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专题知识联系
人类与环境密不可分,形成了生态联系,所以要从人类与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与能量交换过程来分析人地关系;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也应该从应用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角度去切人。
二、专题要点归纳
(一)人类生活、生产与环境的物质、能量交换
1.环境对人类
①给人类的栖息和繁衍提供有空气、水、矿物质等的空间;
②通过各圈层的物质及其运动,给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提供资源和能源;
③主要通过生物的作用,容纳、降解、消除和改变人类活动排泄的各种废弃物和能量。
2.人类对环境
(1)通过越来越先进发达的开发性生产活动,从环境中索取越来越多的资源、能源;
圈 层 |
灾 害 |
解 决 途 径 |
大气圈 |
水旱灾害、台风、寒潮…… |
加强预测、预报,及时防范 |
水 (陆地)圈 |
径流不稳定,水资源分布不均 |
建设水利工程,如加固堤防、开挖河道、修筑水库、跨流域调水等 |
岩石圈 |
火山、地震、泥石流…… |
加强监测,必要时组织居民搬迁 |
生物圈 |
病虫害、鼠害、瘟疫…… |
注意环境卫生,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 |
(2)通过越来越大量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把越来越多的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等物质,以及热、噪声、电磁波等能量排放到环境中。
(二)自然原因与环境问题
1.自然
自然灾害的产生与地理环境各圈层的物质分布不均及物质运动相关。就目前来说,人类主要是掌握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并采取人类力所能及的措施。例如:
2.自然化学元素含量不适合人类,导致地方病发生
例如:缺碘会引起“地方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还会导致儿童矮小,智力发展障碍;含氟过多会产生氟骨病(骨关节僵硬),牙齿损害等。解决的措施有:强制食盐加碘,建立地方病防治中心等。
(三)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1.产生的原因
2.问题的表现
(1)资源不足
2.环境恶化
(四)人类社会的发展
(1)人类的发展与生产活动对环境发展的影
(2)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
①传统模式:高消耗,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先污染、后治理为其特征②可持续发展模式: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为其特征
(3)人地关系协调的目标——可持续发展
①概念:(参考高中课本)
②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③实现的途径:(参考高中课本)
三、专题复习目标
(1)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自然原因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环境问题,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2)能把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着重培养分析与评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