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解】:
1、将:请。
2、会须:正应当。
3、岑夫子:岑勋。丹丘生,元丹丘。李集中提到元丹丘的有多处。他也是一个学道
谈玄的人,李白称之为“逸人”,并有“吾将(与)元夫子,异姓为天伦”(《
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及“故交深情,出处无间”(《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并序》)之语,可见李白和他的友好。
4、钟鼓馔玉:泛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钟鼓:富贵人家宴会时用的乐器。馔玉:
梁戴嵩《煌煌京洛行》:“挥金留客坐,馔玉待钟鸣。”馔:吃喝。
5、陈王:三国魏曹植,曾被封为陈王。
6、平乐:平乐观。
【韵译】:
你没看见吗?
黄河之水是由天上而来。
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
你没看见吗?
可悲的是高堂明镜照见了白发,
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
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
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
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
即使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再来。
烹羊宰牛,且图眼前欢乐,
应该痛痛快快一口气喝它三百杯。
岑勋先生呵,丹邱先生呵,
快快进酒吧,杯儿不要停!
让我为你们唱一曲,
请你们侧耳仔细听:
钟鸣鼓响饮食如玉,何足珍贵?
我只愿长醉享乐,不愿醒来受罪!
古来圣贤,生活恐怕都寂寞,
世上唯有酒徒,他们却芳名永驻。
古时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宴饮寻欢,
斗酒十千不嫌贵,任性地享乐一番。
主人呵,为何说我少银钱?
直接沽取醇酒,咱对饮个醉意绵绵,
这一匹名贵的五花马,
这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裘,
叫孩儿们拿去换美酒吧,
我与你喝个大醉,同消万古长愁。
【评析】:
这首诗意在表达人寿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
在长醉中了却一切。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
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
“千金散尽”“且为乐”。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
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主人”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
“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天生
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
想感情。
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
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著名学者汪宏华日前全新讲解唐诗《将进酒》,他认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八年的李白不是在酒中沉沦,而是超越,从“饮者”升华成了“隐者”。他的劝酒是隐语,意在奉劝世人从物质享乐的泥潭中走出来,转向精神追求,最终实现比经济繁荣更高级的文艺复兴。汪宏华还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是指雄才伟略或李白自身的诗才,而是较为低级的体能与感性思维。这种赚钱的本能人人都有,所以接下来是“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对此不屑一顾,他崇尚的是文艺创作之才。原文如下:
提起《将进酒》,人们大都会想到李白怀才不遇,如萧士赟所云:“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果真是这样吗?我认为李白在后世遭受的冷遇和误解比唐朝严重得多。事实上,自从李白经历一番宦海浮沉,发现自己的志趣和才干不在仕途以后,便不想做一个政治人,只想做一个文化人了。“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即是明证。“圣贤”代表李白早年的政治偶像,“饮者”代表他当下的文化理想——既饮且隐。文化人关注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其声名自然比谋求现实利益的圣君贤相更高。所以,此时的李白(51岁)是忧国忧民,而非个人的怀才不遇。
那么,在写作《将进酒》的天宝11年(752年),国家一派文治武功、人才济济,李白何忧之有呢?
恰恰是因为社会太繁荣昌盛了!李白在隐逸八年之后,冷眼观察到当时的物质财富已经过剩,国民急需要补充精神食粮,提高文化素养。他写作这首诗的目的便是呼吁朝野上下做这方面的思维转变。在李白看来,金钱不是人生的目的,是用来实现精神价值的工具。当然,饮酒也不是人生的目的。在这里,酒已经成为了文化的外在形态,成为了金钱与诗赋转换的媒介。先用钱买酒,再用酒激发人的灵感,写出好的作品,譬如诗中的“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譬如《将进酒》作品本身。假设这种诗酒唱和的现象能蔚然成风,社会必然就会从经济繁荣走向更高级更伟大的文艺复兴。
饮者之李白无比浪漫,隐者之李白又无比理智,他意识到文艺复兴只是一个美丽的梦,不可能实现,所以最后感叹——“与尔同消万古愁”。此愁同时也昭示唐朝将不进则退,陷入万古不变的兴衰轮回。
尽管李白不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却是一位天才的哲学家、预言家。话音刚落,天宝14年就爆发了“安史之乱”,大唐盛极而衰。究其原因,正是国家过于偏重物质积累,过于偏重感官享受。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即来自于文化教养。
遗憾的是,我们后人全然没有发现李白的成长与觉醒,不知道他已从政治转向了文化,从诗歌转向了哲学,以至于只给他留了一个“诗仙”的饮者之名。另一个隐者李白则比圣贤更寂寞。 需要说明的是,诗的标题“将进酒”乃是隐语,与享乐无关。第一,李白弃钱取酒,且饮且吟,说明他已将酒从财、色、气中分离出来,当成了琴、棋、书、画、诗的伴侣,归入了精神的范畴。第二,他的饮酒、斗酒也不是单纯的喝酒,而是泛指诗歌创作之前的阅世采风。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狠命劝人饮酒,实是希望人们抓住青春年华努力学习,不要等到“高堂明镜悲白发”;他狠命劝人散钱,实是希望人们不惜一切物质代价追求艺术理想,如“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事实上,李白的诗也主要是来自于现实的生活体验,而不是酒精刺激;他的钱也主要是花在探朋访友、游历山水,而不是买酒。
那么,李白为什么要佯装成醉生梦死的模样呢?因为他已经由饮入隐,不想干涉时世了。所谓大隐隐于“酒”。
后人另有一处误解是,将“天生我材必有用”之“材”当成雄才大略或者李白自身的诗才。实际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前后因果的关系,与上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一样——因为“天生我材”,所以“千金复来”。意即,天生我们这副身板、这份才干是有作用的,是能够重新挣得钱财的。“材”在这里是特指一个人获取物质财富的体能和感性思维,与诗歌创作能力无关。李白认为,赚钱是一种本能,是人人都具有的低级能力,而艺术才能是需要后天引导和培养的高级智慧。相当于感性思维之上的理性思维、灵感思维,这种才能不能赚钱,相反需要投入大量的光阴与金钱,而且最佳年龄一旦错过,不能重来。它产出的是艺术作品。
毫无疑问,无论是李白的文才,还是其他人的雄才都不是天生的,都是出自后天的千锤百炼,所以李白的“天生我材”不会是指这种才。
现在看来,李白之才的确不是人人具备,他准确预测到了文艺复兴万古不会在中国出现,直到21世纪的今天,也仍然偏重经济建设,以物质繁荣作为国家强大的唯一标准。李白啊,请与我同消万古愁!
附:将 进 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