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
下列1-30题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题选对得重分,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对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天体是由恒星和行星组成的
B.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
C.河外星系包括银河系
D.彗星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为76年
2.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365日
B.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为66°34′
C:公转速度在远日点比在近日点快
D.只有赤道上每年两次受到太阳直射
3.构成太阳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
A.氢、氧 B.氢、氖 C.氦、氧 D.氢、氦
4.臭氧主要存在于大气层中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
5.亚洲东部季风形成的重要原因是( )
A、东北信风带的影响
B.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C.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D.中纬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影响
6.快行冷锋过境时往往会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阴雨连绵 B.狂风暴雨 C.晴朗无云 D.天气无变化
7.珠江水源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
A.雨水 B.冰雪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
8.关于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南北两侧的海水由东向西流动,是西风形成的洋流
B.南纬4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
C.暖流的海水盐度较低,寒流的海水盐度较高
D.秘鲁附近海区水产丰富与寒暖流交汇有关
9.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储存在( )
A.大江大河 B.地下含水层 C.南北两极地区 D.高山高原地区
10.化石一般存在于( )
A.岩浆岩岩层中 B.变质岩岩层中
C.沉积岩岩层中 D.大理岩岩层中
11.对常温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层的温度不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B.当地下温度为0℃时的深度称为常温层
C.赤道地带的常温层比中纬地带深
D.中纬地带的常温层比两极地区浅
12.有关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占有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B.生物圈的核心部分是指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总称
D.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13.下列植物与其对应的生存环境,正确的一组是( )
A.骆驼刺-水湿环境 B.铁芒箕-碱性土壤
C.马尾松-光照充足 D.芦苇-干旱环境
14.下列地区中,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较明显的是( )
A.高纬地区 B.中纬地 C.低纬地 D.热带地区
15.关于森林和森林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国家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且分布均衡,就会有良好的环境效益
B.经过多年植树造林,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C.世界森林主要分布在亚洲中部和西部、大洋洲西部和非洲东部高原
D.目前,世界森林中大片热带原始林仍保护完好,未遭毁灭性破坏
16.下列参加国际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的保护区中,保护亚热带常绿季雨林的是( )
A.长白山 B.鼎湖山 C.卧龙 D.博格达峰
17.世界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 )
A.非洲和欧洲 B.亚洲和非洲
C.大洋洲和欧洲 D.亚欧大陆和南北美洲
18.当前我国土地资源遭到多方面的破坏,其中最严重的是( )
A.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B.工交建设占地
C.土地盐碱化 D.滥伐森林
19.下列能源中,属于常规能源又是来自太阳辐射能量的是( )
A.沼气、水能 B.煤、石油 C.核能、生物能 D.煤、地热能
20.未来几年内我国能源工业发展的前景是( )
A.城乡居民将普遍使用新能源
B.能源消费构成中仍以煤炭为主,石油为次
C.人均水能发电量将居世界首位
D.在全国大多数地区积极发展核电工业
21.解决世界的粮食问题,除要提高粮食产量外,还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积极储备粮食 B.减少粮食消费
C.降低粮食价格 D.控制人口增长
22.我国油菜的主要分布地区是( )
A.松花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23.关于世界农业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展中国家的种植业在农业中占优势,粮食基本自给
B.东南亚、南亚已成为农业最发达的地区
C.法、德、丹麦等国,耕地、劳力都不足,所以重视农业机械化和生物技术
D.世界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全球的生态平衡
24.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中,以重工业为主的是( )
A.辽中南基地 B.京津唐基地 C.沪宁杭基地 D.珠江三角洲基地
25.下列有关工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色冶金工业应接近消费市场
B.食品工业多在原料产地和能源基地
C.制糖工业宜接近原料产地
D.微电子工业应在重工业城市中心地区
26.工业生产必要的自然资源条件是( )
A.气候、地形 B.矿藏、土壤
C.土地、水、生物 D.土地、矿藏、水
27.图1为某城镇四个工业布置方案。该地区盛行风为西北风,从保护环境方面考虑,最合理的方案是( )
28.解决大城市环境问题的根本性措施是( )
A.兴建高层住宅,搞好绿化建设
B.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卫星城镇
C.治理“三废”,建设防护林体系
D.扩建道路,解决交通拥挤问题
29.二战前是人口迁出区,二战后变为人口迁入区的大洲是( )
A.大洋洲 B.拉丁美洲 C.欧洲 D.亚洲
30.最近,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经或将要对下列严重危害环境的污染源立法禁止生产
或销售、使用。其中被称为“白色污染”的是( )
A.销售和使用含磷洗涤剂
B.生产、经销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餐具
C.销售和使用含铅汽油
D.生产以氯氟烃为制冷剂的空调设备
二、双项选择题(共30分)
下列31-45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是正确的。答题时必须选两项,每选对一项得1分。少选、多选,该小题不得分。
31.关于太阳系成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按距日远近,由近及远的第三颗行星是地球
B.在木星和土星的轨道之间,有一个小行星带
C.除水星和冥王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卫星
D.彗星的质量很小,在扁长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行
32.出现在太阳色球层的现象有( )
A.日珥 B.黑子 C.耀斑 D.太阳风
23.形成地形雨、对流雨的共同必要条件是( )
A.空气中有足够水气 B.空气水平运动
C.空气上升运动 D.有锋面经过
34.有关水循环和水循环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上内循环是水循环中最重要的一种循环运动
B.水循环分为海陆间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两种类型
C.海上内循环的过程只有蒸发和降水两个环节
D.水循环使地球表层进行能量交换并使物质发生迁移
35.火山喷发破坏性大,但也会给人类带来有用的物质,如( )
A.火山灰土 B.铁矿石 C.天然气 D.硫磺
36.有关地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板块构造的边缘地带
B.地热通过热传导向地表放散
C.向地表放散的地热流就是地热资源
D.温泉是地热强烈释放的形式
37.鹰常以兔和麻雀为食物,而麻雀又常常偷食家蚕。在兔和家蚕所处的两条食物链中,鹰的地位是( )
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三级消费者
38.关于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地是陆地的表层部分,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B.土地资源是指可供农业利用的耕地
C.土地资源总量有限,应合理规划、开发利用
D.土地资源总量有限,所以是不可再生资源
39.下列矿种中,我国比较短缺的是( )
A.钼 B.金刚石 C.铬 D.稀土
40.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但铁路运量不足,为加快煤炭外运,主要途径有( )
A.通过新建的京九铁路增加外运
B.将煤炭气化、液化经管道输出
C.通过新建的大秦铁路增加外运
D.将煤炭转化为电能经电网输出
41.下列地区中,煤炭和石油资源都丰富的是( )
A.华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华南地区
42.市场需要量对下列农业生产指标影响较大的是( )
A.耕作制度 B.农作物种类 巳复种指数 D.农产品产量
43.上海浦东开发区引资兴办工业企业的主要优势是( )
A.环境优美,空气洁净
B.劳力充足,劳动力群体的文化和技术素质高
C.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D.水陆运输方便,所在区域的综合经济实力强
44.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民工潮”的原因是( )
A.大城市就业人口短缺
B.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多,就地转化不足
C.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D.我国城市化进程增快的表现
45.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是( )
A.搞好国土开发和整治工作 B.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C.植树种草,美化环境 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第 二卷
三、填空题(共6分)
下列各题按空格计分,每填对一空格得0.5分,每小题1分。
46.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____发生偏向,这是地球____的结果。
47.一般用太阳辐射强度来表示____获得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
48.在沿海地带过量开采地下水,除了引起地面下沉外,还可能引起____,从而使地下水水质____。
49.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生态系统中,能量在沿着食物链的营养级流动时,是逐级____的。
50.我国“三北”防护林体系主要是为了防御____危害和水土流失,而黄土高原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作用是____。
51.土地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受地质、____、____、水文和生物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四、读图题(共24分)
下列各题每题4分。
52.读图2“北半球天气系统图”,完成下列要求并回答:
(1)图中上部的弧线和直线代表空气垂直运动的路径,在图上用箭头标出气流运动的方向。
(2)图中的天气系统应称为____(气旋或反气旋)。夏季,在该天气系统的控制下,我国长江流域出现_____天气。冬季,这种天气系统来自寒冷的高纬大陆,往往带来________的气流。
53.读图3“震源和震中图”,回答:

(1)图中A点表示____,B线表示____,C线表示____。
(2)一般情况下,在同一次地震中,离A点越近,____越大。
54.读图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例图”,完成:
以下面给定的事物为例,组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各项目的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空白方框内。
A.非生物环境
B.鱼虾
C.简单无机物质
D.营养元素
55.读图5“我国东南沿海能源生产分布图”,完成:
(1)图中字母A表示红水河上广西的____水电站;B表示北江上正在建设中的广东最大的水利枢纽____水电站。
(2)图中有三个方框“口”,选定其中的两个,填人下列事物的字母代号。
C.珠江口油气田
D.北部湾油气田
56.读图6“世界三种粮食作物的主要产区和小麦输出方向图”,回答:
(1)根据图中的内容,写出图例所代表的粮食作物名称。
图例A表示小麦,图例B表示____,图例C表示____。
(2)根据图中小麦运输路线的来向,写出路线D、E来自哪两个小麦输出国。D来自____;E来自____。
57.读图7“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图”,回答:
(1)该工业基地发展以____为主的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工业。就其产品性质而言,形成了以____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图中字母A、B中的___表示澳门地区,该地区将于___年__月__日回归祖国。
五、简答题(共10分)下列各题每题5分。
58.分析图8“某地生态农业流程图”,回答:

(1)该生态农业流程在解决农业生产中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方面的问题,能起什么作用?
(2)图中所示的“生产过程1、2、3”中,哪一个过程的环境效益最大?说明理由。
答:
59.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酸雨污染严重。请分析酸雨产生的原因,并说明其危害。
答:
广东省1999年普通高中毕业会考
地理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 一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
下列1-30题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题选对得1分,多选或错
选均不得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B |
B |
D |
B |
C |
B |
A |
B |
C |
C |
A |
D |
C |
B |
A |
题号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B |
D |
A |
B |
B |
D |
C |
C |
A |
C |
D |
C |
B |
C |
B |
二、双项选择题(共30分)
下列31-45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是正确的。答题时必须选两项,每选对一项
得1分。少选、多选,该小题不得分。
题号 |
31 |
31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答案 |
AD |
AC |
AC |
CD |
AD |
AB |
CD |
AC |
BC |
CD |
AB |
BD |
BD |
BC |
AD |
第 二卷
三、填空题(共6分)
下列各题按空格计分,每填对一空格得0.5分,每小题1分。
46.右 自转 47.地表 太阳高度角
48.海水人浸 变坏 49.整个生物圈 递减
50.风沙 水土保持 51.地形 气候

四、读图题(共24分)
下列各题每题4分。
52.(1)气流下沉(箭头向下)
(2)反气旋伏旱 干冷
53.(1)震中 震中距 等震线
(2)烈度
54.将各项目代号正确填人图中方框内,如图。
55.(1)岩滩 飞来峡
(2)油气田代号的正确填法如下图
56.(1)玉米 水稻 (2)加拿大 美国
57.(1)出口 轻工业 (2)B 1999 12 20
五、简答题(共10分)
下列各题每题5分。
58.(1)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1分);降低能源的消耗(1分)。
(2)生产过程3(1分);能利用生产过程1、2中的废弃物来进行再生产,既产生综合效益(1分);又净化环境,促进了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1分)。
59.本区工业集中,人口密度大(1分);大量燃烧煤和石油,向大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氧化氮(1分),与水气凝结后,降落地面,形成酸雨(1分)。
酸雨使土壤、河湖水酸化(1分);影响和危害生物生长,腐蚀建筑物(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