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地理专题 天气与气候综合能力训练
|
查询地高三上复习的详细结果
|
高三地理专题 天气与气候综合能力训练
江苏省东台中学 冯友红
一、单项选择题
右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一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1—2题。
1、判断图中甲乙两地的气温
①甲地气温大于00C ②甲地气温小于00C
③乙地气温小于40C ④乙地气温大于40C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是盆地
B、该区域主要粮食作物是谷子
C、该区域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D、图示地区植被若遭到破坏,易导致土地荒漠化
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这种情形出现最有可能发生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较高的地区,
天气分别可能是
A、沙尘暴、寒潮
B、暴雨、高温
D、暴雨、低温
C、干旱、台风
5、下图反映全球一月份等温线分布规律的是
下图为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判断6—7题。
6、图中箭头表示风向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该气压中心形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船只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顺风顺水
B、长江口盐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C、密西西比河进入枯水期
D、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草枯萎
8、假如一座高3000多米的高山,不受其他因素影响,下列哪幅图最能表示降水量与高度的关系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9—11题。
9、n地的风向是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10、此时m、n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
A、m、n两地都晴
B、m、n两地都有雨
C、m地有雨,n地晴
D、m地晴,n地有雨
11、下图中,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n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
读甲、乙两种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甲、乙气候类型的分布都
A、处于迎风坡 B、向高纬延伸
C、随附近洋流流向延伸 D、向低纬延伸
13、关于甲、乙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气温年较差小 B、甲降水季节变化大
C、乙年平均气温低 D、乙夏季降水丰富
分析甲、乙、丙、丁四地气象资料,完成14—16题。
14、有关四地气温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气温年较差小于乙地 B、甲地平均温高于乙地
C、丙地雨季的开始早于丁地 D、丙地降水季节变化小于丁地
15、若乙地纬度与丙地大致相当且大气环流形势相同,则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乙地处于山地北侧,丙地处于山地南侧 B、乙地受暖流影响,丙地受寒流影响
C、乙 地受海洋影响小,丙地受海洋影响大 D、乙地海拔低于丙地
16、有关四地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可能位于埃及南部 B、乙地可能位于美国西北部
C、丙地可能位于印度西北部 D、丁地可能位于我国南部
二、双项选择题
读北半球天气系统示意图。回答17—19题。
17、甲乙两图中,处于相同位置的点是
A、①和b B、②和a C、③和c D、④和d
18、两图中受暖气团控制的点是
A、④和a B、③和d C、①和d D、④和c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①地气温最高 B、乙 图中城市盛行上升气流
C、甲图中④地未来受暖气团控制 D、乙图中四地均存在连续性降水
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图(图中虚线是省级行政区的界线)。读图回答20—22题。
20、有关甲地降水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 多于400mm
B、年降水量少于400mm
C、位于祁连山地
D、可能是河套平原
21、甲地降水主要来自
A、西风带 B、西南季风
C、太平洋 D、东南季风
22、离甲地较近的灌溉农业区
A、有塞上江南之称 B、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谷子
C、有第二亚欧大陆桥经过 D、冰雪融水是主要灌溉水源
下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完成23—24题。
23、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是
A、台风 B、寒潮
C、沙尘暴 D、干旱
24、甲地受该种气象灾害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
A、地形为盆地
B、受盛行风影响小
C、距海洋远
D、纬度较低
读“1150E沿线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百分率图”。回答25—26题。
25、M、N两地气候类型是
A、M是热带沙漠气候 B、M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C、N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D、N地是温带季风气候
26、M地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百分率相对较低原因是
A、M地的降水为冬雨型,夏季降水少
B、M地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较少
C、M地夏季受反气旋影响
D、M地全年温和多雨
三、综合题
27、下图为世界各地气温年较差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水稻种植的北限。读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西经30°经线上气温年较差分布的总体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形成的原因。
(2)图中A到C处气温年较差变化很快,原因可能有哪些?
(3)B点是北半球水稻种植纬度最高的地区,试从气候角度分析这里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
28、读下图回答:
(1)上图为全球降水量和蒸发量随纬度分布图。根据图中已有信息,在原图上补绘一条折线,表示出全球水量盈余区域和亏损区域的纬度分布,并标注出水量盈余区和水量亏损区。
(2)从图示看,全球最缺水的纬度带是 ,原因是
。
(3)北纬200~300大陆东岸地区的降水量大约为 ,造成该地带降水的主要
原因是
。
(4)南半球400~600之间地区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相比,降水 (填:“多”或
“少”),原因是
。
29、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说明200C等温线西半段的走向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分析甲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3)试说明PQ两地的气候差别。
30、下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图中可以看出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要平直些,简析其原因。
(2)图中A地平均气温明显高于纬度较低的赤道地区,简析其原因。
(3)简析与同纬度地区相比,B地气温低原因。
(4)简析C地气温低于东西两侧的原因。
(5)简析D地成为世界气温最低地区的原因。
31、我国是季风气候区,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可以影响到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可以影响到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台湾、海南岛以外的广大地区。
(1)写出冬季和夏季影响我国的气压系统名称。
(2)夏季风为什么不能影响到我国的西部地区?冬季风为什么不能影响到青藏高原地区?
(3)在上面的图上画出我国冬季风和夏季风影响的范围(冬季风影响范围用实线画,夏季风影响范围用虚线画)。
(4)简要说明昆明形成“四季如春”特点的原因。
[参考答案]
http://www.DearEDU.com
选择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D
|
C
|
B
|
B
|
C
|
C
|
D
|
A
|
A
|
C
|
A
|
C
|
A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C
|
D
|
D
|
BD
|
AB
|
AB
|
AC
|
CD
|
CD
|
BC
|
AD
|
BD
|
BC
|
27、(1)大致从赤道向两极不断增大;随纬度升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增大,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随着纬度升高,冬季昼长变短、太阳高度变小,冬夏温差扩大) (2)这里是海洋和陆地的过渡地带,并且在落基山脉,阻挡了太平洋上的水汽,使北美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很小,气候大陆显著(从海陆位置和地形两方面评分) (3)这里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温年较差较大,夏季温暖,年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有利于水稻的种植(从热量、水分和水热组合评分)
28、(1)图略 (2)南纬200—300;该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蒸发量大,且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 (3)800mm;该地区大陆东岸的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 (4)多;洋面广阔,水汽来源充足,降水量大
29、(1)西半段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由于西侧海洋为秘鲁寒流经过地区,温度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2)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适合大规模经营;距海港近,有利于商品经营。(3)P点是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多雨。由于地处西风带的迎风坡,年降水丰富。而Q点地处大陆东岸,形成亚热带湿润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30、(1)这是海陆分布差异造成的。北半球陆地面积远多于南半球,巨大的海陆差异加之陆地上地表性质差异大,等温线较复杂,而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表面性质差异相对较小。(这里要注意不要说“北半球陆地多”,因为北半球依然是海洋多,只是比南半球陆地多。)(2)A地纬度较低,加之气候干燥,云量少,因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赤道地区海洋面积广阔,热容量大,加之云量多,大大削弱了太阳辐射。(这里要注意根据题意要比较A地和赤道地区。) (3)B地是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而气温低。 (4)C地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气温较同纬度海区低。(5)D地在南极大陆,其纬度高,太阳辐射量小,加之地表为永久积雪和冰川,地表反射率高,地势也高,平均海拔2350米。
31、(1)冬季影响我国的气压系统主要是亚洲高压(蒙古高压或西伯利亚高压);夏季影响我国的气压系统主要是亚洲低压和西太平洋高压。
(2)我国西部地区距海较远,同时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冬季风不能影响青藏高原的原因是那里海拔高,冷空气难以上升到这样的高度(或冬季风厚度较小)。
(3)图略 (4)冬季因冬季风影响不到,气温不低,夏季因地势较高,气温不高。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地高三上复习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高三地理专题 天气与气候综合能力训练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高考地理有效复习的基本策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