
    六国论
    《母亲》两篇——中等职业教育语文基…
    人物素描 做文评改
    《我与地坛》第一节
    13特殊的葬礼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荷花
    童趣
    珍珠鸟(第二课时)
    《雨霖铃》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我的空中楼阁》如何降落?——我的…
    笨马教《米洛斯的维纳斯》
    19普罗米修斯盗火(第一课时)
    《这个世界的音乐》说课稿
    《南州六月荔枝丹》
    《诗经》三首
    改造我们的学习
    河中石兽
    登高
    网络背景下的写作训练设计一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
    三块钱国币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我的呼吁》教案(B)及训练
    我  的  呼  吁
    《我的呼吁》 练习
    南州六月荔枝丹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观…
    我若为王
    逍遥游
    长亭送别
    《词五首》课堂实录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教案设计
    《词五首》教案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问题设计
    陈奂生上城
    我与地坛
    《宽容》序言
    杜十娘怒百宝箱
    《宽容》序言
    《长征》节选教案
    《长征组歌》两首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致橡树
    我的呼吁
    我的呼吁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呐喊》自序”教学设计
    《说“木叶”》课堂实录
    我有一个梦想
    冬天之美
    我与地坛
    我的空中楼阁
    荷塘月色
    外国诗三首之《致大海》《篱笆那边》…
    《中国现代诗三首》之《再别康桥》
    《中国当代诗三首》之《错误》《致橡…
    勇气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名人传》序
    高一上学期第五单元学习指导
    烛之武退秦师
    高一上学期第四单元序言学习指导
    邹忌讽齐王纳谏
    南州六月荔枝丹
    《海燕》课时教学设计
    触龙说赵太后
    《说“木叶”》课堂实录
    夏之绝句
    看望巴金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音乐巨人贝多芬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教案
    勾践灭吴
    作文训练:短评
    在声音的世界里
    雷雨
    茶馆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失街亭
    高中语文第四册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识
    智取生辰纲
    这个世界的音乐
    哀江南
    闺塾
    长亭送别
    窦娥冤
    人生的境界
    安塞腰鼓
    林黛玉进贾府
    三块钱国币
    一语多义的歇后语
    寡人之于国也
    虎丘记
    促织
    柳毅传
    大道之行也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伟大的悲剧》教学实录及点评
    《庄周买水》教学思路
    罗密欧与朱丽叶
    道士塔
    离愁别绪的绝唱——《长亭送别》的教…
    古诗二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滥竽充数
    谈对古诗中“烟”的理解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