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

 【说明】《南州六月荔枝丹》(广东省技工学校教材《语文》·广东省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06.6))是一篇关于荔枝生态和生产知识的文艺性说明文,在说明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篇文章对技工学生学好说明文具有示范意义。广东的学生虽然见过荔枝、吃过荔枝,对荔枝有直观的印象,但本篇课文较长,引用古籍较多,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故备课的指导思想是预习找问题→讨论辨问题→归纳正问题→练习巩固结论,即运用目标教学法进行教学;辅以新鲜荔枝、干荔枝、荔枝挂图、荔枝影像等教具进行直观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直观的互动的讨论的情况下,掌握植物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一、教学目标(挂图)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掌握说明线索和说明特征、课文结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三)理解植物说明文的写作要点和写作特点。

  (四)通过朗读和复述,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重点、(挂图并解释)

  (一)先由表及里主要的详细介绍生态知识,后由实到虚次要的说明生产知识的结构特点。

  (二)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三、难点

  (一)引用说明方法的运用及其目的。

  (二)理解说明文语言多样性和准确性的特点。

  四、教学时数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并查找资料,解决有关字词读音,培养阅读习惯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预习体会(挂图并解释):

  (1)本文的段落结构如何?(理解)

  (2)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理解)

  (3)本文抓住了说明对象什么特征?(识记)

  (4)本文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理解)

  (5)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掌握)

  (6)课文哪些部分是详细写的?哪些部分是简略写的?为什么?(理解)

  (7)本文的说明中心是什么?(理解)

  (8)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掌握)

  

  第一课时

  (一)导入(解释)

  1、“同学们:‘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台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这些诗句是描写什么的?”

  2、展示鲜荔枝和干荔枝实物和有关图片并问这是什么?大家吃过荔枝吗?

  3、我们广东的学生虽然有些家中种有荔枝,个个都吃过荔枝,但是我们对荔枝知识的了解有多少呢?要想知道荔枝的生态和生产知识,请看贾祖璋给我们写的《南州六月荔枝丹》。

  (二)概述本文内容

  1、请一个学生概述。

  2、教师补充归纳:这是一篇以荔枝为说明对象,详细的介绍荔枝果实生态知识,辅以说明荔枝生产知识的科学小品文。表达作者企盼因地制宜,扩大荔枝生产,为人民造福情感的文艺性说明文。

  (三)作者简介(挂图并解释)

  作者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1901年出生,浙江海宁人。从小热爱自然,热爱生物。从1921年开始,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其主要著作有《中国植物图鉴》、《鸟类概论》等。最擅长写生物小品文,是我国老一辈科普作家中成绩卓著的一位,曾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其作品特色是把科学知识、历史知识、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很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南州六月荔枝丹》充分的体现了上述特点。

  (四)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挂图并解释)

  醴( lǐ )酪( lào ) 贮( zhù )藏 紫绡( xiāo ) 萌蘖( niè ) 蒂(dì) 徵 (zǐ,zēng) 红缯( zēng ) 祠( cí )堂 莹( yíng )白 瓤( ráng )肉 渣滓(zī) 龟( jūn )裂 日啖( dàn ) 绚( xuàn ) 丽 绛( jiàng )囊 橘(jú) 渣滓(zǐ)

  (五)解释下列词语(挂图并解释)

  1、兼程——加倍赶路的意思。

  2、迁怒——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意,而拿别人出气。

  3、龟裂——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也指表皮裂纹。

  4、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5、不了了之——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完事。

  (六)朗读课文

  1、请一学生朗读第1--10自然段。

  2、大家快速阅读第11—14自然。

  3、思考上述8个问题。

  (七)分析课文,解决问题。

  1、本文的段落结构如何?依据是什么?

  (1)提问学生。

  (2)大家讨论补充。

  (3)引导归纳:全文分两部分。(板书)

  第一段(1—10自然段),又分三层:第1层(1自然段),第2层(2—5自然段),第3层(6—10自然段)。

  第二段(11—14自然段),又分四层:第1层(11自然段),第2层(12自然段),第3层(13自然段),第4层(14自然段)。

  其依据是荔枝的生态知识和生产知识这条说明线索。

  2、第一段(1--10)的段意是什么?(板书)

  (1)提问学生。

  (2)大家讨论补充。

  (3)引导归纳:说明荔枝的生态知识,即荔枝的形态和果实。

  第1层(1)说明什么?为什么介绍小时候学习《荔枝图序》的事?

  (1)学生复述内容。

  (2)大家看实物讨论补充。

  (3)引导归纳:以学习为引子,引出“荔枝”话题。其作用有二:1、既亲切活泼,又符合阅读心理;2、为后文对荔枝提出不同看法提供依据。

  第2层(2--5)的内容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板书)

  (1)提问同学。

  (2)大家看实物讨论补充。

  (3)引导归纳:说明荔枝的外部形态,即外壳、颜色、果形、大小。分别运用了下定义、打比方、加描写、加引用、举例子、列数字、加插图等说明方法。

  第2自然段:介绍果壳,对“壳如红缯”的怀疑并纠正。说明方法:下定义,使说明更准确。

  第3自然段:介绍荔枝的颜色。说明方法有打比方,其作用是使说明的形象更鲜明、更逼真;举例子,增强文章的厚重感和说服力以及增强阅读的趣味;作描写,更加突出荔枝的特征、增强文学性;加引用,既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又增强了文章的科学性和文学色彩;

  第4自然段:介绍荔枝的果形。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作诠释,解释说明对象的某些特征,使人们更易理解。

  第5自然段:介绍荔枝的大小。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增加可信度,使说明内容真实可信,事实确凿,更具说服力;加插图,加强直观性,使内容更容易理解。

  第3层(6--10)的内容是什么?按什么样的顺序介绍的?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板书)

  (1)提问同学。

  (2)大家看实物讨论补充。

  (3)引导归纳: 说明荔枝果实的内部结构,即果膜、果肉、果味、果核、果花。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作诠释、加引用、列数字、举例子等。

  第6自然段:说明果膜。纠正第1自然段的“膜如紫绡”,说明方法有加引用,作诠释。

  第7自然段:说明果肉。肯定第1自然段的“莹白如冰雪”,说明方法有作诠释。

  第8自然段:说明荔枝不耐贮藏的特点。说明方法有加引用、列数字、举例子。

  第9自然段:说明荔枝果核。说明方法有作诠释。

  第10自然段:说明荔枝果花。说明方法有加引用、列数字。

  

  (八)小结(讲解)

  1、文学常识:作家作品及其作品特色。

  2、段落划分及其依据。

  3、第一自然段介绍小时候学习《荔枝图序》事的作用。

  4、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九)作业设计

  1、当堂提问并纠正,反馈听课情况:

  (1)划分段落的依据是什么?

  (2)第一自然段介绍小时候学习《荔枝图序》事的作用是什么?

  2、找两个同学当堂填空练习,反馈掌握情况:(挂图)

  (1)《南州六月荔枝丹》的作者是( ),是我国著名的( )作家,其主要著作有( ),其作品特色是把( )融为一体,有很高的( )和艺术性。

  (2)《南州六月荔枝丹》中的“南州”泛指( ),交代了荔枝的( );“六月”说明了荔枝的( ),“丹”描绘了成熟荔枝的( )。

  3、课后练习,有关字、词,要会读、会写,并能解释。见本课教学过程(四)(五)项。

  (十)板书设计

  1、采用挂图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

  2、板书分为两个板面。

  3、板书时运用不同颜色刺激视觉神经。

  

  第二课时

  一、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挂图)

  抽查三个同学在黑板上默写上次课的字注音、音注字和词语解释。反馈同学们课后作业掌握情况。

  (二)导入

  上次课我们从整体上认知了《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以荔枝为说明对象,介绍荔枝的生态和生产知识的说明文。我们以生态知识和生产知识为依据,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重点学习了荔枝的生态知识。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本文有关荔枝的生产知识、写作结构和有关说明方法。

  (三)分析课文,解决问题。(接上次课第一部分第3层内容)

  1、介绍荔枝生态知识时按什么样的顺序介绍的?

  (1)提问同学。

  (2)大家讨论补充。

  (3)引导归纳:作者在说明荔枝的内部结构时,其顺序是由外到内;在说明生态知识时,先从表面的外部形态,后再到内部结构的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说明,层次井然。

  2、第二部分(11--14)说明的内容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板书)

  (1)提问同学。

  (2)大家讨论补充。

  (3)引导归纳:说明荔枝的生产知识。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加引用等。

  第1层(11)说明我国荔枝产地分布:原产地和栽培史。

  第2层(12)介绍有关记载荔枝的古书和荔枝的习性。

  第3层(13)进一步印证荔枝的原产地在我国。

  第3层(14)说明荔枝的生产情况,企盼扩大生产,造福人民。

  3、本文抓住了说明对象什么特征?(板书)

  (1)提问同学。

  (2)大家讨论补充。

  (3)引导归纳:抓住了荔枝的生态知识和生产知识的特征。

  5、课文哪部分是详细写的?哪部分是简略写的?为什么?(板书)

  (1)提问同学。

  (2)大家讨论补充。

  (3)引导归纳:本文就生态知识和生产知识的关系来说,先详细地说明了生态知识,把生态知识作为重点介绍,后简单地从实到虚的说明了生产知识,把生产知识作为次要的内容来介绍。这样在剪裁上有详有略,突出生态知识。

  6、本文的说明中心是什么?

  (1)提问同学。

  (2)大家讨论补充。

  (3)引导归纳:本文准确翔实地说明了荔枝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的生态知识,一般性地介绍了荔枝的习性、果谱和栽培史等生产知识,表达了扩大荔枝生产以满足人民需要的愿望。

  7、本文的写作上有哪些特点?

  (1)提问两个同学。

  (2)大家讨论补充。

  (3)引导归纳:

  A、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作诠释、打比方、加引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描写、加插图等,增强了说明性。

  B、使用一用多得的说明方法:本文最多的是引用方法,引用古文、诗词、谚语、史料、故事等二十多处,不但充实了文章的内容,而且增强了文章的科学性和文学色彩。

  C、语言准确、简洁。第12自然段中“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13种”,“现在知道的”就准确无误地说明“13种”仅是目前发现的文献,不排除将来还会有新的发现。

  (四)小结(讲解)

  1、本文的说明特征、顺序。

  2、本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本文的写作特点。

  4、本文的说明线索和结构。(如图-1)

  (五)作业设计(挂图),运用基础知识,提高说明事物的能力。

  1、课堂作业

  (1)《过华清宫绝句》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作者( )。

  A李白 B杜甫 C杜牧 D韩愈

  (2)“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宋朝的( )。

  (3)“现代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这句话有四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使荔枝北移,现在不可能,将来是可能的。 B使荔枝北移,将来肯定会成为现实。C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会成为现实。 D使荔枝北移,现在不可能,将来也是不可能的。

  2、课后作业

  (1)本文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引用,请仔细阅读课文,找出引用的例子,并加以说明其目的。

  (2)本文运用了很多说明方法,在文中找出几个例子并解释其好处。

  (3)根据习题册第五题的图示,用文字简要叙述本文的说明结构。(见图-1)

  (4)搜集有关荔枝的谚语。

  (5)以“吃水果”为题写一篇简短的说明文。要求:

  A能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B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结构严谨;

  C能够适当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六)板书设计

  1、采用板书和挂图相结合的方式,以板书为主。

  2、板书分为两个板面。

  3、板书时运用不同颜色刺激视觉神经。

 

 

 

我把《南州六月荔枝丹》放在五一节后教,到时南方的荔枝也在浙江上市了,我便可以给学生买来新鲜的荔枝分发给他们,大家一边吃一边学,营造几分轻松闲淡的气氛,带给学生一节课的快乐,给语文课堂制造些许的魅力。一本教材难得有这样的课文,我不能轻易放过。

吃过晚饭,我一个人踱向超市。我想象着把荔枝发给学生后他们喜悦的笑脸,他们会拿着荔枝说,这是龟裂片,这是片峰,这一颗可能有二十克,这一颗可能有三十克,他们会问,我们浙江怎么不能种植荔枝呢?

现在的荔枝大多是青皮的,大街上卖的每斤14元,超市9.9元。我精心挑选了二袋子,好不容易选了一捧泛红的,总共花了100多元。我提着沉甸甸的荔枝,看着眼前的高楼,看着来往的行人和车辆,心进入了明天的课堂。

上午第三节课,有几个老师来听课,我提前三分钟进了教室,让班长把荔枝发下去,每人二颗(一颗四毛五哟)。呵呵,还没有等我说话,有的学生已经在吃了,嘴角上流着水呢,几个女生嘻笑着说:老师,再给我一个。“我只能给你一个了,还有一个班的学生。”

“同学们,吃荔枝前,我们先背一首关于荔枝的古诗好吗?”

有的同学就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在学习《阿房宫赋》时教给他们的。

在学生背完了《过华清宫绝句》后,我说:“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边吃荔枝一边学文章。请看《南州六月荔枝丹》。”

“大家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做好笔记。还是分成小组,要求做到:

一.注意学习字、词。

二.作者介绍到哪里,大家拿着荔枝观察荔枝的那个部位。

三.看一看作者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荔枝的。

四.看一看作者用什么方法来介绍的。”

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他们拿出了《词语手册》,一边看课文一边在文中标注音,划线,写要点。我来来回回地观察着学生的学习进程,不少学生拿着荔枝比比划划的,一个男生问“龟裂片”的“龟”的读音,别的同学插嘴说“读JUN”。一个学生笑着说:“不甜,有点酸。”“贾祖璋骗你了吗?”“他也说过有酸味的。”我听到一个学生说:“他是先介绍外部再介绍里面的。”我看着他们投入地学习,心里就象荔枝一样的甜美。

二十分钟后,学生差不多自学完了。这篇文章本是很浅显易懂的,教师只须同学生一起理清头绪,把握要点,学习目标也便达到了。我就与学生一起说出作者说明的顺序:

①.

②.

③.

④.大小

⑤.

⑥.肉、味

⑦.贮藏

⑧.

⑨.花期

⑩.原产地

⑪.文献

⑫.生长区域

我们找一下作者说明的规律?

A. 外部:壳、色、形、大小。

B. 内部:膜、肉和味、核、

C. 其他:花期、贮藏、生长区域、原产地、文献

我在备课时觉得,按照一般的认识规律,由外到内,把内部介绍完全之后再介绍贮藏等比较恰当。在课堂上我就提出来,第8点“贮藏”怎么夹在内部里?学生也纷纷说,这样写次序乱了。有一位学生说:“上一段写肉,肉质细嫩易变质,所以下一段就接着说明贮藏。”

他的发言出乎我的意料,我问学生:“他这样说有没有道理?”学生议论开来,我也有了思考的时间,觉得他这样分析也不无道理,多数学生也认同了他的观点,我说:“他跟我的想法不一样,他是贾祖璋的知音。”

我们发现后一部分说明次序混乱,和学生一起调整为:花期、贮藏、生长区域、原产地、文献

“下面,我们看看作者如何具体介绍荔枝的。”我拿了一颗个大色红的荔枝,交给一位学生,“你说说作者怎么样介绍皮的,不看书,用自己的话把作者说明的要点讲一遍。”

他讲完后,我说:“哪几个是关键词?”“粗糙、龟裂片、片锋。”

我看见一位学生把荔枝放进水杯里,水映出淡淡的红,我就让这位学生讲荔枝的色。“同学生们,你想象一下,眼前是一片荔枝林,荔枝熟了,那是什么样的景象?”“象晚霞。”还有其他的说法,有学生就引用“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

接下来,又请一位学生拿着核,用自己的话来说明核。

我简要地总结说:“在说明某一对象时,一定要抓住它的特征。”

“我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觉得有一笔是蛇添足。”

学生象是拿了探雷器在课文中找了几分钟,有的问:“是哪一句?”有一位学生问:“是不是最后一句?”“我觉得最后一句是蛇足。”

“写说明文,你把说明对象说清楚了,你的责任便尽到了。什么这党派哪党派,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这些不属于我的责任范围,我可以一概不予理睬。我只尽我应尽的责任。”

“同学们,哪些水果是你们这里特产?”

“黄岩蜜桔、杨梅、枇杷。”

“选自己熟悉的一种写一篇说明文。”

话音未落,下课铃声响了。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白色鸟
    记叙文复习教案
    泰坦尼克号
    理想
    《项链》研究性学习的课堂实录
    人是什么
    花未眠
    食物从何处来
    兰亭集序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动手动脑 自主探究——《田忌赛马》教…
    古诗词阅读
    秋水
    与朱元思书
    劝学
    荷花淀
    六国论
    《母亲》两篇——中等职业教育语文基…
    人物素描 做文评改
    《我与地坛》第一节
    13特殊的葬礼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荷花
    童趣
    珍珠鸟(第二课时)
    《雨霖铃》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我的空中楼阁》如何降落?——我的…
    笨马教《米洛斯的维纳斯》
    19普罗米修斯盗火(第一课时)
    《这个世界的音乐》说课稿
    《南州六月荔枝丹》
    《诗经》三首
    改造我们的学习
    河中石兽
    登高
    网络背景下的写作训练设计一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
    三块钱国币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
    触摸高考,把握高考最新脉搏        …
    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我的呼吁》教案(B)及训练
    我  的  呼  吁
    《我的呼吁》 练习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观…
    我若为王
    逍遥游
    长亭送别
    《词五首》课堂实录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教案设计
    《词五首》教案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问题设计
    陈奂生上城
    我与地坛
    《宽容》序言
    杜十娘怒百宝箱
    《宽容》序言
    《长征》节选教案
    《长征组歌》两首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致橡树
    我的呼吁
    我的呼吁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呐喊》自序”教学设计
    《说“木叶”》课堂实录
    我有一个梦想
    冬天之美
    我与地坛
    我的空中楼阁
    荷塘月色
    外国诗三首之《致大海》《篱笆那边》…
    《中国现代诗三首》之《再别康桥》
    《中国当代诗三首》之《错误》《致橡…
    勇气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名人传》序
    高一上学期第五单元学习指导
    烛之武退秦师
    高一上学期第四单元序言学习指导
    邹忌讽齐王纳谏
    南州六月荔枝丹
    《海燕》课时教学设计
    触龙说赵太后
    《说“木叶”》课堂实录
    夏之绝句
    看望巴金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音乐巨人贝多芬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教案
    勾践灭吴
    作文训练:短评
    在声音的世界里
    雷雨
    茶馆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失街亭
    高中语文第四册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识
    智取生辰纲
    这个世界的音乐
    哀江南
    闺塾
    长亭送别
    窦娥冤
    人生的境界
    安塞腰鼓
    林黛玉进贾府
    三块钱国币
    一语多义的歇后语
    寡人之于国也
    虎丘记
    促织
    柳毅传
    大道之行也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伟大的悲剧》教学实录及点评
    《庄周买水》教学思路
    罗密欧与朱丽叶
    道士塔
    离愁别绪的绝唱——《长亭送别》的教…
    古诗二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滥竽充数
    谈对古诗中“烟”的理解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