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灯》教案
|
查询原文翻译和译文的详细结果
|
何丽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深刻哲理。
2.体味作者以“灯”为象征物,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构思。
3.分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品味本文文笔细腻、含而不露的语言特点。
能力目标
1.强化朗读,感受巴金散文语言的含蓄风格。
2.寻找线索,把握文章思路。
德育目标
1.学习作者心系天下,忧国忧民,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
2.树立在人生逆境中不畏缩退却,时刻充满希望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
1.掌握咏物散文用象征手法所表现的含蓄之美。
2.理解本文的情和理。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主题是怎样一步步升华的。
2.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1.讨论点拨法。如对文章情和理的探讨,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教师点拨提示。
2.发现法。如对含蓄语句言外之意的解读。尽量让学生先提问题。
●教具准备
录音机及课文朗诵带;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
1、看画面,问:画面上有什么?(油灯、电灯)
2、总结:这些都是灯。生活中,我们都离不了灯,假如以“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你准备写什么样的主题呢?
3、请2~3名学生回答。
4、从正面点评学生的回答。
5、总结:看到“灯”,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它能指路、照明;深一层的,会以此来写灯某个方面的抽象作用:给人温暖、安慰。这些都很符合题意,但立意都不太深刻。那么,怎样挖掘灯的深层意蕴呢?巴金先生的散文《灯》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借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二、探究学习:
(一)、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如下:
A、文章写了哪些灯?请按顺序指出来。
B、读了全文后,有何感想或疑问。
2、请学生回答:
A、文章分别写了哪些灯?
明确①傍山建筑的平房里的灯光②风雪夜豆大的灯光③山脚的灯光④灯塔⑤长夜孤灯⑥火炬⑦一盏油灯⑧山那边的灯
B、请2~3名学生谈感想,提问题。
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
①文章的思路为:眼前(1-6) 回忆(5) 眼前(8) 联想(9-11) 回忆眼前,其中,眼前的灯和回忆的灯多次出现,思路不是很零乱吗?
②文章依次所写的这些灯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写这些灯?
③从开篇到结尾,作者的心情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④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主题?
C、教师归纳:
①从正面点评学生的回答
②总结出重、难点问题:
这些灯各自有什么作用?
点这些灯的人各自出于什么目的?请按目的给灯分类。
(二)、合作探究:
1、目的:讨论重、难点问题
2、要求:学生以四人为一组,分小组讨论,每组的成员注意分工:
每两个同学分析三种灯的作用和点灯的目的。最后小组汇总。
3、教师巡回引导,适时点拨或参与讨论。
(三)、释疑解难:
1、学生代表回答。
2、教师点拨
3、明确疑难:
A、灯的作用
灯 作用
具体 抽象
①傍山建筑的平房里的灯光 扫淡黑暗
②风雪夜豆大的灯光 指路
③山脚的灯光 安慰心灵
④灯塔
⑤长夜孤灯 指引人生
⑥火炬
⑦一盏油灯 拯救生命
⑧山那边的灯
B、按点灯人的目的给灯分类:
为自己点的灯(无意施惠)
分为三类 为亲人、爱人点的灯(有意施惠)
为陌生人点的灯(不仅有意且完全为陌生人而点)
C、总结:
①文章写了三类灯,告诉我们,总有人有意或无意点灯,而且层层递进地写出了灯的作用,它能安慰心灵,能指引人生,甚至拯救生命。那么这“灯”是什么呢?
②明确:灯象征着希望、信念、光明
③ 主题:
联系时代背景:本文写于1941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占领中国大部分国地,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中国的抗日前途,在许多人看来,云山雾罩,扑朔迷离。
作者的心境:这些天里,笼罩在太平洋上的暗云紧紧压住我的心,一定是它做了火种,我听够了叹息和疑虑的询问,我看够了报纸上那些可怕的标题,我的心反抗着,我的信念坚定执著。我怀疑过“将来”吗?我相信恶势力的胜利吗?我愿意在侵略者下面低头吗?不,这不可能。我的心始终在反抗。因此它燃烧起来了。
我无法使这颗心安静,便找出放在箱子里的一叠旧稿,拿起笔来校改。夜悄悄地在窗外进行,灯里的油在渐渐地减少,我的两只脚渐渐地变得不灵活了。就在这寒冷的冬夜里,我编好了这本小书。
……
这些不像样的零碎的文章,都被一个信念贯穿着,那就是全国人民所争取的目标:正义的最后胜利。因此我愿意把它们献给读者。 (摘自《废园外•后记》)
a、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及灯的象征意义:
主题为:作品以“灯”为象征物,通过现实、回忆、联想,写灯给人们照明、指路,从而使人感到希望和光明,作者以此给人们点燃心中希望之灯,从中表达对抗战必胜的信念。
b、提问:冲破特定政治和时代局限,《灯》中还包含着一个什么哲理?
明确:文章用象征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人类向往光明、坚定信念、正义必胜的愿望,抒发生命需要精神支柱的感想。可以说,《灯》是一篇给缺少抗战信心的人鼓气的作品,也是一篇启迪人们思考人生问题的作品。
(三)、探究:
1、巴金也是由眼前的灯写起,为什么能够写出如此深层的意蕴来?
明确:作者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眼前的灯的作用回想起自己的经历,进而联想起欧洲古代的传说和友人的故事,从而揭示了灯的象征意义。
2、“联想”这种手法在写作中经常运用。那么,下面这些词语,让你联想到什么?
青松 白雪 魅力 潇洒 (请任选一例谈谈)
3、总结,在今后的写作中,希望大家多发挥联想和想像,写出有深意的文章来。
三、品读鉴赏:
揣摩含义丰富的语言,体会含蓄美。
(一)、指出本文的语言特色:含蓄美
原因:时代社会背景和散文语言的表达特点。
(二)、要求学生分析重点语段的言外之意
1、品味语言
①大片的飞雪飘打在我的脸上,我的皮鞋不时陷在泥泞的土路中,风几次要把我摔倒在污泥里。我似乎走进了一个迷阵,永远找不到出口,看不见路的尽头。
明确:此句意在说:“我”在现实中碰壁,对现实感到苦闷,找不到理想的出路。(关键词语是“飞雪飘打”“泥泞的土路”“摔倒在污泥里”“走进了一个迷阵”“找不到出口”“路的尽头”)
②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明确:此句意在说:“这光明,这希望虽暂时不能战胜黑暗,但只要有一线光,一点希望,就可能给黑暗[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原文翻译和译文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灯》教案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我的呼吁(教学实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