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图表
一、地理统计图表
地理统计图表是反映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构造特征,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和空间特征的很重要方法。是以各种统计图、表格的形式,给出某一中心问题的相关信息,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它主要考查学生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考查学生运用地理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考查学生使用各种分析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同时还考查学生在给定时间内,完成各种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的过程。 二、地理统计图表的类型:
统计图表分类
三、解读地理图表的关键:
1、明确地理图表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2、弄清带有坐标轴的图中坐标轴的属性、数值和单位。 3、观察曲线的变化趋势、变化幅度、最大值、最小值出现的时间,并对有多条曲线的图,对其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比较。 4、结合平常所学知识分析形成的原因、时空分布特点和变化的趋势。 四、统计图表的判读分析方法:
1、要明确目的。就是判读图表所反映的是什么问题。准备通过读图解决哪些问题。教会学生要有明确的目的。带着疑问去读图。
2、要有正确的指导方法。指导学生怎样读图。教会他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大致按以下步骤判读分析。
(1)判读图的类型(图标表现什么内容?)
(2)判读图表的组成要素(图表中有哪些地理要素、图号、图线、图目……)
(3)判读图形(弄清图线、图号等地理要素的分布状况、形态、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
(4)读图注说明,认识理解图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5)在以上基础上对图表所示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例如:《中国农业结构图),在分析时首先应对比农林牧副渔五业产值的相对多少。找出极大值和极小值,其次将它所占比重与发达国家相对比,最后借鉴他人经验,提出我国农业结构的特点和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
又如:<世界和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图》其分析思路大致为:
a:各自对比最初消费构成的比重状况;
b:分别横向分析某一能源所占比重及变化;
c:分别分析变化的影响因素;
d:预测各自今后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趋势;
e: 将世界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两幅图对比其特点,找出其异同点(包括变化趋势)。
四、题例分析:
【例1】(2005年全国卷Ⅰ第10~12题)右图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米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据此回答1~3题。
1.图4中①、②、③曲线依次代表
A.盐度、温度、叶绿素含量 B.盐度、叶绿素含量、温度 C.叶绿素含量、盐度、温度 D.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
2.从图中可以看出
A.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增加持续升高 B.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 C.水深15米处,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值均达到最高 D.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
3.此次监测所处的时节
A.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 B.燕赵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 D.太行群山──霜叶红于二月花
该组试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情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将海水温度、盐度和叶绿素随海水深度变化的坐标图叠加在一起考查学生统计图表的判读能力。解题时能否从背景材料中获取了“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米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这一重要信息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获取了这一信息后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确定①为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曲线。再根据所学的有关水温随深度变化的知识即可确定②为盐度曲线(海水盐度具有表层盐度低,深层盐度高特点),③为水温曲线。
【例2】(2005年全国文科综合卷Ⅰ第36题)下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
(2)根据所给信息,说明该小区域土地利用的潜力及开发利用应当注意的问题。
(3)扼要说明该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
试题的第一小题题干明确要求是先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然后综述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要求考生回答四个要点。但有些考生由于没有从题干中正确获取有效信息,解题时或者只回答了三个剖面的地形特征,或者只回答了小区域的整体特征。另一方面,命题者只要求回答地形特征,地形特征在地理学中就是地貌特征。一般多从两个方面加以描述,一是从地貌类型角度,二是从地势特征角度。
【例3】2003年高考1~2小题:下图是某地区1950年—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1~2小题:
1.30年间该地区( )
A 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 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C 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 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2.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
A 大幅提高 B 略有提高
C 没有变化 D 略有下降
(正确答案:1—B 2—C)
五、地理统计图表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2000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分别为106988万吨标准煤、130297万吨标准煤。读图回答1——3题,
1、在此期间,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为 A 煤炭消费量的比重增加最多 B 天然气生产量的比重变幅最大 C 1995年,煤炭生产量年所占比重低于其消费量所占比重 D 1994年,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所占比重相近 2、2000年消费量超过生产量达20%以上的能源种类有 A 煤炭、石油 B 石油、水电 C 水电、天然气 D 天然气、煤炭 3、我国目前 A 以煤炭消费为主的状况已经改变 B 天然气消费呈下降趋势 C 因消费量少于生产量,原油可以大量出口 D 水电生产呈增加的趋势 分析函数关系曲线图,完成4—6 4、若表示不同时期环境所受污染的程度,其中a为1950年,b为2000年,与此图相符的国家是 A 英国、德国 B 中国、日本 C 美国、加拿大 D 法国、俄罗斯 5、若表示某国城市人口数随时间变化曲线,其中a为1780年,b为1950年,与此图相符国家是 A 中国 B 日本 C 美国 D 英国 6、若表示某洲人口数随时间变化曲线,其中a为1500年,b为1980年,与此图相符的大洲是 A 欧洲 B 亚洲 C 北美洲 D 非洲
读“雪线高度的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7—8题。
7、雪线海拔高度随纬度变化最快的是 A 200N—200S B 200N—400N C 200S—300S D 300S—400S 8、假设纬度甲的海平面处有一座海拔6000米的高山,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山麓地带可能是常绿阔叶林,也可能是常绿硬叶林 B 暖湿气流的迎风坡一侧冰川海拔较低,背风坡一侧冰川海拔较高 C 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地中海气候,也可能是热带沙漠气候 D 山麓地带既可以发展种植业,也可以发展畜牧业 读“中国近海主要海域污染状况图”完成9—12题
9、含无机氮、无机磷的化合物随江河大量排入我国近海,带来的后果是 A 抑制海水水面蒸发 B 水体营养物质减少 C 水循环速度改变 D 产生赤潮 10、我国南方沿海各项污染指数高于北方地区的原因是 A 纬度低,气温高,海水蒸发旺盛 B 多岛屿,多港湾,不利污染源扩散 C 多河流,多降水,稀释作用加强 D 人口少,污水少,生活废水排放量小 11、保护海洋环境,应采取的对策是 A 加强宣传,加强立法,严格管理 B 控制水产养殖,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 C 增长人口,改革生产工艺,加大技术投入 D 禁止过度捕捞,实行“伏期休渔”管理 12、为保护环境,我国已签署了一些多边环境协定,其理由是 A 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利益 B 保护环境不需要开展广泛的国际协作 C 签署了协定,就能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D 签署协定,是为了监督保护中国近海及邻国的利益 13、读下面四幅图,能正确反映珠江水量变化的是
下图是某地区1950年—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 14、30年间该地区 A 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 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C 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 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15、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A 大幅提高 B 略有提高 C 没有变化 D 略有下降
16.右图为南半球海域气温年较差、海洋表面水温、盐度、蒸发量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图,与 上述排序相对应的曲线是( ) A.a,b,c,d B.d,c,b,a C.c,d,a,b D.b,a,d,c
读下边的模式图,回答下列两题
17、若图中的A、B、C分别代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产业结构可能是①—②—③ B ①属于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 C ①②属于旅游发达的国家 D ③可能是阿根廷的产业结构 18、若图中的A、B、C分别代表影响工业布局的市场、动力和劳力因素,则①、②、③所代表的工业其主导因素与图中相符的一组 A ①有色金属厂 ②糕点厂 ③棉纺厂 B ①面包厂 ②炼铝厂 ③电子装配厂 C ①钢铁厂 ②制糖厂 ③服装厂 D ①食品厂 ②服装厂 ③化工厂 19、下图为影响工业区位选择因素对某工业部门的影响程度,数字代表的工业部门正确的是 A ①石油化工 ②有色金属冶金 ③水产品加工④电视机装配 B ①有色金属冶金 ②石油化工 ③电视机装配 ④水产品加工 C ①电视机装配 ②水产品加工 ③石油化工 ④有色金属冶金 D ①水产品加工 ②电视机装配 ③有色金属冶金 ④石油化工
各种工业部门因其生产特点不同而对各生产要素有着不同的要求,并由此导致其指向性区位因素不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据此回答20-21题 20、下表反映四种工业部门对其区位因素的不同要求,有关工业部门的正确判断是 A ①为玻璃、水泥 B ②为石油化工工业 C ③为汽车 D ④为甘蔗制糖工业 21、下图为一幅雷达式统计图,该图反映某国从1959年至1985年影响制造业生产四要素(知识、资源、劳动力和资金)占工业产值份额的变化情况。有关该国制造业发展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A 从发展水平看,该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B 该国制造凿业结构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源密集型为主导的转变 C 该国主要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部门促成制造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D 劳动力、资金和资源等区位因素的影响力下降明显,知识技术影响力上升明显
北纬42°某山地部分垂直自然
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关系示意图
| 22、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 ) A.62°N—68°N B.52°N—58°N C.50°N—54°N D.52°N—62°N 23、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 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 ) A.逐渐升高 B.保持不变 C.逐渐降低 D.变化无序
24、下图中的A、B、C、D分别表示南、北半球相应纬度海洋或陆地的气温曲线,其中表示南半球海洋的是 ( )
二、读图题 1、下图为世界人口年龄系数变化示意图,读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和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2.9533亿,比10年前增加了1.3亿,0-14岁的儿童为28979万人,比10年前下降了4.8%,15-64岁的成年人人口为88793万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8811万人,比10年前上升了1.39%. (1)上图中四条曲线中,已知A曲线是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系数,判断另三条曲线中,代表发达国家少年儿童人口系数的是 ;代表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系数的是 ,代表发展中国家少年儿童人口系数的是 。 (2)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尽管投入人力多,但统计难度仍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A 近几年来人口增长过快 B 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C 国内自发的人口迁移 D 大量的国际人口迁移 (3)图中显示,大约在 年,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系数首次超过少年儿童人口系数;大约到 年,世界上的老人将多于少年儿童。 (4)从图示和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分析,我国在21世纪上半叶时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 2、读我国东部某河1933年流量过程曲线图(它大体反映河流流量变化的多年平均状况),回答: (1)该河流量最大值出现在 月,这时期该地 区出现了特殊的 天气。 (2)该河主要补给水源是 和 ; 该河除冬季枯水外,最低水位出现在 月,这是 天气造成的。 3、读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四河径流量和流域面积比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分别写出各字母代表的河流名称:A B C (2)D 河流域面积小于B河,但年径流量却比B河大,原因 。 (3)分析C河年径流量大的原因 。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说明理由。
(2)从农业区位选择的角度,分析农场在P农田种植花卉的有利条件。
5、近年我国人口流动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图并分析回答问题: (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 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 从城市流向乡村 C 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D 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结果。 6、分析下图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并回答:
(1)甲、乙两国中,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是 国,理由是 。
(2)甲、乙两国中,近年人口净增数量大的是 国;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是 国,具有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结构特点的是 国。
(3)两国针对面临人口问题而采取的人口政策分别是:甲国 ,乙国 。
7、读我国东北某河流水文站的气候直方图及河流流量过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7、8两月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 A 33% B 43% C 53% D 63% (2)、4月份的峰值流量约为 m3/s,造成此峰值流量的主要补给是 ,它对农业生产的益处是 。
8、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下图为我国某地表层土壤盐分,蒸发、降水差值和潜水水位季节变化图,读图后回答: (1)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且蒸发、降水差值最大出现在 月,此时我国雨带可能位于 。 (2)7—8月份,潜水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3)说明蒸发、降水差值、含盐量、潜水水位三条曲线的内在联系。
(4)上述图表对我国华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有何启示?
9、人类的不恰当活动,常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从而破坏了水体环境。下图及表格是黄河中游某支流一水文站的实测结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河月均流量最低值与最高值之比约为 分之一。 (2)当地的黄金生产及造纸、食品加工等乡镇企业的排污造成河段枯水期富营养化严重,在凌晨5:00,河水的DO(溶解氧)含量的饱和度仅为 %,但在午后,DO出现过饱和,如在18:00,DO饱和度可达110%,其主要原因是① ② 。 (3)因地制宜地控制该水污染的措施有① ② ③ ④ 。 10、下图表示的是地形剖面以及对应的气候资料。读图回答:
(1)、夏季月均温最小值出现在海拔约 米处。 (2)、冬季出现大面积逆温的两个地区中,地势起伏较大的位于天山 坡。 为什么冬季有山麓有明显逆温现象而夏季没有呢?
(3)、天山年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 (南、北)坡,海拔约 米, 海拔2000米高度上,南北两坡处降水量分别约为250毫米、 毫米。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天山南坡年降水量随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天山北坡年降水量随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4)、只考虑温度高低,则天山北麓牲畜过冬的牧场应位于海拔 米。 (5)、天山山位于新疆 部,南北两侧分别是我国的 、 地形区。 11、当人口数量、质量、结构或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不相适应时就会出现各种人口问题。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读“中国人口增长及自然变动”图。1994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 ,当年非农业人口数是 亿,非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是 。 (2)从“中国人口增长及自然变动”图中截取1960年至1990年30年间非农业人口变化资料完成表一和相应曲线图。
(3)人口增长过快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根据下面表中数据,分析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 A 。 B 。
(4)读“中国人口文化程度构成”图,我国人口还存在的问题是 ;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扩招,这种现象已有显著改善。 我国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
12、读有关图表,回答: (1)表1是美国部分城市用地比重状况(%)。
表1
城市
|
住宅
|
工业
|
商业
|
道路
|
其他
|
空地
|
芝加哥
|
31.4
|
13.7
|
6.2
|
23.9
|
14.2
|
8.5
|
克利夫兰
|
37.6
|
17.0
|
3.6
|
16.3
|
11.8
|
13.1
|
底特律
|
39.8
|
6.0
|
4.6
|
27.9
|
8.7
|
8.3
|
洛杉矶
|
62.9
|
5.3
|
4.4
|
14.2
|
3.7
|
10.0
|
纽约
|
23.2
|
8.6
|
2.0
|
30.1
|
23.4
|
12.7
| 由表可知,在城市化高度发达的美国城市用地中, 、 用地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种城市用地结构会产生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请将下列选项中的部分合理选项填入对应图9空格的字母后面(只填序号)。 ①雨水自然入渗减少; ②雨水自然入渗增多; ③城市长波辐射减小; ④城市长波辐射增大; ⑤下垫面增温慢; ⑥下垫面增温快; ⑦汇流速度减慢; ⑧汇流速度加快; ⑨下垫面蒸发减少;
⑩下垫面蒸发增大。
图9
A ,B ,C ,D ,E 。 (2)图10是某城市地表性质变化与洪水流量的关系图。 当不透水地表面积占60%、排水工程控制面积比例为 60%时,该城市洪峰流量约为原来的 倍。当不透水地表面积占60%、排水工程控制面积比例为80%时,该城市洪峰流量约为原来的 倍。当不透水地表面积比例变化不大时,排水工程控制面积比例越大,洪峰流量与原来的比值也越大。说明该城市 。 A.不透水地表面积未增加 B.透水地表面积增速大于不透水地表面积 C.建成区面积扩大 D.建成区面积缩小
图10
|